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451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需要准备所有的工具以及原材料,主龙骨、次龙骨,包括扳手等,按照划分好的程序划分工程的进度,制动工程进度计划;S2、在剪力墙上弹线,清理墙体的垃圾对模板进行切割和组装,保证缝隙严密,在地下外墙安装螺杆、止水片,设置好之间的距离;S3、安装次龙骨,贴合模板排开,安装主龙骨要通过连接杆、接头,将主龙骨进行加固,最后安装垫片和螺母,检查一下垂直度和平整度;S4、模板错位安装,先用铁丝进行合拢闭合,后用配套的固定卡进行加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从而保证模板不管是在安装初期或浇灌后期都无法发生形变,从而保证浇灌出的墙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浇灌出的墙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墙内模板加固
,尤其涉及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 113775174 A)所公开的一种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其虽然决了地下室外侧操作面不足时,施工人员无法对基坑内复杂受限空间地下外墙结构模板进行加固的问题,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建筑外墙在建筑初期加固时,通常都是通过螺栓调节模板与龙骨之间的位置,从而使得模板可以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浇灌固化,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保证外墙浇灌时的准确性,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是螺栓固定,而模板具备一定弹性,经常会导致一部分的螺栓发生松动,从而使某一部位的模板发生变形,进而导致浇灌后墙体厚度不一致,需要人工再次进行打磨,不仅消耗人工,还可能会使墙体存在一些隐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需要准备所有的工具以及原材料,主龙骨、次龙骨,包括扳手等,按照划分好的程序划分工程的进度,制动工程进度计划;S2、在剪力墙上弹线,清理墙体的垃圾对模板进行切割和组装,保证缝隙严密,在地下外墙安装螺杆、止水片,设置好之间的距离;S3、安装次龙骨,贴合模板排开,安装主龙骨要通过连接杆、接头,将主龙骨进行加固,最后安装垫片和螺母,检查一下垂直度和平整度;S4、模板错位安装,先用铁丝进行合拢闭合,后用配套的固定卡进行加固,根据不同内直径的建筑模板使用不同数量的固定卡,根据实际情况用固定卡进行加固,模板合拢加固后,模板的底部离地面应控制在五到十毫米距离,并用混凝土填缝;S5、建筑模板的上下接口处也要增加固定卡,以保证建筑模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建筑模板在模板安装好以后为了对模板进行保护,要四周木方四个,并在木方上每隔一段距离用钢管固定木方,从而对模板进行垂直定位;S6、两块建筑模板上下接口安装的部位用固定钢带进行加固,建筑模板浇灌混凝土七米以内可以一次性浇灌,七米以上分两次浇灌,第一次浇灌后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进行第二次浇灌;S7、等到混凝土达到凝固的标准,最后再拆除模板。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固墙体时可以选择构造柱,分别在外墙角以及错落的地方、交界处等等设置构造柱,增加刚度。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混凝土层进行加固,在一至二层的墙体两边植入
钢筋浇筑混凝土,还可在墙体加固的时候可以选择卸载的方式。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模板进行切割和组装,要保证缝隙严密,然后在地下外墙安装螺杆和止水片。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圈梁,增加建筑地基稳定性,避免了因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预埋拉环,通过钢索斜拉,斜向拉索与水平拉索均固定在拉环上,角度控制在四十至五十度,钢索链接采用花篮螺丝。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墙体、柱模板及梁侧模必须在平台、梁混凝土浇筑四十八小时后方可拆除。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有悬挑构件均须待混凝土试块常规养护达到28天后方可拆除底模。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混凝土可采用UHPC型号规格进行使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首先提前预定好工程计划,并准备好所需工具,之后,在剪力墙上弹线,清理垃圾后安装螺杆和止水片,并设置好之间的距离,使得螺杆和止水片可以更好的进行使用,之后即可将次龙骨与主龙骨安装在模板上,这期间可通过螺母对主次龙骨进行固定,之后将模板错位安装,保证其处于最佳受力位置,并通过铁丝将各个模板进行初步固定,之后通过固定卡进行二次加固,并利用木方对模板做垂直定位,且通过木方还可校正模板的垂直度,之后即可浇灌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则可以取下模板,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从而保证模板不管是在安装初期或浇灌后期都无法发生形变,从而保证浇灌出的墙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需要准备所有的工具以及原材料,主龙骨、次龙骨,包括扳手等,按照划分好的程序划分工程的进度,制动工程进度计划,通过预先分析判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并根据实际的工程进度制定进度计划;S2、在剪力墙上弹线,清理墙体的垃圾对模板进行切割和组装,保证缝隙严密,在地下外墙安装螺杆、止水片,设置好之间的距离,通过弹线的方式对墙体进行划线区分,通过安装止水片防止施工不当而导致地下水涌出;S3、安装次龙骨,贴合模板排开,安装主龙骨要通过连接杆、接头,将主龙骨进行加固,最后安装垫片和螺母,检查一下垂直度和平整度,通过安装次龙骨以及主龙骨为加固腔体增加刚性,通过安装垫片和螺母使其固定,并检测垂直度和平整度防止其发生歪斜;S4、模板错位安装,先用铁丝进行合拢闭合,后用配套的固定卡进行加固,根据不同内直径的建筑模板使用不同数量的固定卡,根据实际情况用固定卡进行加固,模板合拢加固后,模板的底部离地面应控制在五到十毫米距离,并用混凝土填缝,通过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外墙内模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需要准备所有的工具以及原材料,主龙骨、次龙骨,包括扳手等,按照划分好的程序划分工程的进度,制动工程进度计划;S2、在剪力墙上弹线,清理墙体的垃圾对模板进行切割和组装,保证缝隙严密,在地下外墙安装螺杆、止水片,设置好之间的距离;S3、安装次龙骨,贴合模板排开,安装主龙骨要通过连接杆、接头,将主龙骨进行加固,最后安装垫片和螺母,检查一下垂直度和平整度;S4、模板错位安装,先用铁丝进行合拢闭合,后用配套的固定卡进行加固,根据不同内直径的建筑模板使用不同数量的固定卡,根据实际情况用固定卡进行加固,模板合拢加固后,模板的底部离地面应控制在五到十毫米距离,并用混凝土填缝;S5、建筑模板的上下接口处也要增加固定卡,以保证建筑模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建筑模板在模板安装好以后为了对模板进行保护,要四周木方四个,并在木方上每隔一段距离用钢管固定木方,从而对模板进行垂直定位;S6、两块建筑模板上下接口安装的部位用固定钢带进行加固,建筑模板浇灌混凝土七米以内可以一次性浇灌,七米以上分两次浇灌,第一次浇灌后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进行第二次浇灌;S7、等到混凝土达到凝固的标准,最后再拆除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秋华李沛霖尹培说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秋华保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