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13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植绒绒毛由于胶水分布不均匀致使边缘处容易出现掉毛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上阵列分布有若干绒毛区,面料本体的一侧阵列分布有粘接槽,绒毛区与粘接槽的内底壁以及内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粘接槽并且使得绒毛与粘接槽的内壁固定连接,边缘处的绒毛更加集中,边缘处绒毛固定面积更多,提升边缘处的绒毛紧固程度,边缘处的绒毛更加难以掉落,增加了绒毛的紧固程度,通过设置铜氨离子纤维制成的热熔胶纱,方便加固网层与面料本体的固定连接,使得面料的表层具有更好的光泽度以及悬垂度,提升面料的手感。提升面料的手感。提升面料的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

技术介绍

[0002]植绒面料,通过在基布上涂抹一层胶膜,再通过静电的方式,使得短绒竖直射在基布上,由于胶膜的附着力,使得绒毛的一端固定在胶膜上,从而形成绒毛层,植绒面料使得面料上的图案由二维图形变成立体效果,使得面料的图案更加立体,增加面料的舒适感以及美观感。
[0003]使用过程中,在面料上涂设胶层,再通过静电驱动绒毛粘接在胶层上,从而完成绒毛的粘接,由于涂胶时,面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使得胶水容易渗入面料,致使面料上的胶点或者胶层中间厚两侧薄,致使边缘处的绒毛难以粘接牢固,绒毛容易发生偏转,致使绒毛呈现放射状,使得植绒后绒毛牢固程度降低。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植绒绒毛由于胶水分布不均匀致使边缘处容易出现掉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通过在面料本体上的方格区域内植绒,使得面料本体上形成绒毛层,再在方格区域间设置加强网层,使得边缘处的绒毛直接与加强网层抵触,再通过热熔胶纱,实现绒毛与加固网层的固定连接,使得边缘处的绒毛更加集中,粘接位置更对,保证边缘处绒毛的强度。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阵列分布有若干绒毛区,所述面料本体的一侧阵列分布有粘接槽,所述绒毛区与粘接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包括一侧设置有绒毛的遮光层以及设置在绒毛中的加固网层,所述加固网层上阵列分布有若干透孔,所述绒毛从透孔穿入面料本体外侧,所述透孔的内壁与遮光层围设形成粘接槽。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网状的固定槽,所述加固网层固定连接在固定槽内,所述加固网层的厚度大于固定槽的深度。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采用格子纹面料纺织而成,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经线一以及纬线一梭织而成,所述经线一和纬线一均包括粘接纱一以及粘接纱二,若干粘接纱一以及若干粘接纱二交错设置,所述粘接纱一的横截面积大于粘接纱二的横截面积,所述粘接纱一与粘接纱一的交织处形成面料本体上用于粘接绒毛的区域,所述粘接纱一与粘接纱二的交织处以及粘接纱二与粘接纱二的交织处形成面料本体上固定槽的区域。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网层采用经线二以及纬线二纺织而成,所述
经线二以及纬线二均采用热熔胶纱、粘接股纱以及导电芯纱加捻而成,所述热熔胶纱加捻在粘接股纱的外侧,所述粘接股纱设置在导电芯纱的外侧,所述热熔胶纱具有热熔固定性能。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熔胶纱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热熔胶线制成,所述粘接纱一、粘接纱二以及粘接股纱均采用涤纶纤维以及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导电芯纱采用铜氨离子纤维加捻而成。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设置绒毛区,使得面料本体上的绒毛区形成绒毛层,面料本体中再通过添加加强网层,使得加强网层与面料本体之间围成粘接槽,通过设置固定槽,固定槽完成绒毛区的分隔,涂胶时更加方便,使得涂胶时集中在固定槽之间的区域,减少胶水的逸散,通过设置固定槽,使得固定槽与加强网层固定连接时,固定槽与加强网层之间接触面积更大,使得加强网层与面料本体之间更加牢固,加强网层中添加有热熔胶纱,使得加强网层在加热时与面料本体之间固定连接,同时使得绒毛与加强网层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边角处的绒毛与加强完成固定连接,使得边缘处的绒毛更加稳固,减少掉毛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纬线二以及经线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面料本体;2、绒毛区;3、粘接槽;4、遮光层;5、加固网层; 6、固定槽;7、热熔胶纱;8、粘接股纱;9、导电芯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一种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如图1

