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82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包括壳体、以及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一侧与所述壳体底板内侧贴合,另一侧与手机的电池盖相接触;所述散热模块至少包含一石墨烯复合膜、以及一相变材料构成的相变板,所述石墨烯复合膜吸收来自电池盖的热量,再把热量传递到所述相变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石墨烯与相变层加以配合,能够实现了潜能的储、放,明显改善终端用户体验感,提升了经济价值,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应用范围广泛,可广泛用于设备降温。可广泛用于设备降温。可广泛用于设备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除了通讯功能之外,手机还具备工作、娱乐应用功能,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随着手机时代的开始,手机保护壳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手机保护壳功能比较单一,仅能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大多数不具备散热效果。常见的普通手机壳大部分都是硅胶或PC材质的,其导热和散热性能较差,手机与壳体之间几乎没有导热介质连接,当手机产生热量的时候,热量非但不能传导到手机壳上,手机的散热反而会受到阻碍。尤其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为了实现使用者的便携性及便利性的最大化而必须使其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而且为了实现高性能,力求在更小的空间内安装集成配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或者是运行大量程序时会发出较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如果不能及时的散热出去,会造成手机反应迟钝,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久而久之,会影响手机的使用性能,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0003]即使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散热效果的手机壳,但是实测效果也很一般,实际降温效果不到1度。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散热保护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保护壳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手机保护壳,利用手机壳上的散热机构将手机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手机的温度。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一侧与所述壳体底板内侧贴合,另一侧与手机的电池盖相接触;所述散热模块至少包含一石墨烯复合膜、以及一相变材料构成的相变板,所述石墨烯复合膜吸收来自电池盖的热量,再把热量传递到所述相变板上。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石墨烯复合膜通过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相变板粘接,所述相变板通过第二粘合层与所述壳体粘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是高导热双面胶。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模块包含多层石墨烯复合膜;和/或,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可由热源所需的温度确定;和/或,壳体底板上贯穿设置有摄像头孔,通孔形状与对应型号的手机摄像头形状一致;和/或,壳体边框上设置有充电口;和/或,壳体边框上设置有耳机口;和/或,壳体边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散热模块相连接的散热孔,散
热孔可与散热模块配合进行散热;和/或,壳体底板上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和/或,所述壳体外部还覆盖一空气层;和/或,所述壳体上设有防水防尘网。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选自0.05

0.5mm;和/或,所述相变材料可以选自金属、金属氧化物、石蜡、醋酸或EPDM材料;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包含高导热涂布石墨烯;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的厚度为0.05

0.5mm;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热率为1000

1700W/m.K。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选自0.2~0.4mm;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的厚度为0.1~0.3mm;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热率为1400~1600W/m.K。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石墨烯与相变层加以配合,能够实现了潜能的储、放,明显改善终端用户体验感,提升了经济价值,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应用范围广泛,可广泛用于设备降温。
[0013]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独特的相变层和粘接剂,大幅提升了石墨烯复合膜的散热性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储热作用,进一步的增加了石墨烯复合膜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需声明的是,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更加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具体的方式实施,但不应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仅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加便于将专利技术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0]在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性能、效果或者其他特征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更多其他的实施例中。
[0021]在对于具体实施例的介绍过程中,对结构、性能、效果或者其他特征的细节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实施例能够充分理解。但是,并不排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以不含有上述结构、性能、效果或者其他特征的技术方案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2]附图中的框图一般表示的是功能实体,并不一定必然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0023]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组件或部分,因而下文中可能省略了对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组件或部分的重复描述。还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编号的定语来描述各种器件、元件、组件或部分,但是这些器件、元件、组件或部分不应受这些定语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些定语仅是用来将一者与另一者区分。例如,第一器件亦可称为第二器件,但不偏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技术方案。此外,术语“和/或”、“及/或”是指包括所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所有组合。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石墨烯包括一种二维碳材料,其可以包括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单层石墨烯的理论导热率在5300W/m.K以上,是目前已知最好的导热材料的数十倍。石墨烯薄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热辐射性能,导热系数较高,平面方向的散热效果极好。另外,石墨烯薄膜还具有质硬且轻,结构相当稳定,耐磨耐腐蚀的优点,大大提升了散热片的整体性能。利用石墨烯作为导热界面材料导热填充体系来制备高效导热界面材料也受到更多关注。
[0026]本专利技术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一侧与所述壳体底板内侧贴合,另一侧与手机的电池盖相接触;所述散热模块至少包含一石墨烯复合膜、以及一相变材料构成的相变板,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直接接触所述电池盖并吸收来自电池盖的热量,再把热量传递到位于所述石墨烯符合膜上层的所述相变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石墨烯复合膜通过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相变板粘接,所述相变板通过第二粘合层与所述壳体底板内侧粘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含一层或多层石墨烯复合膜;和/或,所述散热模块包含一层或多层形变板;和/或,相变板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由热源所需的温度确定。4.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板的厚度选自0.05

0.5mm;和/或,所述相变材料选自金属、金属氧化物、石蜡、醋酸或EPDM材料;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包含高导热涂布石墨烯;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的厚度为0.05

0.5mm;和/或,所述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热率为1000

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栋根吴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稀导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