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20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申请涉及应变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包括通气管、弹性腔室、延迟膜。通气管的一端与弹性腔室连通,通气管边缘与弹性腔室的通气口边缘之间无缝连接,延迟膜将弹性腔室分隔为中间腔室和侧边腔室,延迟膜上设置有在压强作用下能够打开的气体通道,弹性腔室远离通气管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应变片的小孔,中间腔室的一端与通气管连通。延迟膜将弹性腔室分隔使得在中间腔室的作用下,应变片的中间先与被测试件测点处紧密接触,然后在侧边腔室的作用下,应变片其余部分再与被测试件测点处紧密接触,使得应变片与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的空气由内向外被排出,从而使得应变片与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不产生气泡。生气泡。生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应变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应变片是由敏感栅等构成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能把被测试件的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利用了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的应变片是在称为基底的塑料薄膜上贴上敏感栅,然后再覆盖上一层薄膜做成迭层构造。
[0003]使用时将其牢固且紧密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测点处,被测试件受力后由于测点发生应变,敏感栅也随之变形而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再由专用仪器测得其电阻变化大小,并转换为测点的应变值,实现应变的测量。应变测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与应变片和被测试件测点处是否紧密接触密切相关。
[0004]实际中粘贴应变片时,在应变片粘贴面涂抹胶水后,直接用手按压在测点处;或者将聚四氟乙烯材料片覆盖在应变片上,再使用手或重物进行按压,使得应变片粘贴面与测点处粘合固定连接;或使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7582760 U”,技术名称为“一种便携式粘贴应变片的装置”的技术专利中公开的装置进行贴附。然而,由于粘贴时没有考虑到应变片粘贴面和测点处之间空气的影响,粘贴时会在应变片粘贴面和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形成气泡,使得应变片和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接触不紧密,从而导致应变片的探测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差。
[0005]综上所述,现有的粘贴应变片的方法或装置存在粘贴时容易在应变片和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产生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以解决现有粘贴应变片的方法或装置中存在的粘贴时容易在应变片和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产生气泡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申请提供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该结构包括通气管、弹性腔室、延迟膜。通气管的一端与弹性腔室连通,使用时,通过通气管另一端连接抽充气设备,往弹性腔室内部充气或抽出弹性腔室内部的气体。通气管边缘与弹性腔室的通气口边缘之间无缝连接,以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延迟膜将弹性腔室分隔为中间腔室和侧边腔室,延迟膜上设置有在压强作用下能够打开的气体通道;从而使得充气时中间腔室先被充满,压强较大时,气体再由中间腔室流入侧边腔室,使侧边腔室的压强增大。弹性腔室远离通气管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应变片的小孔;当抽出弹性腔体内部的气体时,内部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应变片吸附在小孔处。中间腔室的一端与通气管连通,中间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小孔;以保证首先是中间腔室按压应变片的中间。
[0009]优选地,气体通道为狭缝结构,狭缝结构的数量大于6。
[0010]优选地,气体通道为十字交叉的狭缝结构,多个狭缝结构均匀分布于延迟膜上。
[0011]可选地,延迟膜为平面膜结构,侧边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偶数。
[0012]可选地,延迟膜为柱面膜结构,中间腔室为柱面膜结构内部部分,侧边腔室为一个,侧边腔室为柱面膜结构与弹性腔室内壁之间部分。
[0013]优选地,弹性腔室的形状为球状或一侧面为曲面的长方体,曲面为弹性腔室远离通气管一端的面。
[0014]优选地,中间腔室和侧边腔室上均设置有小孔。
[0015]优选地,弹性腔室远离通气管一侧粘合固定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为厚度为0.5

2.0mm聚四氟乙烯层。
[0016]优选地,防护层覆盖小孔,防护层上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的位置与小孔一一对应。
[0017]优选地,延迟膜和弹性腔室的材料为橡胶。
[0018]优选地,通气管为塑料管或金属管。
[0019]优选地,弹性腔室设置有小孔的曲面对应的曲率半径大于90c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延迟膜将弹性腔室分隔为中间腔室和侧边腔室。延迟膜上有多个气体通道,未充气时气体通道关闭,中间腔室的压强较大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通道打开,气体通过气体通道,侧边腔室的压强才开始上升,从而起到对侧边腔室延迟充气的作用。这样一来,延迟膜将弹性腔室分隔使得充气时中间腔室的压强先变大,随后侧边腔室的压强再增大,从而使得利用弹性腔室远离通气口一侧粘贴应变片时,在中间腔室的作用下,应变片的中间先与被测试件测点处紧密接触,然后在侧边腔室的作用下,应变片其余部分再与被测试件测点处紧密接触,使得应变片与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的空气由内向外被排出,从而使得应变片与被测试件测点处之间不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中延迟膜的示意图。
[0023]图标:1

通气管;2

弹性腔室;3

延迟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实施过程更加清楚,下面将会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通气管1、弹性腔室2、延迟膜3。通气管1为硬质管状,具体地,通气管1为塑料管或金属管。弹性腔室2的材料可以全为橡胶,也可以仅有远离通气管1一端的侧面为橡胶,其余部分可以为硬质材料,如硬质塑料、硬质合金等,硬质材料部分与橡胶接触部分无缝隙连接,以保证气密性。延迟膜3的材料为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本申请中的橡胶指的是顺

聚异戊二烯、顺

1,4

聚异戊二烯、丁苯橡胶、顺式

1,4

聚丁二烯、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聚硫橡胶中的一种。这样使得弹性腔室2对应变片的压力与其内部的压强大小成正比,同时,使得延迟膜3能够在两侧压强
差较小时阻止气体通过,在两侧压强差较大时,使气体通过,从而起到延迟作用。通气管1的一端与弹性腔室2连通,使用时,通过通气管1另一端连接抽充气设备,往弹性腔室2内部充气或抽出弹性腔室2内部的气体。通气管1边缘与弹性腔室2的通气口边缘之间无缝连接,以保证良好的气密性。
[0026]延迟膜3将弹性腔室2分隔为中间腔室和侧边腔室,延迟膜3上设置有在压强作用下能够打开的气体通道;从而使得充气时中间腔室先被充满,压强较大时,气体再由中间腔室流入侧边腔室,使侧边腔室的压强增大。具体地,气体通道为狭缝结构,例如图2所示的十字交叉的狭缝结构,当两侧压强较小时,气体通道处于闭合状态,使得两侧气体不流通,当两侧压强较大时,狭缝周围的弹性材料在压强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位置,留出较大的缝隙,从而使得气体通道打开,使得气体在通入中间腔室后不会立刻进入侧边腔室,形成延迟效果。狭缝结构可以有多个,多个狭缝结构可以均匀分布于延迟膜3上,也可以不均匀分布于延迟膜3上,优选地,多个狭缝结构均匀分布于延迟膜3上。
[0027]弹性腔室2远离通气管1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通气管、弹性腔室、延迟膜,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弹性腔室连通,所述通气管边缘与所述弹性腔室的通气口边缘之间无缝连接,所述延迟膜将所述弹性腔室分隔为中间腔室和侧边腔室,所述延迟膜上设置有在压强作用下能够打开的气体通道,所述弹性腔室远离所述通气管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应变片的小孔,所述中间腔室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小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为狭缝结构,所述狭缝结构的数量大于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为十字交叉的狭缝结构,所述多个狭缝结构均匀分布于所述延迟膜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膜为平面膜结构,所述侧边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偶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贴应变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膜为柱面膜结构,所述中间腔室为所述柱面膜结构内部部分,所述侧边腔室为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鹏梁朝阳张鑫李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卓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