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33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包括锁体主体、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设置在锁体主体内,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通过铆钉与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活动连接,转动锁体主体中锁芯的拨轮拨动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控制主锁舌伸缩并带动斜锁舌伸缩,转动锁体主体的门把手转动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控制斜锁舌伸缩并带动主锁舌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既可通过锁芯开锁上锁又能通过把手开锁上锁,安全、可靠、使用便捷的双快功能结构装置的锁体。使用便捷的双快功能结构装置的锁体。使用便捷的双快功能结构装置的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机械锁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机械锁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机械门锁门内把手可以下压,但门外的把手是固定的,不能通过门内外把手都实现开锁上锁的功能,当双手不便时不能给门快速开锁上锁,而有的指纹门锁有把手上锁开锁功能,但不能通过锁芯来开锁,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开锁上锁耗时不便、不能既通过锁芯开锁上锁又通过把手开锁上锁的问题。本技术克服现有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使用便捷的双快功能结构装置的锁体。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包括锁体主体、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设置在锁体主体内,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通过铆钉与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活动连接,转动锁体主体中锁芯的拨轮拨动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控制主锁舌伸缩并带动斜锁舌伸缩,转动锁体主体的门把手转动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控制斜锁舌伸缩并带动主锁舌伸缩。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设置在锁体主体的内部,通过钥匙转动锁体主体中的锁芯拨头来拨动锁芯开锁上锁机构进而控制主锁舌的伸缩,由于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是活动连接的,进而带动了把手开锁上锁机构的运动控制了斜锁舌的伸缩;反之,可以通过锁体主体的把手来带动开锁上锁机构进而控制斜锁舌的伸缩,还能带动活动连接的锁芯开锁上锁机构进而控制了主锁舌的伸缩。这样通过钥匙可以实现开锁上锁也可以通过把手来实现开锁上锁,使得操作方便,实现了快速开锁上锁的功能,适合与指纹、密码锁等智能模块结合使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包括前拨动杆、后拨动杆、上连动轮、下连动轮、转轴C,所述转轴C固定在锁体主体的下盖板(9)的锁芯孔右侧,所述下连动轮和上连动轮穿过所述转轴C并与所述转轴C转动连接,所述转轴C在下连动轮和下盖板之间套设有垫圈,所述主锁舌设置在上连动轮和下连动轮之间,所述主锁舌包括三个主锁舌锁柱和主锁舌面板,所述主锁舌锁柱穿过锁体本体的锁体面板,所述主锁舌面板上设有第一竖直滑槽,所述主锁舌通过第一竖直滑槽与所述转轴C滑动连接,所述下连动轮设有第一C形卡口,所述主锁舌面板下方设有制动钉,所述制动钉穿过所述第一C形卡口并与所述第一C形卡口滑动连接,所述上连动轮(104)设有用于避让制动钉(304)凸出主锁舌面板(302)上表面部分的第二C形卡口(107),所述下连动轮设有V形卡口,所述上连动轮底部设有上连动轮铆钉,所述上连动轮铆钉与所述V形卡口相适配。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轴C固定在下盖板上,从下往上依次套设有垫圈、下连动轮、
主锁舌、上连动轮,垫圈用于支撑下连动轮,避免下连动轮与下盖板直接直接接触,下连动轮和上连动轮都设有C形卡口,下连动轮上的第一C形卡口与主锁舌面板下方的制动钉相配合,上连动轮的第二C形卡口主要用于制动钉凸出部分从第二C形口内伸出,避免制动钉凸出主锁舌面板上表面的部分直接与上连动轮底面接触。上连动轮底板设置的上连动轮铆钉与下连动轮设置的V形卡口配合连接,使得上连动轮转动时,通过上连动轮铆钉与V形卡口接触,带动下连动轮转动,下连动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C形卡口和制动钉带动主锁舌运动,由于主锁舌面板上设置的第一竖直滑槽与转轴C滑动连接,使得主锁舌面板只能沿着竖直滑槽上下运动,进而实现了主锁舌的伸缩功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左端位于锁芯的拨头两侧,所述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上都设有水平滑槽,所述上连动轮上表面与水平滑槽对应位置处设有拨动杆铆钉,所述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分别通过所述拨动杆铆钉和水平滑槽与所述上连动轮滑动连接,所述下连动轮底部和下盖板之间设有第一扭簧,所述下连动轮下表面和下盖板都设有扭簧铆钉,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扭簧铆钉上。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左侧设置在锁芯的拨头两侧,使得采用钥匙开锁上锁时,拨头可以推动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运动,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通过水平滑槽和拨动杆铆钉与上连动轮滑动连接,使得拨头推动前后拨动杆的同时带动了上连动轮的转动,将前、后拨动杆的水平运动转化为了上连动轮的旋转运动,进而转化为主锁舌的往复运动。具体过程为通过钥匙转动锁芯,使得锁芯的拨头转动,当需要开锁时,拨头拨动前拨动杆向右运动,带动上连动轮绕转轴C顺时针旋转,再通过上连动轮上铆钉和V形卡口,将动力传递到下连动轮上,下连动轮通过第一C形卡口和制动钉,将动力传到主锁舌面板上,再通过第一竖直滑槽的限位,将主锁舌向锁体内部移动。