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承重结构及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62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承重结构及充电桩。该充电桩承重结构通过承重框架放置电源模块,通过机壳实现对电源模块的防护,同时,通过固定连接件将承重框架与底座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底座与地面固定连接,承重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证,相当于完整的把电源模块的重量通过承重框架传递到底座上,保证电源模块的放置稳定性,且固定连接件穿过机壳与底座相连接,机壳、承重框架和底座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承重框架为机壳提供支撑力,底座为承重框架提供支撑力,从而能够避免整机安装使用时出现晃动,可有效提升整个充电桩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倾覆。程中发生变形甚至倾覆。程中发生变形甚至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承重结构及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承重结构及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广泛使用,与燃油动力汽车需要加油站相同,汽车充电点位被大量布置,充电点位上一般设置多个充电桩,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0003]目前,为了避免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电源一般设置在充电桩的桩体内部,以满足充电需要和起到对电源的防护作用,桩体安装在底部连接座上,底部连接座与地面相连接。
[0004]但是,充电桩的桩体一般为中空结构,桩体与底部连接座的连接,是桩体的下底面与底部连接座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来实现的,而电源在桩体内的位置一般较高,从而使得桩体的重心较高,在大风等恶劣天气或者受到外力时,桩体易由于重心不稳产生晃动,造成桩体变形甚至倾覆,对充电桩的使用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充电桩的结构稳定性。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承重结构,包括承重框架和固定连接件,所述承重框架用于置于充电桩的底座上的机壳内,所述承重框架的下端用于与所述机壳的内壁抵接,所述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框架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穿过所述机壳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承重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源模块。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充电桩承重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承重框架作为放置电源模块的支撑结构,将承重框架设置在充电桩的底座上的机壳内,实现对电源模块的防护,同时,将承重框架的下端与机壳的内壁抵接,保证承重框架在机壳内的放置稳定性,设置固定连接件,将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承重框架相连接,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机壳与底座相连接,这样,通过固定连接件的连接,承重框架与底座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底座与地面固定连接,在底座的支撑作用下,承重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证,相当于完整的把电源模块的重量通过承重框架传递到底座上,保证电源模块的放置稳定性,且固定连接件穿过机壳与底座相连接,机壳、承重框架和底座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而承重框架设置在机壳内部,相当于为中空的机壳提供了一个支撑骨架,能够有效提升机壳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与底座连接的稳定性,在大风等恶劣天气或者受到外力时,承重框架为机壳提供支撑力,底座为承重框架提供支撑力,从而能够避免整机安装使用时出现晃动,可有效提升整个充电桩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倾覆。
[0008]可选地,所述充电桩承重结构还包括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用于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连接框架位于所述承重框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承重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上
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用于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机壳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连接框架包括两个连接纵梁和两个连接横梁,所述连接纵梁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承重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纵梁上间隔设有两个开口背离所述承重框架的放置槽,所述连接纵梁和所述连接横梁交叉设置,所述连接横梁用于穿过所述放置槽并与所述连接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连接横梁的端部,所述连接横梁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连接横梁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承重框架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用于穿过所述机壳和所述底座与外部相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连接框架还包括强化梁,所述强化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纵梁固定连接,和/或,所述强化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横梁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充电桩承重结构还包括支撑梁和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用于贴合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和所述承重框架相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承重框架包括承重主梁、承重支梁和放置板,所述承重主梁具有多个,各所述承重主梁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用于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承重支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承重支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多个所述承重主梁之间,所述放置板分别与所述承重主梁和所述承重支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上用于放置所述电源模块。
[0014]可选地,所述承重框架还包括承重块,所述承重块位于所述放置板下方,且用于与所述承重主梁和所述机壳相连接。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底座、机壳、电源模块和如上所述的充电桩承重结构。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充电桩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充电桩承重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上壳体、侧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侧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连接形成密封的中空结构,所述充电桩承重结构的承重框架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所述承重框架的上端与所述上壳体抵接,且与所述上壳体上端面上的吊耳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承重框架;11

承重主梁;12

承重支梁;13

放置板;2

底座;3

机壳;31

上壳体;32

侧壳体;33

下壳体;4

电源模块;5

连接框架;51

固定孔;52

连接纵梁;521

放置槽;53

连接横梁;531

集水槽;532

漏水孔;54

强化梁;6

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向代表前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框架(1)和固定连接件,所述承重框架(1)用于置于充电桩的底座(2)上的机壳(3)内,所述承重框架(1)的下端用于与所述机壳(3)的内壁抵接,所述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框架(1)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穿过所述机壳(3)与所述底座(2)相连接,所述承重框架(1)上用于放置电源模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框架(5),所述连接框架(5)用于置于所述机壳(3)内,所述连接框架(5)位于所述承重框架(1)的下方,且与所述承重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5)上设有固定孔(51),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用于穿过所述固定孔(51)和所述机壳(3)并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5)包括两个连接纵梁(52)和两个连接横梁(53),所述连接纵梁(52)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承重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纵梁(52)上间隔设有两个开口背离所述承重框架(1)的放置槽(521),所述连接纵梁(52)和所述连接横梁(53)交叉设置,所述连接横梁(53)用于穿过所述放置槽(521)并与所述连接纵梁(5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51)位于所述连接横梁(53)的端部,所述连接横梁(53)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孔(51)和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53)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承重框架(1)的集水槽(531),所述集水槽(531)内设有漏水孔(532),所述漏水孔(532)用于穿过所述机壳(3)和所述底座(2)与外部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5)还包括强化梁(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智闫瑞杨甄远路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