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23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制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设置底座主体下方的移动车体,所述底座主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移动车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器立柱,所述减震器立柱的外圆周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底座主体设置有承载接触部,所述承载接触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承载数根钢模,方便运输至封存,钢模无法与地面积水接触,不会导致生锈,钢模无法从底座掉落,增加安全性。增加安全性。增加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制作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预制构件是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预先在工厂制成的建筑构件,包括梁、板、柱及建筑装修配件等,在生产和生活中预制件使用广泛。
[0003]在混凝土预制构件成型过程中,钢模是用于辅助混凝土预制构件成型重要部件,在钢模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封存,避免长时间在露天环境下,与空气中或地面积水接触导致生锈。
[0004]钢模为圆柱形状,重量较大,因此亟需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本技术能够有效承载数根钢模,方便运输至封存,钢模无法与地面积水接触,不会导致生锈,钢模无法从底座掉落,增加安全性。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设置底座主体下方的移动车体,所述底座主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移动车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器立柱,所述减震器立柱的外圆周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底座主体设置有承载接触部,所述承载接触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接触部包括底部接触面,所述底部接触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接触面和第二倾斜接触面,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倾斜接触面均向上倾斜设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主体和所述移动车体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减震机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上端设置有加强筋。
[0010]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钢模的固定机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皮带,所述底座主体的左端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的其中一合页与底座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铰链的另一合页与皮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主体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皮带另一端的卡扣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将钢模放置在底座主体上,断绝与地面接触,能够更好的保持钢模的干燥性,防止生锈;移动车体的设计便于对钢模进行运输至封存地方;底座主体与移动车体之间设置有减震器,即缓解了在运输过程中,因地面关系,承载数根重量钢模的底座主体对移动车体的压力,又减缓了钢模因地面抖动产生的振动幅度,降低钢模受到的损害;底座主体上的承载接触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因此钢模是由底部向上递增叠加的放置关系,此结构设计能够更好的保持本技术移动车体在移动运输过程
中,钢模无法从底座主体掉落下来,增加安全性;本技术能够有效承载数根钢模,方便运输至封存,钢模无法与地面积水接触,不会导致生锈,钢模无法从底座掉落,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承载钢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包括底座主体1和设置底座主体1下方的移动车体2,所述底座主体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1,所述移动车体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1,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21之间设置有减震器立柱3,所述减震器立柱3的外圆周套设有减震弹簧31;所述底座主体1设置有承载接触部12,所述承载接触部12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
[0017]本实施例将钢模4放置在底座主体1上,断绝与地面接触,能够更好的保持钢模4的干燥性,防止生锈;移动车体2的设计便于对钢模4进行运输至封存地方;底座主体1与移动车体2之间设置有减震器,即缓解了在运输过程中,因地面关系,承载数根重量钢模4的底座主体1对移动车体2的压力,又减缓了钢模4因地面抖动产生的振动幅度,降低钢模4受到的损害;底座主体1上的承载接触部12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因此钢模4是由底部向上递增叠加的放置关系(如图1所示),此结构设计能够更好的保持本技术移动车体2在移动运输过程中,钢模4无法从底座主体1掉落下来,增加安全性;本技术能够有效承载数根钢模4,方便运输至封存,钢模4无法与地面积水接触,不会导致生锈,钢模4无法从底座掉落,增加安全性。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接触部12包括底部接触面121,所述底部接触面12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接触面122和第二倾斜接触面123,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122和所述第二倾斜接触面123均向上倾斜设置,因此钢模4是由底部向上递增叠加的放置关系(如图1所示),在底部接触面121、第一倾斜接触面122和第二倾斜接触面123三个接触面的保护下,能够更好的保持本技术移动车体2在移动运输过程中,钢模4无法从底座主体掉落下来,增加安全性。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主体1和所述移动车体2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减震机构5,进一步减缓了钢模4因地面抖动产生的振动幅度,降低钢模4受到的损害。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上端设置有加强筋13,提高第一连接座11使用寿命。
[002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钢模4的固定机构,用于固定钢模4。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皮带61,所述底座主体1的左端设置有铰链62,所述铰链62的其中一合页与底座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铰链62的另一合页与皮带6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主体1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皮带61另一端的卡扣结构63,皮带61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够进行较大幅度的弯曲,适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钢模4。
[0023]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主体和设置底座主体下方的移动车体,所述底座主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移动车体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器立柱,所述减震器立柱的外圆周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底座主体设置有承载接触部,所述承载接触部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置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模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接触部包括底部接触面,所述底部接触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接触面和第二倾斜接触面,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倾斜接触面均向上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忠郭志杨张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通洲预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