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84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具体涉及感应淬火线圈技术领域,包括感应器和设于感应器上的喷淋器,所述喷淋器底端焊接有两个底板,所述喷淋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且喷淋器与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通过多个螺栓柱固定,感应器、喷淋器与螺栓柱集成为一体并且采用3D打印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3D打印一体成型的优势,代替传统手工线圈制作方式,减少了焊接组装造成的漏水、尺寸不良、流量小等问题,所制作的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一致性好,尺寸稳定,寿命长,冷却及喷淋更优,可以有效提高淬火效率,减少装配及调试时间,对于稳定的批量生产提供很大帮助。产提供很大帮助。产提供很大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感应淬火线圈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

技术介绍

[0002]环形工件内径部分由于其强度的要求,通常需要采用感应淬火对其进行加热和冷却,如公开号为CN208293035U的一种适应于淬火加热的感应线圈。
[0003]现有的感应淬火装置一般包括感应器和喷淋器两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单独制作,而且采用手工制作方式,将其先拆分成多个部件机加工制作,然后采用人手工焊接的方式将其组装在一起,这个过程往往取决于人的手工技能熟练程度,同时受限于机加工难度及焊接的可操作性,通常会造成制作的线圈焊接处漏水,尺寸一致性差,寿命低,水流量不足等各种问题。
[0004]其次,上述现有技术不能够根据工件位置调节感应器的位置,导致若工件较短则与感应器位置较远,加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通过3D打印代替传统手工线圈制作方式,减少了焊接组装造成的漏水、尺寸不良、流量小等问题,而且能够调节喷淋器的位置,使得喷淋器靠近与其距离较远的工件,保证加热效果,适用于不同工件的加工。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包括感应器和设于感应器上的喷淋器,所述喷淋器底端焊接有两个底板,所述喷淋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且喷淋器与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通过多个螺栓柱固定。感应器包括设在喷淋器内的感应线圈以及固定在喷淋器一端冷却出水管和冷却进水管,所述冷却出水管和冷却进水管左右分布,且冷却出水管和冷却进水管分别固定在两个底板外侧,所述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通入冷却水为感应线圈降温,所述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与喷淋器间固定有绝缘板。所述喷淋器外侧开设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器一端连通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设在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顶部,所述喷淋水管通入喷淋液并通过喷淋器喷洒到金属产品上进行淬火。感应器、喷淋器与螺栓柱集成为一体并且采用3D打印成型;3D打印减少了焊接组装造成的漏水、尺寸不良、流量小等问题,所制作的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一致性好,尺寸稳定,寿命长,冷却及喷淋更优。
[0007]优选地,所述喷淋器喷淋孔为直径1

1.5mm的圆形孔,冷却水流量大于12L/min,喷淋液流量大于12L/min。
[0008]优选地,两个底板上设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设在冷却进水管、冷却出水管后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于两个底板上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设在冷却出水管和冷却进水管后侧,且冷却出水管后端与第一盒体前端通过水
管连通,且水管设置为波纹管,所述第一盒体远离第二盒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上下分布的短管和出管,且短管上固定有只允许空气从外界进入短管中的单向阀。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顶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微型吸风扇,所述第一盒体顶端与外壳底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且第一连接管上固定有阀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微型吸风扇进风端连通,所述外壳顶端与第二盒体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在底板后侧,且第二连接管一端与微型吸风扇出风端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内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外端一圈固定有密封条,且密封条外端与第二盒体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板将第二盒体内部分为前后分布的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盒体远离第一盒体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微孔,且微孔微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微孔内径小于第二连接管内径;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后端与活动板前端固定,且推杆前端与冷却进水管后端固定,所述推杆外端与活动板前端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动板后端与第一空腔内部前壁通过弹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远离第一盒体的一侧底部固定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与第一空腔内部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冷却进水管远离冷却出水管的一侧固定有进管,且进管设置为波纹管。
[0013]优选地,两个底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内部均滑动设有滑块,且两个滑块分别固定在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相靠近的一侧。
[0014]优选地,所述喷淋水管远离喷淋器的一端固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为波纹管。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本技术利用3D打印一体成型的优势,代替传统手工线圈制作方式,减少了焊接组装造成的漏水、尺寸不良、流量小等问题,所制作的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一致性好,尺寸稳定,寿命长,冷却及喷淋更优,可以有效提高淬火效率,减少装配及调试时间,对于稳定的批量生产提供很大帮助。
[0017]2、通过微型吸风扇工作将换热后的冷却水的水蒸气吸入第二盒体的第一空腔中使得第一空腔内压强增大,因此推动活动板向前运动,从而带动推杆向前运动,推杆推动冷却进水管向前运动,进而带动冷却出水管和喷淋器向前运动,实现调节喷淋器的位置,使得喷淋器靠近与其距离较远的工件,保证加热效果,适用于不同工件的加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喷淋器、冷却出水管、喷淋水管、进水管的侧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B向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结构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为:1喷淋器、2第一导磁体、3第二导磁体、4螺栓柱、5绝缘板、6底板、7喷淋水管、8冷却进水管、9冷却出水管、10进水管、11驱动机构、12第一盒体、13第二盒体、14外
壳、15第一连接管、16出管、17短管、18活动板、19第一空腔、20第二空腔、21推杆、22第二连接管、23微孔、24排水管、25进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照说明书附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包括感应器和设于感应器上的喷淋器1,所述喷淋器1底端焊接有两个底板6,底板6采用传统机加工方式,所述喷淋器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体2和第二导磁体3,且喷淋器1与第一导磁体2和第二导磁体3通过多个螺栓柱4固定。
[0027]感应器包括设在喷淋器1内的感应线圈以及固定在喷淋器1一端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所述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左右分布,且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分别固定在两个底板6外侧,所述冷却进水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包括感应器和设于感应器上的喷淋器(1),所述喷淋器(1)底端焊接有两个底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体(2)和第二导磁体(3),且喷淋器(1)与第一导磁体(2)和第二导磁体(3)通过多个螺栓柱(4)固定;感应器包括设在喷淋器(1)内的感应线圈以及固定在喷淋器(1)一端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所述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左右分布,且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分别固定在两个底板(6)外侧,所述冷却进水管(8)和冷却出水管(9)通入冷却水为感应线圈降温,所述冷却进水管(8)、冷却出水管(9)与喷淋器(1)间固定有绝缘板(5);所述喷淋器(1)外侧开设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器(1)一端连通有喷淋水管(7),所述喷淋水管(7)设在冷却进水管(8)和冷却出水管(9)顶部,所述喷淋水管(7)通入喷淋液并通过喷淋器(1)喷洒到金属产品上进行淬火;感应器、喷淋器(1)与螺栓柱(4)集成为一体并且采用3D打印成型;两个底板(6)上设有驱动机构(11),且驱动机构(11)设在冷却进水管(8)、冷却出水管(9)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1)喷淋孔为直径1

1.5mm的圆形孔,冷却水流量大于12L/min,喷淋液流量大于12L/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包括分别固定于两个底板(6)上的第一盒体(12)和第二盒体(13),所述第一盒体(12)和第二盒体(13)分别设在冷却出水管(9)和冷却进水管(8)后侧,且冷却出水管(9)后端与第一盒体(12)前端通过水管连通,且水管设置为波纹管,所述第一盒体(12)远离第二盒体(13)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上下分布的短管(17)和出管(16),且短管(17)上固定有只允许空气从外界进入短管(17)中的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产品内径感应淬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2)顶部设有外壳(14),所述外壳(14)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宇王亨詹马骥
申请(专利权)人:吉凯恩丹阳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