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425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包括一开关单元可接受显示器的开启信号控制,将显示器的电源输出成一工作电压;一电压调变单元可将该工作电压升压成一可调变工作电压;一谐振单元可将该可调变工作电压振荡产生一交流工作电压,输出驱动该冷光板发光;以及一电压反馈单元可将该谐振单元的输出反馈电压与显示器的亮度信号比较后,再与电压调变单元的反馈控制电压比较,产生一调整电压信号反馈给电压调变单元,以调整该交流工作电压的大小,控制该冷光板的亮度,达到驱动冷光板作为显示器背光源,并兼容于目前显示器控制软件及韧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特别是关于一种驱动冷光板发光做为显示器 背光源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诸如计算机显示屏、平板电视、手机、相机或数字相框等...多种目前的高科技产 品已大都使用LCD显示装置作为人机界面的显示器,而LCD显示器皆需要使用一组背光源 才能使画面显现出来。目前较常使用的背光源包括有使用CCFL(冷阴极管)及使用LED,而目前还有使 用冷光(Electro Luminescent,EL)板做为背光源的新趋势,因为冷光板的发光源是整面光 源,相较于CCFL的线状光源及LED的点状光源来得均勻,且光源较为柔和而不刺眼,更重要 的是冷光板非常省电且不发热,其厚度超薄又有弹(韧)性,应用面较CCFL及LED来得更 广,且相当地环保,制造成本又较LED来得低,因此非常的具有竞争力。一般来说驱动冷光板发光并不困难,只要能输出符合冷光板的工作电压(约在 50 250Vrms)、工作频率(约为lKHz)及输出电流(约为0. 14mA/cm2)就能够驱动冷光板 发光,但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源不单仅仅是驱动其发光,还要有保护功能以符合安规需求,更 要能兼容于目前IXD显示器所使用软件或韧体,以及控制开关及调整亮度的功能,因此如 何设计出一款,能稳定控制及驱动冷光板发光的驱动电路,让冷光板更为普及地作为显示 器的背光源,成了本专利技术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可驱动冷光板作为显示器 的背光源,并能兼容使用于目前显示器的软件及韧体,以及显示器的电源、开关及亮度控制 信号等等,让冷光板作为显示器背光源能够普及,充分发挥冷光板的优点。因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冷光背光板驱动电 路,包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该显示装置的直流电压,并受显示器的开启信号控制,将该直流 电压输出成一工作电压;一电压调变单元电连接该开关单元的工作电压,将其升压转变成 一可调变工作电压;一谐振单元电连接该电压调变单元的可调变工作电压,可受显示器的 开启信号控制,将可调变工作电压振荡产生一交流工作电压,输出驱动该冷光板发光;及一 电压反馈单元可将该谐振单元的输出反馈电压与显示器的亮度信号比较放大后,再与电压 调变单元的反馈控制电压比较,产生该调整电压信号反馈给该电压调变单元,借以调整可 调变工作电压的电压大小,进而调整交流工作电压的大小,以控制该冷光板的亮度,如此不 但能使冷光板维持稳定的亮度,更能因此延长冷光板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次一技术特征在于提供上述的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 其中还包括一电路保护单元为一电压过载保护回路,电连接该谐振单元的交流工作电压, 借由检测该交流工作电压,超出一预设的高临界电压值时,输出关闭信号至该谐振单元,以关闭该谐振单元的振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提供上述的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 其中该电路保护单元,为一电压过低保护回路,借由检测该交流工作电压,低于一预设的低 临界电压值时,输出关闭信号至该谐振单元,以关闭该谐振单元的振荡;还设有一时间延 迟回路,以延迟电压过低保护回路的检测动作,避免因电源开机时的过低电压,产生关闭信 号,确保能正常开机。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上述的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可以兼容于目前的显示器软件及 韧体,而直接使用冷光板取代传统的冷阴极管,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源,另外解决冷光板的光 衰问题,稳定冷光板的亮度,更能延长冷光板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图2为图1中开关单元的实施例电路图;图3为图1中电压调变单元的实施例电路图;图4为图1中谐振单元的实施例电路图;图5为图1中电压反馈单元的实施例电路图;图6为图1中电路保护单元的实施例电路图。