4所示,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固定连接的遮光层4以及加固网层5,遮光层4 与加固网层5之间形成粘接槽3,加固网层5的网眼处形成绒毛区2,绒毛区 2固定连接有绒毛。
[0021]如图所示,面料本体1采用格子纹面料纺织而成,面料本体1采用经线一以及纬线一梭织而成,经线一以及纬线一均包括粘接纱一以及粘接纱二,若干粘接纱一以及若干粘接纱二交错设置,纺织后,经向粘接纱一与纬向粘接纱一交织处形成方形区域,而粘接纱二与粘接纱一的交织处以及粘接纱二与粘接纱二的交织处形成绕设在方形区域外侧的框形区域,粘接纱一的横截面积大于粘接纱二的横截面积,使得方形区域由于采用粘接纱一交织形成,使得方形区域突出,形成用于粘接绒毛的粘接区,而框形区域中采用粘接纱交织而成,使得框形区域厚度更小,形成面料本体1上的凹槽,由于凹槽与凹槽之间相互连通,形成面料本体1上的网状的固定槽6。
[0022]如图所示,加固网面采用透孔组织纺织而成,加固网面采用经线二以及纬线二纺织而成,经线二以及纬线二均采用热熔胶纱7、粘接股纱8以及导电芯纱9加捻而成,加固网面的组织循环大小与固定槽6相同,使得经线二以及纬线二固定连接在固定槽6内时,加固
网面与遮光层4直接围成粘接槽 3。
[0023]如图所示,加工时,先在遮光层4上涂抹一层胶层,使得胶层分布在面料本体1的方形区域内,再通过静电植绒机,使得方形区域内布满绒毛,再将加强网面与遮光层4贴合,此时晃动加强网面,使得加强网面与遮光层4 发生微量的位移,从而使得加强网层与遮光层4之间的绒毛重新竖起,使得绒毛集中在加强网层的网眼处,完成绒毛的集中,完成绒毛集中后对面料本体1进行加热处理,使得加固网面由于热量的变化,使其上的热熔胶纱7转为熔融状,使得贴合在加强完成上的绒毛固定连接在加固完成上,使得边缘处的绒毛具有更高的强度,难以出现掉毛的现象。
[0024]如图所示,热熔胶纱7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热熔胶线加捻而成,使得热熔胶线受热时,热熔胶线转成熔融状,从而使得热熔胶线粘接在固定槽6的内壁上,使得加固网层5与遮光层4之间固定连接,粘接纱一、粘接纱二以及粘接股纱8均采用涤纶纤维以及棉纤维加捻而成,棉纤维使得纱线上形成较多空腔,使得粘接纱一、粘接纱二以及粘接股纱8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使得绒毛与棉纤维接触时具有更好的稳固性,涤纶纤维使得涂胶时胶水能够更加集中在涤纶纤维的外侧,使得涂胶时,部分存留在粘接纱一、粘接纱二以及粘接股纱8的外侧,方便胶水与绒毛之间的连接,导电芯纱9采用铜氨离子纤维加捻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1),所述面料本体(1)上阵列分布有若干绒毛区(2),所述面料本体(1)的一侧阵列分布有粘接槽(3),所述绒毛区(2)与粘接槽(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一侧设置有绒毛的遮光层(4)以及设置在绒毛中的加固网层(5),所述加固网层(5)上阵列分布有若干透孔,所述绒毛从透孔穿入面料本体(1)外侧,所述透孔的内壁与遮光层(4)围设形成粘接槽(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网状的固定槽(6),所述加固网层(5)固定连接在固定槽(6)内,所述加固网层(5)的厚度大于固定槽(6)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层加固涤纶植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采用格子纹面料纺织而成,所述面料本体(1)采用经线一以及纬线一梭织而成,所述经线一和纬线一均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福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