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28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所述全硬螺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包括柄部、入料段、压缩段和出料段,所述入料段固定安装在所述柄部的一端,所述压缩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入料段的一端,所述出料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压缩段的一端,所述出料段的直径大于入料段的直径,且所述压缩段的一端直径与所述入料段的直径相同,所述压缩段的另一端直径与所述出料段的直径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具有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优点。有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优点。有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杆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螺杆主要是指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而前者的圆柱状螺杆是现阶段最常用也最贴近生活的螺杆类型。
[0003]但是,这类螺杆的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使用寿命范围在11个月左右,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拆换,增加了检修维护次数,从而提高了检修成本。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硬螺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包括柄部、入料段、压缩段和出料段,所述入料段固定安装在所述柄部的一端,所述压缩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入料段的一端,所述出料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压缩段的一端,所述出料段的直径大于入料段的直径,且所述压缩段的一端直径与所述入料段的直径相同,所述压缩段的另一端直径与所述出料段的直径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出料段的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开设有螺纹槽。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全硬螺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取料,先将棒料取出,并利用锯床和钢尺将其切割成指定的毛坯料,且其外径和长度均预留加工余量;
[0010]S2:粗车,利用普车、三爪卡盘、卡尺和螺纹规将棒料进行粗车,且将其外径预留加工余量;<br/>[0011]S3:粗铣,利用铣牙机、双顶尖、跟刀架和卡尺对粗车好的棒料进行粗铣,且粗铣后的牙底和牙唇均预留加工余量;
[0012]S4:检验,利用卡尺和螺纹规对粗铣好的棒料进行检验,若尺寸较大,继续进行粗车和粗铣,若过小则从S1重新开始,直至达到合格标准;
[0013]S5:淬火,利用井式高温炉对检验合格后的棒料进行淬火;
[0014]S6:回火,再次利用井式高温炉对淬火后的棒料进行两次回火;
[0015]S7:硬度检测,利用洛氏硬度计对两次回火后的棒料进行硬度检测;
[0016]S8:回火,利用回火炉将检测合格的棒料再次回火,以进一步巩固其硬度;
[0017]S9:硬度检测,利用洛氏硬度计对回火后的棒料进行检测,能够得到符合硬度标准的棒料;
[0018]S10:直度检测及矫正,先用压力机和偏摆仪对符合硬度标准的棒料进行直度检测,若直度不达标,便可通过垫块对其进行矫正,确保其外径摆动小于0.3;
[0019]S11:柄部回软,利用回火炉对柄部进行回软,以降低柄部硬度和回火长度,方便加工;
[0020]S12:柄部硬度检测,利用洛氏硬度计对柄部的硬度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能够符合加工标准;
[0021]S13:柄部外圆粗磨,利用外径磨床、双顶尖和卡尺的配合对符合标准的柄部外圆进行粗磨,且预留加工余量;
[0022]S14:螺牙研磨粗磨,利用螺杆磨床、三爪卡盘、顶尖和卡尺对螺牙进行研磨粗磨,且研磨粗磨后的螺杆的牙底和牙顶均预留加工余量;
[0023]S15:回火,将上述研磨粗磨好的螺杆进行回火,以去除加工应力;
[0024]S16:超深冷处理,对回火后的螺杆进行超深冷处理,将其组织内的残余奥氏体通过深冷处理提高过冷度后转变为马氏体,使工件表面组织及硬度均匀,并增强耐磨耗和耐疲劳强度;
[0025]S17:牙底研磨精磨,利用牙底研磨机、双顶尖、跟刀架和卡尺对牙底进行研磨精磨,且牙底外径预留出加工余量;
[0026]S18:抛光,利用抛光机、双顶尖、跟刀架和卡尺对螺杆进行抛光,将牙底和牙唇的加工余量去除,以到达最终尺寸,并保证粗糙度;
[0027]S19:外径研磨精磨,利用外径研磨机、双顶尖、跟刀架和卡尺的配合将螺杆外径进行研磨精磨,将外径加工到图纸尺寸,并保证粗糙度和直度;
[0028]S20:精车,利用CNC车床、中心架、专用夹具、卡尺和钢尺进行精车,并车出内外止口和柄部外径;
[0029]S21:铣花键,利用立式铣床、专用夹具、卡尺和花键通规铣出花键;
[0030]S22:倒角精抛光,利用砂轮机、抛光台和细砂纸的配合对螺杆的进行倒角精抛光,去除领教表面倒角毛刺,保证粗糙度;
[0031]S23:柄部、外止口精磨,利用外径研磨机、专用夹具和外径千分尺对柄部和外止口进行精磨,且外止口不可出现倒角;
[0032]S24:检验,在检验台上,利用偏摆仪、卡尺、千分尺和专用检具对螺杆进行检验,保证其符合各项标准;
