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复合涤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49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复合涤纶面料,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中间层包括线性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线一和支撑线二,支撑线一和支撑线二的轴线垂直,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的交叉处缠绕有固定线,相邻支撑线一与相邻支撑线二间形成有透气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交叉设置的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增强面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面料的抗拉效果,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莱卡纤维,莱卡纤维的弹性好使得面料的弹性更好,面料受到拉扯后不易发生断裂,保证面料的抗拉效果。证面料的抗拉效果。证面料的抗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拉复合涤纶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拉复合涤纶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需求开始由基本需求转向以追求时尚和表现个性为主,对纺织的数量、品种、档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当面料在制作成儿童衣物时,儿童每天的活动量很大,且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会互相拉扯,一些棉质衣物穿着时较为舒适,但是棉质衣物受到拉扯后容易撕扯出现裂痕,棉质衣物的弹性较差受到拉扯后难以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影响面料穿着的舒适度,因而设置一种穿着舒适的弹性面料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复合涤纶面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弹性舒适度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拉复合涤纶面料,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中间层包括线性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线一和支撑线二,所述支撑线一和支撑线二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的交叉处缠绕有固定线,相邻所述支撑线一与相邻支撑线二间形成有透气空间。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所述下层上开设有与透气孔一同轴设置的透气孔二,所述透气空间的截面积大于透气孔一、透气孔二的截面积。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均设置为麻花绳,所述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均通过三根弹力强度纱编织而成,所述弹力强度纱包括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强度纱。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通过莱卡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强度纱通过腈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与下层均设置为缎纹组织,所述缎纹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缎纹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缎纹组织的组织循环依次设置为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沉沉浮。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通过吸湿透气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吸湿透气纱线通过亚麻纤维、腈纶纤维和异形涤纶截面纤维加捻而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通过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围成若干透气空间,加快体表汗液的蒸发速度,提高面料穿着的舒适性,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为面料提供了支撑的骨架,且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的交织点处通过固定线进行固定,固定线呈十字形缠绕在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的交织点处,提高了固定线对支撑线一与支撑线二固定的稳定性,避免面料被拉扯变形,保证面料的抗拉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缎纹组织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弹力强度纱的切片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吸湿透气纱线的切片图。
[0020]图中:1、上层;2、中间层;3、下层;4、支撑线一;5、支撑线二;6、固定线;7、透气孔一;8、透气孔二;9、弹力强度纱;10、莱卡纤维;11、腈纶纤维;12、涤纶纤维;13、吸湿透气纱线;14、亚麻纤维;15、异形涤纶截面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2]该抗拉复合涤纶面料,如图1、2所示,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层1、中间层2和下层3,中间层2包括线性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线一4和支撑线二5,支撑线一4和支撑线二5的轴线垂直,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的交叉处缠绕有固定线6,相邻支撑线一4与相邻支撑线二5间形成有透气空间,上层1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7,下层3上开设有与透气孔一7同轴设置的透气孔二8,透气空间的截面积大于透气孔一7、透气孔二8的截面积。
[0023]如图1、2所示,上层1、中间层2和下层3三层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厚度,提高面料使用的稳定性,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围成若干透气空间,同时上层1的透气孔一7与下层3的透气孔二8的连通面料的两侧,使得外界的空气能够快速穿透面料与体表接触,加快体表汗液的蒸发速度,提高面料穿着的舒适性,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为面料提供了支撑的骨架,且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的交织点处通过固定线6进行固定,固定线6呈十字形缠绕在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的交织点处,提高了固定线6对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固定的稳定性,避免面料被拉扯变形,保证面料的抗拉效果。
[0024]如图2、4所示,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均设置为麻花绳,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均通过三根弹力强度纱9编织而成,弹力强度纱9包括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强度纱,纱芯通过莱卡纤维10加捻而成,强度纱通过腈纶纤维11和涤纶纤维12加捻而成,莱卡纤维10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纱芯,腈纶纤维11和涤纶纤维12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强度纱,强度纱通过走钉纺机螺旋缠绕在纱芯的外侧得到弹力强度纱9,弹力强度纱9通过三股扭绳机编织成麻花绳,莱卡纤维10的弹性以及弹性回复力好,腈纶纤维11的弹性好且质地轻便,涤纶纤维12的结构强度高且保形性好,提高弹力纱线的韧性。
[0025]如图2、3、5所示,下层3通过吸湿透气纱线13编织而成,吸湿透气纱线13通过亚麻纤维14、腈纶纤维11和异形涤纶截面纤维15加捻而成,异形涤纶截面纤维15的截面形状设
置为十字形,亚麻纤维14、腈纶纤维11和异形涤纶截面纤维15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吸湿透气纱线13,亚麻纤维14的透气性好,腈纶纤维11的弹性好,异形涤纶截面纤维15能够实现对汗液的快速传递,加快体表汗液的传递速度,缎纹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缎纹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吸湿透气纱线13按照缎纹组织的组织循环依次设置为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沉沉浮的方式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下层3,下层3通过打孔机在其表面形成若干透气孔二8。
[0026]如图2

4所示,上层1通过涤纶纤维12和棉纤维编织而成,缎纹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缎纹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涤纶纤维12和棉纤维按照缎纹组织的组织循环依次设置为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沉沉浮的方式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喷织得到上层1,上层1通过打孔机在其表面形成若干透气孔一7。
[0027]如图1、2所示,将支撑线一4排列在桌面上,将支撑线二5排列在支撑线一4上并使支撑线二5的轴线垂直于支撑线一4的轴线,通过手工缠绕的方式,将固定线6缠绕固定在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的交织点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复合涤纶面料,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层(1)、中间层(2)和下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包括线性阵列分布的若干支撑线一(4)和支撑线二(5),所述支撑线一(4)和支撑线二(5)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的交叉处缠绕有固定线(6),相邻所述支撑线一(4)与相邻支撑线二(5)间形成有透气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复合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1)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一(7),所述下层(3)上开设有与透气孔一(7)同轴设置的透气孔二(8),所述透气空间的截面积大于透气孔一(7)、透气孔二(8)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复合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线一(4)与支撑线二(5)均设置为麻花绳,所述支撑线一(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福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