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03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功率诊断电路和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器件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功率器件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组成上桥臂和下桥臂,功率诊断电路的一端与功率器件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诊断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功率器件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上桥臂或下桥臂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上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或控制下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诊断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以判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工作状态,根据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确定开启上桥臂进入主动短路模式还是开启下桥臂进入主动短路模式,防止在进入主动短路保护时出现上下桥直通问题,提高了电机保护的安全性。高了电机保护的安全性。高了电机保护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
,具体是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车的动力输出系统,在整车中承担重要功能,电机及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会导致电机控制器无法按照设定的程序逻辑控制电机进行动力输出,此时会造成电机控制器烧毁,严重时出现整车起火。
[0003]常见的保护电路,在电机出现控制异常时,会有两种保护方式,一种会主动关闭所有功率开关器件,停止对电机控制,但此时因电机在高速运转,会产生很高的反电动势,导致功率开关器件被击穿短路,若上下桥臂同时击穿,此时会直接导致电池短路。另一种会主动打开三路上桥或三路下桥,将电机的U、V、W三项直接短路,降低其感应电动势。但此时若为判断功率器件是否出现短路故障,则无法确定开三路上桥还是三路下桥,当一边桥臂出现功率器件短路,而主动短路保护时又开启了对向三路桥臂,同样会出现上下桥直通导致电池短路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和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功率诊断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器件以及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所述功率器件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组成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功率诊断电路的一端与功率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诊断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以判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工作状态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器件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上桥臂或下桥臂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功率器件导通,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以使上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或控制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功率器件导通,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以使下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功率器件以及分别与功率器件连接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功率NMOS管、第二功率NMOS管、第三功率NMOS管、第四功率NMOS管、第五功率NMOS管、第六功率NMOS管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功率NMOS管、第二功率NMOS管、第三功率NMOS管、第四功率NMOS管、第五功率NMOS管和第六功率NMOS管的第一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三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四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五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六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功率NMOS管的源极与第四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组成U项上下桥臂;所述第二功率NMOS管的源极与第五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组成V项上下桥臂;所述第三功率NMOS管的源极与第六功率
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组成W项上下桥臂;所述第一功率NMOS管的漏极、第二功率NMOS管的漏极和第三功率NMOS管的漏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四功率NMOS管的源极、第五功率NMOS管的源极、第六功率NMOS管的源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三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三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四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四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五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五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六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六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功率诊断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器件诊断电路、第二功率器件诊断电路、第三功率器件诊断电路、第四功率器件诊断电路、第五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以及第六功率器件诊断电路,所述第一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与第一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与第二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与第三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与第四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五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与第五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六功率器件诊断电路与第六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MCU控制模块和逻辑电路,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逻辑电路与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和功率诊断电路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逻辑电路包括两个三通道与门和六个双通道与门,两个三通道与门和六个双通道与门分为两组分别连入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和下桥臂的三通道与门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功率诊断电路相连接,上桥臂的三通道与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MCU模块的输出端和下桥臂三个双通道与门的输入端连接,下桥臂三个双通道与门的另一输入端分别与MCU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下桥臂三个双通道与门的输出端分别与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下桥臂的三通道与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MCU模块的输出端和上桥臂三个双通道与门的输入端连接,上桥臂三个双通道与门的另一输入端分别与MCU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桥臂三个双通道与门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诊断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以判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工作状态,根据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确定开启上桥臂进入主动短路模式还是开启下桥臂进入主动短路模式,防止在进入主动短路保护时出现上下桥直通问题,提高了电机保护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结构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1、功率诊断电路2和控制电路3,所述电机驱动电路1包括功率器件以及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所述功率器件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组成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功率诊断电路2的一端与功率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3连接,用于诊断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以判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工作状态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3,所述控制电路3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器件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上桥臂或下桥臂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功率器件导通,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以使上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或控制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功率器件导通,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以使下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功率器件以及分别与功率器件连接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MCU控制模块和逻辑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主动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功率诊断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器件以及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所述功率器件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组成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功率诊断电路的一端与功率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诊断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以判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工作状态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器件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上桥臂或下桥臂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功率器件导通,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以使上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或控制下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功率器件导通,上桥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以使下桥进入主动短路模式,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功率NMOS管、第二功率NMOS管、第三功率NMOS管、第四功率NMOS管、第五功率NMOS管、第六功率NMOS管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功率NMOS管、第二功率NMOS管、第三功率NMOS管、第四功率NMOS管、第五功率NMOS管和第六功率NMOS管的第一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三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四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五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第六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功率NMOS管的源极与第四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组成U项上下桥臂;所述第二功率NMOS管的源极与第五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组成V项上下桥臂;所述第三功率NMOS管的源极与第六功率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组成W项上下桥臂;所述第一功率NMOS管的漏极、第二功率NMOS管的漏极和第三功率NMOS管的漏极并联连接,所述第四功率NMOS管的源极、第五功率NMOS管的源极、第六功率NMOS管的源极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三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三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四功率NMOS管的栅极与第四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斯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戴尔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