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893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光学系统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影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元宇宙概念提出,VR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体验虚拟的童话世界、浩瀚的宇宙空间,动感的游戏环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如何让视觉体验更加生动,成像的镜头成为视觉体验的核心部件。设计出清晰度高,视觉体验好的镜头成为目前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光学系统,具有超广角特点,能够在满足光学系统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成型良率及组装良率,相比较其他微型摄像镜头有更大的进光量,可满足高清晰图像拍摄的需求。
[000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摄像模组。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000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光学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0007]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搭配物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凹面型设计,可以有利于增强第一透镜的负屈折力,便于大角度入射光线的汇聚,以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通过使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有利于光学系统视场角度的扩大,从而获得更宽广的视场范围,并可以矫正光线经过第一透镜所产生的球差,另外,还通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的面型设计,有利于光学系统前端口径的减小,可以进一步有利于光线的汇聚,提高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使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折射后入射的光线平缓过渡至第四透镜,并降低后透镜组(即第四透镜至第八透镜)校正系统像差的压力,可提升系统解像力,从而达到高像素的目的;配合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的面型设计,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物侧透镜(即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产生的像散,搭配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的面型设计,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慧差;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有利于进一步矫正光学系统的慧差,降低像侧第八透镜的校正压力,另外,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
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球面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同时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搭配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的面型设计,能够平衡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汇聚入射光线时所带来的难以校正的像差,降低色差的产生,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11<(R11+R21)/f1<0;R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一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式,第一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与焦距适配较为合适,可提供光学系统大视场范围。如果(R11+R21)/f1>17,会导致视场角范围过大,增加工艺加工难度;如果(R11+R21)/f1<

50,会造成焦距与镜头曲面半径适配不适合造成光学系统成像性能下降,导致像散量增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0.1<(|R51|

|R52|)/(|R51|+|R52|)<0.8;R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第五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合理修正光学系统的球差,平衡好光学系统光程差,校正场曲,同时降低光学系统敏感性,提高组装稳定性。如果(|R51|

|R52|)/(|R51|+|R52|)>0.8,容易造成光学系统场曲过大,如果(|R51|

|R52|)/(|R51|+|R52|)<

0.1,容易造成光学系统敏感性增大,降低生产良率。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关系:1<∑ET/∑CT<1.2;∑ET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边缘厚度的总和,∑CT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满足上述关系式,可以合理的平衡中心视场与边缘视场光程差,有效改善场曲,减小畸变,如果∑ET/∑CT>1.2,容易造成边缘视场光程大于中心光线光程,造成场曲过大,引起外视场图像模糊;如果∑ET/∑CT<1,容易使边缘视场光程小于中心光线光程,同样造成场曲过大,引起外视场图像模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关系:1.0<(SD71+SD81)/Imgh<1.2;SD71为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81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Imgh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满足上述关系式,合理控制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Imgh的参数比例可以让光线经过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到达像面高度时平滑过渡,让光线走的更加平稳,如果(SD71+SD81)/Imgh>1.2,容易导致光线经过第七透镜、第八透镜时光线太陡峭使得光线很难平滑过渡到像平面上。如果(SD71+SD81)/Imgh<1.0,容易导致光线通过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平滑过渡后以很大的角度过渡到像平面上,导致无法与合适感光芯片匹配导致成像信息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2<f7/f8<

1;f7为第七透镜光学有效焦距,f8为第八透镜光学有效焦距。第七透镜提供正的屈折力,使光线汇聚,利于光线收集,第八透镜提供负的屈折力,可修正由于光学系统带来的位置色差,两片透镜正负组合,可有效修正位置色差并提高成像清晰度,满足上述关系式,提供的屈折力数值合理搭配,达到修正位置色差提高成像清晰度的目的。如果f7/f8>

1,则不满足正负透镜组合消色差的目的f7/f8<

2,则不利于光线汇聚,造成成像色差过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关系:1.4<(ΣCT*EPD)/f<1.8;∑CT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EPD为光学系统入瞳直径;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焦距和入瞳直径决定了整个光学系统通光量大小及拍摄画面清晰度大小,满足上述关
系式,能很好的校正场曲,让拍摄的画面清晰度高且图像不扭曲,如果ΣCT*EPD)/f>1.8,容易造成边缘图像扭曲,ΣCT*EP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八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11<(R11+R21)/f1<0;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21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0.1<(|R51|

|R52|)/(|R51|+|R52|)<0.8;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52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1<∑ET/∑CT<1.2;∑E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边缘厚度的总和,∑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1.0<(SD71+SD81)/Imgh<1.2,和/或,

2<f7/f8<

1;SD71为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81为所述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