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970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控制动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刹车片,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蜗杆靠近所述第一刹车片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刹车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式的传动设置,使得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中不再存在液压管路,避免了由于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频繁移动而导致的液压管路泄漏。第二刹车片频繁移动而导致的液压管路泄漏。第二刹车片频繁移动而导致的液压管路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控制动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式线控制动系统与常规的液压制动系统截然不同,其以电能为能量来源,通过电机驱动制动垫块,由电线传递能量,数据线传递信号。机械式线控制动系统是线制动系统的一种。整个系统中没有连接制动管路,结构简单,体积小,信号通过电传播,反应灵敏,减小制动距离,工作稳定。
[0003]目前,现有的机械式线控制动系统中,对于刹车片的驱动一般仍会使用液压式,使得线控制动系统的终端仍有管路,存在漏油、干扰结构等缺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刹车片,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蜗杆靠近所述第一刹车片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刹车片。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和设置其余部件,同时所述支撑架还用于和车体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都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以夹紧制动盘从而实现制动;所述第一蜗杆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第二刹车片的移动。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蜗杆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蜗杆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从而使得第一刹车片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蜗杆上的第二刹车片之间能存在无阻挡的空间,从而令制动盘位于该空间中,实现制动。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一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和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啮合。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轴用于和一输入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从而实现制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啮合,从而实现第二刹车片的移动。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辅助转轴,所述辅助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和至少一个第二蜗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啮合。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轮啮合,使得动力传递至辅助转轴,令辅助转轴转动;第二蜗轮用于进一步传递动力。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刹车片上还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的第二蜗杆,每个所述第二蜗杆与一个所述第二蜗轮啮合。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啮合后,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刹车片的位置。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刹车片的截面形状为“H”形,所述第二蜗杆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的上部,所述第一蜗杆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的下部。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刹车片的截面形状为“H”形,使得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更容易设置;所述第二蜗杆和第一蜗杆分别设置在第一刹车片上部和下部,用以避免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干涉。
[001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
[0018]1.本技术通过机械式的传动设置,使得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中不再存在液压管路,避免了由于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频繁移动而导致的液压管路泄漏;
[0019]2.本技术通过动力轴和辅助转轴的设置,使得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能同步移动,减少了,并通过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第二蜗轮和第二蜗杆之间传动比的设置,令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能同时与制动盘接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A

A面剖视图。
[0022]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

支撑架;101

动力轴;102

辅助转轴;20

第一刹车片;201

第二蜗杆;30

第一蜗杆;40

第二刹车片;50

第一蜗轮;60

第一传动轮;70

第二传动轮;80

第二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包括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刹车片20,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置有第一蜗杆30,所述第一蜗杆30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2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蜗杆30靠近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刹车片40。其中,所述支撑架10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滑动块配合;所述第一蜗杆30的螺纹仅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一侧。
[002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所述第一蜗杆30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20。其中,所述第一蜗杆30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对称面上,从而使得第一蜗杆30在所述第一刹车片20滑动时,对于第一刹车片20的力更为均匀。
[002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所述支撑架10上转动设置有一动力轴101,所述动力轴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50和第一传动轮60,所述第一蜗轮50和第一蜗杆30啮合。其中,所述动力轴101的中轴线的走向与所述第一蜗杆30的中轴线的走向垂直;所述动力轴101与一输入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入电机为伺服电机。
[0027]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置有辅助转轴102,所述辅助转轴10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70和至少一个第二蜗轮80,所述第二传动轮70与所述第一传动轮60啮合。其中,所述辅助转轴102的中轴线的走向与所述动力轴101的中轴线的走向一致;所述辅助转轴10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蜗轮80。
[002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所述第一刹车片20上还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的第二蜗杆201,每个所述第二蜗杆201与一个所述第二蜗轮80啮合。其中,所述第二蜗杆2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蜗杆201关于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对称面对称。
[0029]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包括支撑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刹车片(20),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置有第一蜗杆(30),所述第一蜗杆(30)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2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蜗杆(30)靠近所述第一刹车片(20)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刹车片(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30)贯穿所述第一刹车片(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上转动设置有一动力轴(101),所述动力轴(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50)和第一传动轮(60),所述第一蜗轮(50)和第一蜗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留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思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