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空间可展单元、平面可展天线支撑桁架和航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00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间可展单元、平面可展天线支撑桁架和航天器,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下八关节组件;上八关节组件;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间可展单元具有承载能力强、可靠性强等优点。可靠性强等优点。可靠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可展单元、平面可展天线支撑桁架和航天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间可展单元、具有所述空间可展单元的平面可展天线支撑桁架和具有所述平面可展天线支撑桁架的航天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航天领域,卫星和空间站等航天器需要获取能源、进行通信并执行多样化任务。随着任务复杂性的提高,太阳能帆板、通信天线和以合成孔径雷达为代表的各类任务载荷所需的面积也在增加。然而这些设备需要由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送入太空,运载工具的较小发射空间与这些设备所需的较大面积之间存在突出矛盾。而可展开机构具有存储空间较小且可展开面积较大的优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可展开机构需要支撑桁架进行支撑。
[0003]相关技术中的航天器,其支撑桁架的承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间可展单元,该空间可展单元具有承载能力强、可靠性强等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空间可展单元的平面可展天线支撑桁架。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可展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下八关节组件,所述下八关节组件包括下组件第一内连杆、下组件第一外连杆、下组件中连接件、下组件第二内连杆和下组件第二外连杆,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下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下组件第一外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下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下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下组件第二外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下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下组件第一外连杆、下组件中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且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与所述下组件第一外连杆平行,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下组件第二外连杆、下组件中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且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和所述下组件第二外连杆平行;上八关节组件,所述上八关节组件包括上组件第一内连杆、上组件第一外连杆、上组件中连接件、上组件第二内连杆和上组件第二外连杆,所述上组件第一内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上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上组件第一外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上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上组件第二内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上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上组件第二外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上组件中连接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上组件第一内连杆、上组件第一外连杆、上组件中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且所述上组件第一内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一外连杆平行,所述上组件第二内连杆、上组件第二外连杆、上组件中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且所述上组件第二内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二外连杆平行;其中,所述上组件中连接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下组件中连接件上方,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和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和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之间的角度,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下组件第一外连杆和所述下组件第二外连杆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和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之间的角度,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上组件第一内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二内连杆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上组件第一内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二内连杆之间的角度,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上组件第一外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二外连杆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上组件第一外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二外连杆之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可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可展单元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和下组件第二内连杆同轴设置,所述下组件第一外连杆和下组
件第二外连杆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可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所述下组件第一外连杆、所述下组件第二内连杆和所述下组件第二外连杆的长度相等,所述上组件第一内连杆、所述上组件第一外连杆、所述上组件第二内连杆和所述上组件第二外连杆的长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可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组件第一内连杆与所述下组件第一外连杆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齐志刘辛军唐睿杰谢福贵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