其中,附图标记1冷光板2显不器3驱动电路10开关单元20电压调变单元30谐振单元40电压反馈单元50电路保护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的电路方块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主要 是驱动一冷光板1发光,作为一显示器2的背光源,较佳地该显示器为一液晶显示器(LCD Display),而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3可兼容连接于显示器2的控制电路,可接受显示器2所产 生的至少一组直流电压(Vdc)、一开关信号(ENA)及一亮度信号(Adj)...等等的电源及控 制信号。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3包括有一开关单元(Power On/Off Unit) 10、一电压调变单 元(Boost Unit)20、一谐振单元(Resonance Unit) 30、一电压反馈单元(Voltage Feedback Unit)40及一电路保护单元(Protection Unit) 50,其中该显示装置2所产生的开关信号 (ENA)包括有开启(On)信号及关闭(Off)信号,较佳地,该开启(On)信号为高电位电压,而该关闭(Off)信号为低电位电压。其中该开关单元10为一电源开关回路,其实施例电路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二组 晶体管Q5及Q7组成的开关回路,该开关单元10电连接该显示装置2的直流电压(Vdc),并 受该开关信号(ENA)的控制,当开关信号为高电位电压时,即为开启(On)信号,使得晶体管 Q5及Q7饱和导通,因此将该直流电压(Vdc)输出成一工作电压(Vcc);而当开关信号为低 电位电压时,使得晶体管Q5及Q7截止,而无工作电压产生,进而达到On/Off的电压控制。其中该电压调变单元20为一升压(Boost)回路,其实施例电路图如图3所示,主 要使用一脉冲宽度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IC,产生一高频PWM信号,并由一 电感器L1作为储能组件,电连接该开关单元10的工作电压(Vcc),并与一晶体管Q4组成电 压迭加的升压回路,当PWM信号在脉波on时,晶体管Q4饱和导通,因此工作电压(Vcc)可 经由电感器L1储能,而当PWM信号在脉波off时,晶体管Q4截止,而所输出的电压即等于 工作电压(Vcc)迭加电感器L1的储能电压,即Vin = Vcc+VLl,因此形成升压效果。由于电感器L1所储能的电压大小,是由脉波on的宽度(时间)决定,因此所输出 的电压即为将工作电压(Vcc)升压转变成一可调变工作电压(Vin);而脉波on的宽度又由 受到该电压反馈单元40的一调整电压信号(Vinv)控制,因此其可调变电压值的大小,可受 该调整电压信号(Vinv)控制。而所输出的可调变工作电压(Vin)又经二电阻器R13及R14的分压,产生一反馈 控制电压(Vcon),给该电压反馈单元40作电压比较后获得该调整电压信号(Vinv)。其中该谐振单元30为一直流转交流回路,其实施例电路图如图4所示,由一组变 压器(T1)与电容器C3并联C14 (以下简称C电容),组成LC谐荡回路,并电连接该电压调变 单元20的可调变工作电压(Vin)及该开关信号(ENA),可受该开关信号(ENA)的开启(On) 信号控制,将直流的可调变工作电压(Vin)振荡成交流工作电压(Vac)。其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光背光板驱动电路,驱动一冷光板发光,作为一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该显示装置能够产生至少一直流电压、一开关信号及一亮度信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一开关单元,为一电源开关回路,电连接该显示装置的直流电压,并受该开关信号的开启信号控制,将该直流电压输出成一工作电压;一电压调变单元,为一升压回路,电连接该开关单元的工作电压,将其升压转变成一可调变工作电压,其可调变电压值的大小,是受一调整电压信号的控制,并能够产生一反馈控制电压;一谐振单元,为一直流转交流回路,电连接该电压调变单元的可调变工作电压及该开关信号,受该开关信号的开启信号控制,将直流的可调变工作电压振荡产生一交流工作电压,输出驱动该冷光板发光,且产生一输出反馈电压;及一电压反馈单元,电连接该电压调变单元的反馈控制电压及该谐振单元的输出反馈电压,能够将输出反馈电压与亮度信号比较放大后,再与反馈控制电压比较,产生该调整电压信号,反馈给该电压调变单元,以调整可调变工作电压的电压大小,进而调整交流工作电压的大小,以控制该冷光板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森福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