第一扭簧设置再下连动轮和上盖板之间,两端分别与位于下连动轮和上盖板之间的扭簧铆钉活动了连接,当下连动轮转动到限位角度后,由于第一扭簧的张力,使得下连动轮在所处位置锁定,进而实现主锁舌完全收缩的功能。通过锁芯开锁上锁机构上锁功能与开锁相同,只是将拨头拨动后拨动杆,带动上连动轮逆时针转动即可。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包括拨叉、上拨动片、下拨动片,所述拨叉位于所述转轴C的右侧,所述拨叉位于所述前拨动杆和后拨动杆中间,所述拨叉内部为方头中空,所述拨叉内部中空部分与把手的方头柱相适配,所述拨叉外圆周上设有四个过渡平面,所述上拨动片和下拨动片为中间开孔的类字母b形的中间开孔结构,所述上拨动片和下拨动片中间的开孔与所述拨叉外圆周的过渡平面活动配合连接;所述上拨动片一端设有上拨动片铆钉,所述上拨动片铆钉与所述前拨动杆靠近拨叉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拨动片的另一端位于斜锁舌的推板和上盖板的固定卡板之间,所述下拨动片一端设有下拨动片铆钉,所述下拨动片铆钉与所述后拨动杆靠近拨叉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拨叉在位于下拨动片底部处套设有下拨动片支承圈,所述拨叉在上拨动片顶部处套设有拨叉垫片。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拨叉为中空的柱体,内部中空部分与把手的方头柱相配合,把手转动可以带动拨叉转动,拨叉外部通过四个过渡平面包围,与上拨动片和下拨动片的中间开孔相配合,使得可以通过拨叉带动上拨动片或下拨动片绕拨叉做回转运动。上拨动片一端与前拨动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位于斜锁舌的推板和上盖板的固定卡板之间,使得上拨动片回转时带动推板运动,下拨动片一端与后拨动杆活动连接,实现了锁芯上锁开锁机构
与把手开锁上锁机构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斜锁舌位于主锁舌右侧,所述斜锁舌包括斜锁舌锁柱、推板和推杆,所述斜锁舌锁柱与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细弹簧,所述推板固定在推杆中部,所述推杆在推板底部的位置上套设有粗弹簧。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上设有细弹簧和粗弹簧,用于斜锁舌的复位,当通过锁芯开锁机构开锁时,前拨动杆右移不仅带动了上连动轮顺时针转动,实现主锁舌收缩,还在实现主锁舌收缩后,前拨动杆继续右移带动了上拨动片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推板下压粗弹簧,使得斜锁舌收缩,实现了开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主体、锁芯开锁上锁机构(1)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2),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1)和把手开锁上锁机构(2)设置在锁体主体内,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1)通过铆钉与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2)活动连接,转动锁体主体中锁芯的拨轮拨动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1)控制主锁舌(3)伸缩并带动斜锁舌(4)伸缩,转动锁体主体的门把手转动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2)控制斜锁舌(4)伸缩并带动主锁舌(3)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开锁上锁机构(1)包括前拨动杆(101)、后拨动杆(102)、上连动轮(104)、下连动轮(105)、转轴C(103),所述转轴C(103)固定在锁体主体的下盖板(9)的锁芯孔右侧,所述下连动轮(105)和上连动轮(104)穿过所述转轴C(103)并与所述转轴C(10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C(103)在下连动轮(105)和下盖板(9)之间套设有垫圈(114),所述主锁舌(3)设置在上连动轮(104)和下连动轮(105)之间,所述主锁舌(3)包括三个主锁舌锁柱(301)和主锁舌面板(302),所述主锁舌锁柱(301)穿过锁体主体的锁体面板(8),所述主锁舌面板(302)上设有第一竖直滑槽(303),所述主锁舌(3)通过第一竖直滑槽(303)与所述转轴C(103)滑动连接,所述下连动轮(105)设有第一C形卡口(106),所述主锁舌面板(302)下方设有制动钉(304),所述制动钉(304)穿过所述第一C形卡口(106)并与所述第一C形卡口(106)滑动连接,所述上连动轮(104)设有用于避让制动钉(304)凸出主锁舌面板(302)上表面部分的第二C形卡口(107),所述下连动轮(105)设有V形卡口(109),所述上连动轮(104)底部设有上连动轮铆钉(108),所述上连动轮铆钉(108)与所述V形卡口(109)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拨动杆(101)和后拨动杆(102)左端位于锁芯的拨头两侧,所述前拨动杆(101)和后拨动杆(102)上都设有水平滑槽(110),所述上连动轮(104)上表面与水平滑槽(110)对应位置处设有拨动杆铆钉(111),所述前拨动杆(101)和后拨动杆(102)分别通过所述拨动杆铆钉(111)和水平滑槽(110)与所述上连动轮(104)滑动连接,所述下连动轮(105)底部和下盖板(9)之间设有第一扭簧(112),所述下连动轮(105)下表面和下盖板(9)都设有扭簧铆钉(113),所述第一扭簧(112)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扭簧铆钉(11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机械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开锁上锁机构(2)包括拨叉(201)、上拨动片(202)、下拨动片(203),所述拨叉(201)位于所述转轴C(103)的右侧,所述拨叉(201)位于所述前拨动杆(101)和后拨动杆(102)中间,所述拨叉(201)内部为方头中空,所述拨叉(201)内部中空部分与把手的方头柱相适配,所述拨叉(201)外圆周上设有四个过渡平面,所述上拨动片(202)和下拨动片(203)为中间开孔的类字母b形的中间开孔结构,所述上拨动片(202)和下拨动片(203)中间的开孔与所述拨叉(201)外圆周的过渡平面活动配合连接,所述上拨动片(202)一端设有上拨动片铆钉(204),所述上拨动片铆钉(204)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军吴焱高洪才徐代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鑫扬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