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51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表面上设置有上轮廓槽,所述下模上表面上设置有下轮廓槽,于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轮廓槽与下轮廓槽拼合,形成型腔,所述上模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上溢料槽,所述下模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下溢料槽,于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溢料槽与下溢料槽拼合,所述型腔环绕在其外周;所述上溢料槽、下溢料槽均为多重结构;所述多重结构:若干线槽呈环状分布。设计了一款多重结构的溢料槽,其能够将胶条内多余的胶料快速溢出,从而保证型腔内的密封条厚度符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密封条注塑,具体涉及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结构异形、尺寸精细的胶条,其采用传统模具进行注塑时,无法精确控制其精度,注塑成型的密封胶条,其厚度不符合
±
0.02的公差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表面上设置有上轮廓槽,所述下模上表面上设置有下轮廓槽,于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轮廓槽与下轮廓槽拼合,形成型腔,所述上模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上溢料槽,所述下模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下溢料槽,于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溢料槽与下溢料槽拼合,所述型腔环绕在其外周;所述上溢料槽、下溢料槽均为多重结构;
[0006]所述多重结构:若干线槽呈环状分布。
[0007]相邻线槽之间形成一隔板,由外至内隔板高度递减。
[0008]若干线槽呈阶梯状分布。
[0009]所述型腔与上、下溢料槽的间距大于等于25mm。
[0010]所述上溢料槽、下溢料槽均为曲面,其每一线槽均与形成型腔内轮廓一致。
[0011]每一线槽均为弧槽。
[0012]本技术的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研究发现,传统模具进行注塑时,型腔内的多余胶料无法快速溢流出到溢料槽内,胶料溢出太少,导致型腔内胶料多,胶条厚度公差大,进而导致了上述问题的产生,基于此,我们在传统模具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款多重结构的溢料槽,其能够将胶条内多余的胶料快速溢出,从而保证型腔内的密封条厚度符合
±
0.02的公差带要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上模或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模具剖面示意图(上模与下模合模)。
[0015]图中 上模1,下模2,上轮廓槽3,下轮廓槽4,型腔5,上溢料槽6、线槽6

1、隔板6

2,下溢料槽7、线槽7

1、隔板7

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2所示,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下表面上设置有上轮廓槽3,所述下模2上表面上设置有下轮廓槽4,于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
上轮廓槽3与下轮廓槽4拼合,形成型腔5,所述上模1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上溢料槽6,所述下模2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下溢料槽7,于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上溢料槽6与下溢料槽7拼合,所述型腔5环绕在其外周;所述上溢料槽6、下溢料槽7均为多重结构;
[0017]所述多重结构:若干线槽6

1(7

1)呈环状分布;
[0018]相邻线槽6

1(7

1)之间形成一隔板6

2(7

2),由外至内隔板高度递减;
[0019]所述型腔5与上溢料槽6、下溢料槽7的间距大于等于25mm;
[0020]所述上溢料槽6、下溢料槽7均为曲面,其每一线槽6

1(7

1)均与形成型腔5内轮廓一致。
[0021]每一线槽6

1(7

1)均为弧槽。
[002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表面上设置有上轮廓槽,所述下模上表面上设置有下轮廓槽,于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轮廓槽与下轮廓槽拼合,形成型腔,所述上模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上溢料槽,所述下模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下溢料槽,于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溢料槽与下溢料槽拼合,所述型腔环绕在其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溢料槽、下溢料槽均为多重结构;所述多重结构:若干线槽呈环状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细密封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江陈建军章潇陈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鼎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