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驱动冷光片的交流升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13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驱动冷光片的交流升压装置,主要是利用一由数个线圈、三极管、二极管、电阻所组成的交流升压电路装置,而使冷光片的两端点于同一时间所产生的电流,近似正弦波,来驱动一冷光片,以可达到兼具高亮度与省电的两种效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驱动冷光片的交流升压装置,主要是利用一由数个线圈、三极管、二极管、电阻所组成的电路装置,而使冷光片的两端点於同一时间所产生的电流,近似正弦波的脉波,来驱动一冷光片。针对现今市面上,冷光片(Electro Luminescent)的样式不断创新,运用愈趋广泛,但其所使用于驱动冷光片的交流升压装置,却未能尽如理想,而有所缺失。而目前应用于驱动冷光片的交流升压装置,主要可分为下列两种一种是使用变压器驱动冷光片的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此为此类装置的应用例,其主要是利用冷光片EL本身即具有电容的特性,配合变压器TR本身的电感量,再配合其它一些简单的电阻R1、R2、电容C1、C2及三极管Q1,而使电压于变压器TR的初级端产生振荡,再利用变压器TR内两组绕线的匝数比,于次级端转成高压的交流信号,而驱动冷光片EL发光。以此种方式所驱动的冷光片,是具有高亮度的特性,但使用此方式有下列的缺点1、电流使用量大。2、变压器的品质不易控制,且体积较大,使整体电路体积庞大,且制造成本也较高。3、量产不易。而另一种是使用IC(集成电路)提供信号切换三极管或MOS来驱动冷光片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驱动冷光片的交流升压装置,其包括一冷光片EL及由二极管D1、D2、三极管Q1、Q2、Q3、Q4、电阻R1、R2、线圈L1、L2所组成的相连电路装置所构成,其特征是:其中,冷光片EL的输出、入端各连接有上、下两线路,其两线路是于 工作电压VDD下是分别连接一线圈L1、L2,而于线圈L1、L2下则各接一有三极管Q1、Q3,并于线圈L1、L2与三极管Q1、Q3的中间各延伸出一电线,并各接一二极管D1、D2及一电阻R1、R2后,连接一三极管Q2、Q4,并于上、下线路的二极管D1、D2与电阻R1、R2中间,连接至冷光片EL的输出、入端上; 当工作电压输入时,其利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