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标专利>正文

可发光源之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42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可以组设在各种物品上的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例如:笔、工具、钥匙圈),并且能够消除常用可发光源结构必需持续按压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之道是在一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依序组装一LED光源、一电子电路板(PCB)、一上段弹簧、若干电池、一导电座体与一下段弹簧等组件,并且配合最外侧一般物品的可导电外壳进行按压操作;运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物品上,且运用该电子电路板(PCB)及该导电座体发挥持续产生光源、多种不同光源变化的功能,并让使用者不容易误触光源开关。(*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具体而言,是指一种藉由一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依序组装一LED光源、一电子电路板PCB、一上段弹簧、若干电池、一导电座体与一下段弹簧等构件,共同组成可持续产生光源、产生多种不同光源变化之设计,且能额外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准日渐提高,对于各种日常用品的功能要求也愈来愈高,而具有照明功能的各种物品(例如笔、工具、钥匙圈)更是目前十分热门的流行产品之一,对于各种发光物品而言,发光模块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项结构,且该发光模块是否具有较佳的使用效果、创新功能,便成为消费者最为重视的几项特色;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具有多种不同功能变化的发光模块设计,早已变成研发者与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几个问题,而上述内容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本案创作人研发本案的动机。常用的发光模块设计十分多样,目前市面上常见组装在具有照明及书写双重功用的发光笔上,而常用发光笔的发光控制模块方式具有以下三种方式其一,请参阅图1所示发光模块设计,使用者必须一手持用笔身,另一手则转动上端笔管10,使位于笔杆末端的发光件11发光或不发光;其二,请参阅图2所示发光模块设计,是于一笔杆12的侧端设制一个按压开关13或按钮,让使用者可以单手运用触压方式使该发光件14发光或不发光;上述常用的发光笔除了制设发光源外,图1的常用结构须为双手操作而不能单手实施操作,且旋转式笔管10内置较多的组件,无法空出较多空间置放电池;另外,该图2结构使用者不但必须加设按压控制组件及组设构件,且使用者使用笔杆12时十分容易误触按压开关13,而若使用者需持续使用光源,就必需以手一直按压该按压开关13;除此之外,二者的发光源都只能单纯产生发光的功能。对于上述传统常用发光模块设计的缺点,目前改良趋势都以提高常用发光模块设计的按压方式为诉求,如此改良虽有其功效,但本案创作人却不以此为限,且更深入构思更具创意及功效的改良,以期大幅度提升常用发光模块设计的实用性;历经多次研发、试作后,终于创作出一种可以组设在各种物品末端、可持续产生光源、具多种不同光源变化与不容易误触的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产生光源的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本技术利用一电子电路板PCB与一导电座体的搭配运用,可以在使用者按压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后持续保持该LED光源发光或不发光。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多种不同光源变化的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本技术藉由该电子电路板PCB上预设电子电路的设计,可以提供闪烁、变色、照明等不同的功能。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容易误触光源开关的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由于本技术是将按压开关制设在一般笔体的末端,所以使用者在正常运作该笔体时不容易误压到该活动式模块外壳。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组设在各种物品末端的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例如笔、工具、钥匙圈),由于本技术的供电、发光、传导、开关系统全部都包含在活动式模块外壳内,所以本技术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物品上。本技术的又再一目的,在该LED光源上端光线出口处制设有具图案的折射透镜,且该折射透镜是组设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并配合该折射透镜产生出具有放大、集中图案效果的投射光线,使本技术可当作投影笔使用,而该图案可为公司名广告标示、图案商标,使其具有宣传与醒目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组设在具有可导电外壳的物品末端内;包括有一活动式模块外壳,一可导电的管状壳体,且其一端突出于该物体末端,并且相对应该物体开设有上、下端开口;一LED光源,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且被制设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的上端开口处;一电子电路板,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的预设电路板体(PCB),连接于该LED光源下方;一上段弹簧,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的导电弹簧,连接于该电子电路板下方;若干电池,重叠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且是靠抵于该上段弹簧下方;一导电座体,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下端开口之内,并且靠抵于该最下方电池的底缘,而在该导电座体上设有可以控制该导电座体的导电、断电;一下段弹簧,是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下方的导电弹簧,连接于该物体末端的可导电外壳。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可以在该LED光源的外组设一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光线效果的折射透镜。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在该LED光源的外组设一折射透镜,在该折射透镜内设有可以产生出具有图案效果的投射影像的预设的图案。一种可发光源之模块结构,是组设在具有可导电外壳的物体末端内;包括有活动式模块外壳,一端突出于该物体末端;LED光源,是制设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的上端开口处;电子电路板,是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的预设电路板体(PCB),是连接于该LED光源下方;上段弹簧,是连接于该电子电路板下方;若干电池,重叠靠抵于该上段弹簧下方;导电座体,是靠抵于该最下方电池的底缘;下段弹簧,是连接于该物体末端的可导电外壳;该电子电路板,在电路板体(PCB)上制设有预设的控制电路,该电子电路板在该物体末端的可导电外壳上方连接有一触控组件,在该电子电路板周侧设有让该活动式模块外壳保持断路的绝缘组件。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可以在该LED光源的外组设一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光线效果的折射透镜。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在该LED光源的外组设一折射透镜,在该折射透镜内设有可以产生出具有图案效果的投射影像的预设的图案。该电子电路板周侧的绝缘组件为具有绝缘效果的O型环体,嵌组在分成二段的活动式模块外壳之间。该活动式模块外壳上端再组设一可导电、外缘向外伸张的套管作为触控组件,在该套管的外组设一折射透镜,该折射透镜是位于该LED光源之外。运用该套管与该物体末端的可导电外壳的接触控制该LED光源,而该折射透镜则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光线效果。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的创新结构设计是在一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依序组装一LED光源、一电子电路板PCB、一上段弹簧、若干电池、一导电座体与一下段弹簧等组件,并且配合最外侧一般物品的可导电外壳进行按压操作,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物品上,且运用该电子电路板PCB及该导电座体发挥持续产生光源、多种不同光源变化的功能,并让使用者不容易误触光源开关; 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的实施状态图。图2是另一常用的实施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作动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剖视作动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视作动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视作动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再一实施状态图。10笔管、11发光件、12笔杆、13按压开关、14发光件、20笔体、21可导电外壳、30活动式模块外壳、31开口、32开口、40 LED光源、50电子电路板、60上段弹簧、61下段弹簧70电池、80导电座体、81按压开关、90胶壳、91 O型环体、92套管、94折射透镜、95图案、100钥匙圈、A投射影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及其它功效,现列举二个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案创作的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首先请参阅图3、图4所示的发光笔实施例(发光笔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发光源的模块结构,组设在具有可导电外壳的物品末端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活动式模块外壳,一可导电的管状壳体,且其一端突出于该物体末端,并且相对应该物体开设有上、下端开口;一LED光源,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且被制 设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的上端开口处;一电子电路板,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的预设电路板体(PCB),连接于该LED光源下方;一上段弹簧,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的导电弹簧,连接于该电子电路板下方;若干电池,重叠定位 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内,且是靠抵于该上段弹簧下方;一导电座体,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下端开口之内,并且靠抵于该最下方电池的底缘,而在该导电座体上设有可以控制该导电座体的导电、断电;一下段弹簧,是一定位在该活动式模块外壳下方的导 电弹簧,连接于该物体末端的可导电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标柳克建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标柳克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