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29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包括废水分别依次通过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原水池、反应池、初沉池和气浮池,处理后进入中间池内,再由中间池通过提升泵输送至二期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充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再依次进入沉淀池和中转池内,然后分别进入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水解池内进行再次水解酸化反应;经过一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二级水解池、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经过三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水解沉淀池、第三好氧池、好氧沉淀池、二级气浮池和排放池;最后二沉池和排放池的废水共同汇聚至巴歇尔槽内,最终实现达标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高水解酸化停留时间和后续生化可降解性。化可降解性。化可降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污水处理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处理系统,二期处理的前期一般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水解酸化池,另仅二期中含有出水气浮池,一期和三期中含有UASB升流式厌氧池。三个处理系统之间无法合作运行,处理效果有限,且由于水解酸化停留时间短,不能充分打断分子链,导致后续可生化性较差,污水净化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污水净化系统单独运作、处理效果有限和可生化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水解酸化停留时间,更好地打断分子链,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提高后续生化可降解性,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包括相互配合的一期、二期和三期处理系统,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前期依次包括原水池、反应池、初沉池和中间池,二期处理系统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出水气浮池,具体步骤如下,包括:(1)将二期原有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均升级改造为水解酸化池,并将出水气浮池一分为二,分别增加至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初沉池和中间池之间;(2)废水分别依次通过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原水池、反应池、初沉池和气浮池,处理后进入中间池内,再由中间池通过提升泵输送至二期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池;(3)充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再依次进入沉淀池内沉淀,上层废水进入中转池内等待下一步处理;(4)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中原有的UASB池改造为水解池,二期处理系统的中转池内废水通过管道分别进入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水解池内进行再次水解酸化反应;(5)经过一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二级水解池、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经过三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水解沉淀池、第三好氧池、好氧沉淀池、二级气浮池和排放池;(6)一期处理系统中二沉池内的废水和三期处理系统中排放池的废水共同汇聚至巴歇尔槽内,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000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二期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内增加挂膜填料,同时还加装水下推流装置,使得污泥不板结。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水解池内亦增加挂膜填料,并加装水下推流装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对一期处理系统中的第一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进行池体清理并更换挂膜填料、曝气盘及曝气管道,以用于提高好氧池废水处理能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和(5)中,进入一期处理系统的废水量与进入三期处理系统的废水量之比为5:9。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一期、三期物化出水利用原有中间水池提升泵提升至二期改造后的水解酸化池内,二期增加水解酸化出水中转水池,中转池增加提升泵分别输送至一期、三期生化池,并从改造后的一期二沉池、三期排放水池出水,整个过程提高了水解酸化停留时间,有利于打断分子链,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提高后续生化可降解性,确保COD≤150mg/L,实现了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2]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分别针对一期、二期和三期处理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包括:二期处理系统:将其原有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均升级改造为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内增加挂膜填料,同时还加装水下推流装置,使得污泥不板结,同时将出水气浮池一分为二,分别增加至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初沉池和中间池之间;一期、三期处理系统:将原有的UASB池改造为水解池,水解池内亦增加挂膜填料和水下推流装置,并对一期处理系统中的第一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进行池体清理并更换挂膜填料、曝气盘及曝气管道,以用于提高好氧池废水处理能力。
[0013]参见图1,废水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1)废水分别依次通过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原水池、反应池、初沉池和气浮池,处理后进入中间池内,再由中间池通过提升泵输送至二期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池;(2)充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再依次进入二期处理系统的沉淀池内沉淀,上层废水进入中转池内等待下一步处理;(3)中转池内废水通过管道分别进入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水解池内进行再次水解酸化反应;(4)经过一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二级水解池、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经过三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水解沉淀池、第三好氧池、好氧沉淀池、二级气浮池和排放池;(5)一期处理系统中二沉池内的废水和三期处理系统中排放池的废水共同汇聚至巴歇尔槽内,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0014]本实施例中,一期处理系统的废水日处理量为2500m3,三期处理系统的废水日处
理量为4500m3。
[0015]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后,水解酸化的停留时间变长,更加利于打断分子链,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提高了后续生化可降解性,保证了COD≤150mg/L。
[0016]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中水解酸化性能增强的处理方法,包括相互配合的一期、二期和三期处理系统,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前期依次包括原水池、反应池、初沉池和中间池,二期处理系统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出水气浮池,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二期原有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均升级改造为水解酸化池,并将出水气浮池一分为二,分别增加至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初沉池和中间池之间;(2)废水分别依次通过一期、三期处理系统的原水池、反应池、初沉池和气浮池,处理后进入中间池内,再由中间池通过提升泵输送至二期处理系统的水解酸化池;(3)充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再依次进入沉淀池内沉淀,上层废水进入中转池内等待下一步处理;(4)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中原有的UASB池改造为水解池,二期处理系统的中转池内废水通过管道分别进入一期和三期处理系统的水解池内进行再次水解酸化反应;(5)经过一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二级水解池、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经过三期水解酸化后的废水依次进入水解沉淀池、第三好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凯王艺澄刘传君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