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志祥专利>正文

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23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由壳体和电子控制部件组成。其控制部件包括双向可控硅T↓[1]与灯泡R↓[L]串联后接入交流电源中,可控硅触发极与电阻R、电容C↓[1]、C↓[2]二极管D串联在触发回路中,电容C↓[1]、C↓[2]两端并联着按钮K。它采用小型电子元器件,密集在20×20×40(mm↑[3])的塑料盒中,可与“86”系列,“指甲”型面板互配用,开关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运行可靠,延时可调,开关自身不耗电,可广泛应用宿舍楼道等一切需提供暂态照明场合的照明灯作延时自动关灯开关。(*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开关类。多层楼房的公共过道、城市中的公厕,在夜幕降临时,都要提供暂态照明,否则没有照明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是可想而知的。但如长夜照明,又引起不必要的浪费电和灯,因此,延时开关就不断进入市场,公知的延时开关,有继电器型的,采用机械法条式或空气阻尼式延时,其造价高、寿命短、体积大、并有噪音,难以普及推广,一些电子控制的延时开关,大多电路结构复杂,无法做成超小型即密集在20×20×40(mm3)的塑料盒中,因此就无法与“86”系列“指甲”型开关互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造价低、体积小、即超小型的功能器件,便于与“86”系列开关面板上互配使用。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是采用可控硅作为开关元件,利用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来达到电灯的延时自关目的。它由壳体和电子控制部件组成,电子控制部件包括双向可控硅T1与灯泡RL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中,可控硅触发极与电阻R、电容C1、C2、二极管D串联在触发回路中,电容C1、C2两端并联着按钮K。该功能器件应用在220V50HZ楼梯、通道、公厕照明灯中,其工作原理是可控硅T1的导通与不导通受可控硅触发极控制,而串联在可控硅触发极上的电容C1、C2、电阻R、二极管D控制着触发极,当二极管D向电解电容C1、C2缓慢充电时,可控硅触发极上有电流使可控硅T1导通,灯亮,以后电容的端电压逐渐增大至270V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后,当充电电流小于触发电流时,可控硅T1截止,灯灭。下次要灯亮只须按下按钮K,泄放电容中电荷,使电容C1、C2又重新缓慢充电,灯再亮。通过调节电阻R值,可达到调节延时时间的长短。按本技术设计的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它采用小型的电子元器件,造价极低、体积很小、能密集在20×20×40(mm3)的塑料盒中,可在“86”系列“指甲”型开关面板嵌入,任意组合成一个延时开关加几个普通开关或插座,该开关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延时时间可调,延时开关本身不耗电,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室、办公用楼、宿舍楼道和公共过道、公厕等一切需提供暂态照明场合的照明灯作延时自动关灯开关,达到节能节电的目的。附图给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由壳体和电子控制部件组成,电子控制部件采用小巧的双向可控硅T1与灯泡RL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中,在可控硅触发极上串入电阻R、二只耐压为160V、1mF的电解电容C1、C2和二极管D,按钮K并联在电容C1、C2两端。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由壳体和电子控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部件包括双向可控硅T1与灯泡RL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中,可控硅触发极与电阻R、电容C1、C2、二极管D串联在触发回路中,电容C1、C2两端并联着按钮K。专利摘要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由壳体和电子控制部件组成。其控制部件包括双向可控硅T文档编号H05B39/04GK2114940SQ91232460公开日1992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卢志祥 申请人:卢志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电子节能延时开关功能器件,由壳体和电子控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部件包括双向可控硅T↓[1]与灯泡R↓[L]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中,可控硅触发极与电阻R、电容C↓[1]、C↓[2]、二极管D串联在触发回路中,电容C↓[1]、C↓[2]两端并联着按钮K。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卢志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