[0033]S25:清洁,利用抹布和砂皮对螺杆进行清洁,去除其上的毛刺和油污;
[0034]S26:包装,利用PVC管、防锈纸和泡沫纸等包装工具对螺杆进行打包,防止螺杆磕碰;
[0035]S27:入库,利用叉车将批量的成品螺杆进行入库,且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储存时间要预先定好。
[0036]优选的,所述S1中,毛坯料的外径和长度各预留5mm的加工余量。
[0037]优选的,所述S2中,粗车后的棒料外径预留2mm的加工余量,并在其中心车孔和内螺纹。
[0038]优选的,所述S3中,将粗铣后的棒料的牙底和牙唇各预留2mm。
[0039]优选的,所述S13中,研磨粗磨后的柄部需预留0.5mm的加工余量。
[0040]优选的,所述S14中,螺杆的牙底和牙顶各预留0.5mm的加工余量。
[0041]优选的,所述S17中,研磨精磨后的牙底外径按上差预留0.1mm。
[0042]优选的,所述S25中,对清洁后的螺杆涂抹防锈油,防止生锈。
[004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硬螺杆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压缩段的锥形形态,以及出料段直径较大的尺寸优势,使得螺杆的整体使用寿命得到增加,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1个月提高至16个月,并且通过上述加工工艺,使得螺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变形,不断裂,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且生产出来产品良率高,效率高,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硬螺杆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004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硬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硬螺杆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标号:1、螺杆;101、柄部;102、入料段;103、压缩段;104、出料段;2、沉孔;3、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50]本实施例中
[0051]请结合参阅图1

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全硬螺杆包括:螺杆1,螺杆1包括柄部101、入料段102、压缩段103和出料段104,且整个柄部101、入料段102、压缩段103和出料段104均为WR650材质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硬螺杆,包括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柄部、入料段、压缩段和出料段,所述入料段固定安装在所述柄部的一端,所述压缩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入料段的一端,所述出料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压缩段的一端,所述出料段的直径大于入料段的直径,且所述压缩段的一端直径与所述入料段的直径相同,所述压缩段的另一端直径与所述出料段的直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硬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段的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开设有螺纹槽。3.一种全硬螺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料,先将棒料取出,并利用锯床和钢尺将其切割成指定的毛坯料,且其外径和长度均预留加工余量;S2:粗车,利用普车、三爪卡盘、卡尺和螺纹规将棒料进行粗车,且将其外径预留加工余量;S3:粗铣,利用铣牙机、双顶尖、跟刀架和卡尺对粗车好的棒料进行粗铣,且粗铣后的牙底和牙唇均预留加工余量;S4:检验,利用卡尺和螺纹规对粗铣好的棒料进行检验,若尺寸较大,继续进行粗车和粗铣,若过小则从S1重新开始,直至达到合格标准;S5:淬火,利用井式高温炉对检验合格后的棒料进行淬火;S6:回火,再次利用井式高温炉对淬火后的棒料进行两次回火;S7:硬度检测,利用洛氏硬度计对两次回火后的棒料进行硬度检测;S8:回火,利用回火炉将检测合格的棒料再次回火,以进一步巩固其硬度;S9:硬度检测,利用洛氏硬度计对回火后的棒料进行检测,能够得到符合硬度标准的棒料;S10:直度检测及矫正,先用压力机和偏摆仪对符合硬度标准的棒料进行直度检测,若直度不达标,便可通过垫块对其进行矫正,确保其外径摆动小于0.3;S11:柄部回软,利用回火炉对柄部进行回软,以降低柄部硬度和回火长度,方便加工;S12:柄部硬度检测,利用洛氏硬度计对柄部的硬度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能够符合加工标准;S13:柄部外圆粗磨,利用外径磨床、双顶尖和卡尺的配合对符合标准的柄部外圆进行粗磨,且预留加工余量;S14:螺牙研磨粗磨,利用螺杆磨床、三爪卡盘、顶尖和卡尺对螺牙进行研磨粗磨,且研磨粗磨后的螺杆的牙底和牙顶均预留加工余量;S15:回火,将上述研磨粗磨好的螺杆进行回火,以去除加工应力;S16:超深冷处理,对回火后的螺杆进行超深冷处理,将其组织内的残余奥氏体通过深冷处理提高过冷度后转变为马氏体,使工件表面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本根张国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威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