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包括底座,底座设有夹持机构,包括夹臂件,夹臂件在相向面水平开有盲孔,盲孔内滑动连接有检测杆,盲孔与检测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检测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检测杆顶壁开有卡槽,卡槽内固定有接触开关;齿条的底端同轴设有用于同卡槽配合的触发杆,触发杆的竖直滑动路径同卡槽的水平运动路径重合;接触开关用于控制压力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接触开关在被触发杆抵触时控制压力传感器开启,接触开关在未接触时控制压力传感器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以解决在夹具压力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产生温漂的技术问题。感器在长时间工作产生温漂的技术问题。感器在长时间工作产生温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夹持装置的
,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往往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夹具以实现对工件的自动上料或者取料功能。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夹具夹持工件的安全性,通常会在夹具增设压力传感器,以实现对工件压力的检测功能。
[000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铸造件用加工夹具(公开号:202121621890.X),包括:柜体,柜体的前面壁安装有报警器;驱动组件,柜体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固定块、螺杆、第二夹板和底板,驱动组件上安装有第一夹板,第一夹板的一侧壁上部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活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夹板,第一夹板的一侧壁下部安装有底板;压力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到两个第一夹板的中部。该铸造件用加工夹具,能够感知夹紧铸造件时的压力,并在压力过大时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000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压力检测功能,但是由于压力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输出量通常会因为发生受到外界温度以及自身工作发热的温度干扰,产生温漂的问题,影响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以解决在夹具压力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产生温漂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包括底座,底座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自由端固定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承载壳,承载壳相对两侧水平滑动连接夹臂件,承载壳内固定有第五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转动盘,转动盘铰接有两根连杆,连杆远离转动盘一端分别铰接于夹臂件侧壁,连杆与转动盘铰接处同轴固定有齿轮,夹臂件竖直滑动连接有同齿轮配合的齿条;两个夹臂件在相向面水平开有盲孔,盲孔内滑动连接有检测杆,盲孔与检测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检测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检测杆顶壁开有卡槽,卡槽内固定有接触开关;齿条的底端同轴设有用于同卡槽配合的触发杆,触发杆的竖直滑动路径同卡槽的水平运动路径重合;接触开关用于控制压力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接触开关在被触发杆抵触时控制压力传感器开启,接触开关在未接触时控制压力传感器关闭。
[0007]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利用夹臂件实现对工件的夹取作用,具体夹持的原理为利用承载壳作为支撑载体,第五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转盘进行周向转动。由于转动盘、连杆以及夹臂件构成曲柄滑块机构,因此在转动盘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盘通过连杆铰接的作用使夹臂件向中间位置相互水平滑动靠近。两个夹臂件向中心水平靠近移动,进而实现对工件夹持固定的技术效果。
[0008]本技术方案利用盲孔、检测杆以及第一压簧的配合作用实现对工件进一步的压紧固定。当检测杆靠近外部的端部同工件进行抵触后,随着检测杆的继续移动工件会受到来自第一压簧收缩的作用力,进而实现进一步提高夹臂件夹紧牢固的技术效果。
[0009]由于接触开关的作用,因此在非夹持的状态下,触发杆未与接触开关接触时压力传感器始终保持为关闭状态。在此状态下操作人员对夹臂件表面的压力开关进行任何接触,均不会被压力传感器所记录,进而有效提高压力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数据的精准性。
[0010]而只有当第五驱动电机启动后,第五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进行周向转动,连杆与夹臂件的铰接处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轮进行同步周向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条以及触发杆一同进行竖直向下运动。在检测杆完全进入盲孔内时,卡槽恰位于触发杆运动路径内。而触发杆也在齿轮的驱动作用下竖直移动至卡槽内部,直至抵触接触开关使其变为开启状态。在接触开关受到抵触后,接触开关控制压力传感器开启,进而使压力传感器在夹具夹持状态下开启对工件压力检测的功能。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夹具在夹持状态与非夹持状态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智能处理压力传感器的状态,在夹具处于夹持状态时是压力传感器开启,而当夹具处于非夹持状态时使压力传感器自动关闭,达到间歇性压力传感器的开启或者关闭,实现压力传感器常态化关闭的状态,进而便于压力传感器在关闭状态下进行休眠降温,最终达到避免压力传感器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热量对其造成温漂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压力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数据的精准性。
[0012]在操作人员对夹具夹持部进行清洁维护时,需要对压夹板的表面进行接触。而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压力传感器发出错误的压力判定数值,避免干扰偏差,便于操作人员对夹具夹持部进行清洁维护。
[0013]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压敏传感器。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薄膜压敏传感器作为压力传感器,以达到降低压力传感器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0015]进一步,所述齿条与所述触发杆之间沿轴向滑动连接,且所述齿条与所述触发杆之间固定有第二压簧。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齿条与触发杆之间增设第二压簧,以便于实现缓冲作用,避免触发杆抵触检测杆顶壁后致使齿轮无法继续转动的问题发生。
[0017]进一步,所述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有主动轮,所述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配合有传动皮带,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0018]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驱动电机作为驱动力,并且通过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传动作用,实现驱动底座与支撑架之间水平周向转动的技术效果。
[0019]进一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竖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同轴固定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沿轴向滑动配合有滑动座,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滑动座上。
[0020]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第二驱动电机作为驱动力,并且通过第一丝杠与滑动座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滑动座相对支撑架进行竖直方向自由移动的技术效果。
[0021]进一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所述滑动座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第一转动座远离滑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第三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二转动座同轴固定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啮合有第一链条;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座上。
[0022]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第三驱动电机作为驱动力,并且通过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第一链条配合的作用,实现驱动第二转动座相对第一转动座水平周向转动的技术效果。
[0023]进一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座远离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四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座,所述第四驱动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三转动座同轴固定有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之间啮合有第二链条;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第三转动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自由端固定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承载壳,所述承载壳相对两侧水平滑动连接夹臂件,所述承载壳内固定有第五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铰接有两根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转动盘一端分别铰接于夹臂件侧壁,所述连杆与所述转动盘铰接处同轴固定有齿轮,所述夹臂件竖直滑动连接有同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两个所述夹臂件在相向面水平开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滑动连接有检测杆,盲孔与检测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检测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杆顶壁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有接触开关;所述齿条的底端同轴设有用于同所述卡槽配合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竖直滑动路径同所述卡槽的水平运动路径重合;所述接触开关用于控制压力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接触开关在被所述触发杆抵触时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开启,所述接触开关在未接触时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压敏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与所述触发杆之间沿轴向滑动连接,且所述齿条与所述触发杆之间固定有第二压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快速夹取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有主动轮,所述底座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程,李扬,彭欣迪,张鹏,杨帅,冯野峰,戴甲洪,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