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通过电磁场感应来进行加热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化工或制药工业中对金属容器或其中的溶液进行加热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由控制部分、执行变换部分和电磁加热部分组成,控制部分选用51系列单片机,执行变换部分为水冷可控硅,电磁加热部分由线圈和金属釜体组成,线圈由铜管绕制而成,其形状与金属釜体形状相配套,并且底部线圈绕制密度大于等于周围线圈绕制密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做容易,热效率接近于直接加热方式,加热升温线性度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通过电磁场感应来进行加热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化工或制药工业中对金属容器或其中的溶液进行加热的装置。中国专利申请CN2102593U(申请号91225793.8)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用正特性热敏电阻装置”,包括金属腔体、钛酸钡系正特性热敏电阻、金属电极板、绝缘板、绝缘块和绝缘盖,并有空气循环通道。中国专利申请CN2086031U(申请号91205262.7)公开了一种“扁线式感应线圈锅体加热器”,是由容纳设有两个引出线头的感应线圈的座体覆盖在座体上的绝缘层,以及放置在绝缘层上的感应锅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是由截面形状呈椭圆形或长方形的片体线圈所紧密围绕构成,贴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底面。该申请所述的加热器为一种小功率的加热器,而且线圈分为两段,不适应于化工、药学行业使用。目前,在农药制备工业中,公开使用的加热方式为电阻丝直接或间接加热,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弊端在于热效率低,若要提高热效率,电阻丝就容易烧断,使用维修费用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均匀地对大尺寸金属容器内溶液进行加热的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由控制部分,执行变换部份和电磁加热部分组成,控制部分选用51系列单片机,执行变换部分为水冷可控硅,电磁加热部分由线圈和金属釜体组成,线圈由铜管绕制而成,其形状与金属釜体形状相配套,并且底部线圈绕制密度大于等于周围线圈绕制密度。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是利用可控硅进行整流逆变,其元件可视为不消耗电能,热效率可达75~80%,接近直接加热方式,利用这种加热方式,在谐振线圈制作工艺上保证磁场均匀分布在金属蒸馏釜体上,使釜体得到均匀发热,由于加热控制方式采用可控硅元件整流和逆变,单片计算机作控制措挥,其加热升温线性度好,调节灵敏,快速,启动容易。而且线圈线圈采用了特殊处理,尤其适用于化工、制药工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图。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由51系列单片机配以工作电源和有关接配件组成核心控制部分,根据该装置输出端反馈的信号,自动、准确控制可控硅的开、关时刻,使其自动维持在人工给定的功率位置和中频位置,由KPS系列水冷可控硅组成执行变换部分,电磁加热部分由铜材料绕制的电磁线圈和金属釜体所构成,在单片机的引导频率下,线圈的电感与电容产生谐振,其磁场能量的大小由单片机控制的可控桥、逆变桥供给的功率决定,强大的磁场辐射到线圈内的金属釜体上,由于磁阻现象,在金属釜体上产生涡流,而使金属釜体自身发热,其热量从釜体均匀地传递给釜内的溶液,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金属釜体1为圆柱形,其底部为圆锥形,所以线圈2也应绕制成相应的形状,即圆柱形一端为圆锥形,并采用矩形铜管制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主要是用于化工、制药行业,所以要求釜体内的溶液沸腾,这就要求圆锥部分的线圈绕制密度略大于圆柱部分线圈的绕制密度,使底部的温度略高于四周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与釜体1间有一间距,此间距一般为20-80mm,为达到使底部温度略高的目的,也可通过调整此间距方式进行,使底部间距略小于四周间距,间距越小,相同条件下的温度也就越高。由于应用于化工、制药领域,线圈需在酸性和高温的条件下使用,为了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需对线圈进行一些特殊处理如在其表面涂刷防腐绝缘漆,为了降低热损失,在线圈2和釜体1之间有隔热层4,线圈2的两个引出头3与执行变换部分相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由控制部分、执行变换部份和电磁加热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电磁加热部分由线圈2和金属釜体1组成,线圈2由铜管绕制而成,其形状与金属釜体1形状相配套,并且底部线圈绕制密度大于等于周围线圈绕制密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2和金属釜体1之间的距离为20~80m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2和金属釜体1之间有隔热层4。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2的形状为圆柱形底端为圆锥形。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2的表面有防腐绝缘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到通过电磁场感应来进行加热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化工或制药工业中对金属容器或其中的溶液进行加热的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由控制部分、执行变换部分和电磁加热部分组成,控制部分选用51系列单片机,执行变换部分为水冷可控硅,电磁加热部分由线圈和金属釜体组成,线圈由铜管绕制而成,其形状与金属釜体形状相配套,并且底部线圈绕制密度大于等于周围线圈绕制密度。本技术制做容易,热效率接近于直接加热方式,加热升温线性度好。文档编号H05B6/02GK2124537SQ9222316公开日1992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朱邦中 申请人:云南省曲靖农药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由控制部分、执行变换部份和电磁加热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电磁加热部分由线圈2和金属釜体1组成,线圈2由铜管绕制而成,其形状与金属釜体1形状相配套,并且底部线圈绕制密度大于等于周围线圈绕制密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2和金属釜体1之间的距离为20~8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邦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曲靖农药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