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92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包括上分区和下分区,在所述下分区内设置有第一脱硫模块和第二脱硫模块,在所述上分区内设置有第一脱硝模块、第二脱硝模块以及除尘模块;待处理烟气依次经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进行处理。利用上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双级错流移动床工艺技术容易产生超标现象的问题。错流移动床工艺技术容易产生超标现象的问题。错流移动床工艺技术容易产生超标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焦法烟气净化技术,可实现硫化物、氮氧化合物、颗粒物、二噁英及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该工艺技术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副产品可回收利用,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目前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根据烟气与活性焦的接触方式不同,分为逆流床工艺技术和错流床工艺技术。错流床工艺技术因烟气与活性焦的接触面积大、阻力小等特点被市场认可,而在错流床工艺技术中,双级错流移动床工艺技术,因活性焦的利用率大、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随着烟气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活性焦双级错流移动床在处理烟气过程中,出口颗粒物浓度较难控制,在烟气出口颗粒物检测中,与国家超低排放的控制指标相接近,当入口烟气出现波动时,会出现出口颗粒物超标的现象。目前双级错流移动床在面对技术推广和国家超低排放指标进一步严格时的保证措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烟气出口颗粒物的浓度,提高装置对烟气的适应性,提高双级错流移动床装置在后期超低排放升级的适应能力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双级错流移动床工艺技术容易产生超标现象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包括上分区和下分区,在所述下分区内设置有第一脱硫模块和第二脱硫模块,在所述上分区内设置有第一脱硝模块、第二脱硝模块以及除尘模块;
[0007]待处理烟气依次经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进行处理。
[000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内均设有活性焦;并且,
[0009]在所述第一脱硝模块与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料溜管,在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与所述第二脱硫模块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料溜管,在所述除尘模块与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之间连通有除尘导料溜管。
[0010]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第一脱硫模块的底部、所述第一脱硝模块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三导料溜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控制装置、第二出料控制装置以及除尘出料控制装置。
[0011]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上分区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料锥装置,所述顶部料锥装置向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内补给活性焦。
[0012]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下分区的一侧设置有烟气进气区,在所述下分区的远离所述烟气进气区的另一侧设置有烟气中间区,所述烟气中间区的上部延伸至所述上分区的一侧,在所述上分区远离所述烟气中间区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出气区;其中,在所述烟气中间区内设置有脱硝剂;
[0013]待处理烟气依次经所述烟气进气区、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烟气中间区、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所述除尘模块以及所述烟气出气区进行处理。
[0014]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与所述第二脱硫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料板,在所述第一脱硝模块与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料板,在所述二脱硝模块与所述除尘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分料板;
[0015]在所述烟气进气区与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烟气中间区与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支架设置有第二分隔板,在所述烟气中间区与所述第一脱硝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三分隔板,在所述烟气出气区与所述除尘模块之间设置有第四分隔板。
[0016]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一导料溜管以及所述第一出料控制装置构成第一吸附区,所述第二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第二导料溜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料控制装置构成第二吸附区,所述除尘模块、所述除尘导料溜管以及所述除尘出料控制装置构成除尘区;其中,
[0017]所述第一吸附区的物料流速大于所述第二吸附区的物料流速,所述第一吸附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吸附区的厚度。
[001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吸附区的厚度在1300mm~1400mm之间,所述第二吸附区的厚度在300mm~400mm之间。
[0019]此外,优选的方案是,一个第一吸附区、一个第二吸附区以及一个除尘区构成一套单体装置,所述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两套单体装置;其中,
[0020]两套单体装置共用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烟气进气区和一个烟气出气区。
[002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述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2]自烟气进气区通入的待处理烟气依次通过第一脱硫模块和第二脱硫模块脱硫处理后进入烟气中间区;
[0023]经脱硫处理后的烟气在所述烟气中间区与脱硝剂充分接触;
[0024]与脱硝剂充分接触后的烟气依次经第一脱硝模块和第二脱硝模块脱硝处理后进入除尘模块;
[0025]经脱硝处理后的烟气经所述除尘模块除尘后通过烟气出气区排出。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专门的除尘模块,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目的;除尘模块配套专有控制装置(尘出料控制装置),通过专用控制装置控制除尘模块中活性焦的循环量(即活性焦在除尘模块中的移动速度),减少烟气与活性焦附带的粉尘接触,从而防止活性焦附带的粉尘进入除尘模块,达到控制出口烟气中颗粒物浓度,进一步实现烟气超低排放。
[0027]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
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附图说明
[0028]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003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0031]附图标记:第一脱硫模块b3、第二脱硝模块c3、除尘模块d1、第一脱硝模块b1、第二脱硝模块c1、第一导料溜管b2、第二导料溜管c2、除尘导料溜管d3、第一出料控制装置b4、第二出料控制装置c4、除尘出料控制装置d2、顶部料锥装置a、烟气进气区e、烟气中间区f、烟气出气区g、第一分料板1、第二分料板2、第三分料板3、第一分隔板11、第二分隔板12、第三分隔板13、第四分隔板14、第一吸附区b、第二吸附区c。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包括上分区和下分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分区内设置有第一脱硫模块和第二脱硫模块,在所述上分区内设置有第一脱硝模块、第二脱硝模块以及除尘模块;待处理烟气依次经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进行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内均设有活性焦;并且,在所述第一脱硝模块与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料溜管,在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与所述第二脱硫模块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料溜管,在所述除尘模块与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之间连通有除尘导料溜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硫模块的底部、所述第一脱硝模块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三导料溜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控制装置、第二出料控制装置以及除尘出料控制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分区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料锥装置,所述顶部料锥装置向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以及所述除尘模块内补给活性焦。5.如权利要求1至所述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分区的一侧设置有烟气进气区,在所述下分区的远离所述烟气进气区的另一侧设置有烟气中间区,所述烟气中间区的上部延伸至所述上分区的一侧,在所述上分区远离所述烟气中间区的一侧设置有烟气出气区;其中,在所述烟气中间区内设置有脱硝剂;待处理烟气依次经所述烟气进气区、所述第一脱硫模块、所述第二脱硫模块、所述烟气中间区、所述第一脱硝模块、所述第二脱硝模块、所述除尘模块以及所述烟气出气区进行处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套除尘模块的活性焦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硫模块与所述第二脱硫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燕张奇荣宜王飞张文爽赵利国王博闻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