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783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可撑开融合器包括撑开结构,撑开结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撑开结构包括位于前部的头部撑开块、位于后部的尾部框、以及驱动杆,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分别与各撑开体采用顶推斜面顶推配合;尾部框包括前连接部、后连接部、以及一对侧向连接臂,尾部框所围成的内部空腔用作为植骨空腔,驱动杆的尾部位于前连接部上,后连接部上设有与植骨空腔相联通供操作器械插入的插接开口;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或者各撑开体的侧面与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植骨效果佳,撑开稳定性好。撑开稳定性好。撑开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等特征,它可以融合上下椎体,维持椎间隙高度,减轻神经根压力,维持脊柱稳定。其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逐渐发现常规融合器尚存在一定不足,如现有市面上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虽然可以有效的保证椎间隙高度,减轻由椎体带来压迫的病症,但存在植骨效果不佳,骨融合率低,椎体融合术后椎体生理前凸恢复不理想等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111307020.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撑开椎间植入物,该可撑开椎间植入物实施例1通过驱动杆驱动头部撑开块靠近尾部框,以使撑开体向外张开,虽然其头部撑开块与各撑开体相对的表面、以及尾部框与各撑开体相对的表面均采用顶推斜面顶推配合且顶推斜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燕尾状凸台和燕尾状滑槽,但在其撑开过程中撑开体的稳定性仍然较差,撑开体的相对位置容易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骨效果佳,撑开稳定性好的可撑开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包括撑开结构,所述撑开结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其中:
[0007]所述撑开结构包括位于前部的头部撑开块、位于后部的尾部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相对移动的驱动杆,所述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分别与各撑开体采用顶推斜面顶推配合以在所述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相对移动过程中驱动各撑开体向外张开;
[0008]所述尾部框包括前连接部、后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的一对侧向连接臂,所述尾部框所围成的内部空腔用作为植骨空腔,所述驱动杆的尾部位于所述前连接部上,所述后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植骨空腔相联通供操作器械插入的插接开口;
[0009]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或者各撑开体的侧面与所述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设有导向限位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其中一者上设有竖梁,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竖梁相配合的竖梁滑槽,所述竖梁和竖梁滑槽形成所述导向限位装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竖梁滑槽具有前挡边和后挡边,所述后挡边的高度等于该竖梁滑槽所在撑开体的主体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尾部框的侧向连接臂的厚度之和,所述前挡边具有向对侧撑开体延伸的延伸部,使得所述前挡边的高度大于所述后挡边的高度,所述对侧撑开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延伸部的凹入槽;
[0012]和/或,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为相同结构,其一侧设有所述竖梁,另一侧设有
所述竖梁滑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其中一者上设有斜梁,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斜梁相配合的斜梁滑槽,所述斜梁和斜梁滑槽形成所述导向限位装置;
[0014]所述斜梁的前边缘为斜边,后边缘为直边;或者,所述斜梁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均为斜边且呈八字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斜梁的前边缘的斜边的前部用作为所述头部撑开块与各撑开体之间的顶推斜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尾部框的前连接部的前部两侧设有避让槽;
[0017]和/或,所述尾部框的后连接部的后部两侧设有持取器槽;
[0018]和/或,各撑开体的后部内侧设有驱动杆通道;
[0019]和/或,所述插接开口为圆形孔、方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七边形孔、八边形孔、梅花孔或不规则异形孔。
[0020]进一步的,所述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设有斜向导轨,各撑开体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斜向导轨相配合的导轨滑槽,所述斜向导轨和导轨滑槽形成所述导向限位装置,其中:
[0021]所述斜向导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连接部两侧的第一斜向导轨和第二斜向导轨;
[0022]或者,所述斜向导轨为一体设置且横跨所述前连接部的左右两侧。
[0023]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撑开块上设有第一驱动杆安装孔,所述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驱动杆安装孔,所述驱动杆的头部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杆安装孔内,所述驱动杆的尾部轴向固定、周向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杆安装孔内,其中:
[0024]所述驱动杆的中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前连接部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卡环;
[0025]和/或,所述驱动杆的尾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第二驱动杆安装孔内前部设有环形挡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前端面与所述环形挡台的后端面挡止配合。
[0026]进一步的,所述顶推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

55度。
[0027]另一方面,提供上述可撑开融合器的设计方法,所述可撑开融合器的各撑开体上均设有多孔结构,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0028]步骤1:获取患者实际骨弹性模量;
[0029]步骤2:调整各撑开体上多孔结构孔隙率的大小,使可撑开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与患者实际骨弹性模量之差在预设范围内。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及其设计方法,其尾部框所围成的内部空腔用作为植骨空腔,驱动杆的尾部位于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尾部框的后连接部上设有与植骨空腔相联通供操作器械插入的插接开口,使得可撑开融合器的驱动杆位于前部,尾部框内部可以留出大量植骨空间,这样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在植入人体撑开后,融合器内部仍具有植骨空腔,可利用操作器械穿过插接开口将骨泥、骨块、骨粉等骨填充材料植入植骨空腔内,充分利用了融合器撑开后所增加的植骨空间,在融合器内部充分植骨,提高植骨融合效果,便于后期骨融合,从而使融合器固定性好,骨性融合增加,满足临床要求;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或者各撑开体的侧面与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设有导向限位装
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侧面设有导向限位装置,这样在融合器撑开过程中,撑开体的相对位置不容易发生变化,提高了撑开体的稳定性,融合器撑开稳定性好,能够较好的恢复椎节的高度与张力,保障脊柱稳定。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未撑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未撑开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侧剖视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的撑开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下撑开体的立体图,(b)为上撑开体的立体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的头部撑开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的尾部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撑开融合器的实施例1的驱动杆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结构,所述撑开结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其中:所述撑开结构包括位于前部的头部撑开块、位于后部的尾部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相对移动的驱动杆,所述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分别与各撑开体采用顶推斜面顶推配合以在所述头部撑开块和尾部框相对移动过程中驱动各撑开体向外张开;所述尾部框包括前连接部、后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的一对侧向连接臂,所述尾部框所围成的内部空腔用作为植骨空腔,所述驱动杆的尾部位于所述前连接部上,所述后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植骨空腔相联通供操作器械插入的插接开口;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设有导向限位装置,或者各撑开体的侧面与所述尾部框的前连接部上设有导向限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其中一者上设有竖梁,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竖梁相配合的竖梁滑槽,所述竖梁和竖梁滑槽形成所述导向限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滑槽具有前挡边和后挡边,所述后挡边的高度等于该竖梁滑槽所在撑开体的主体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尾部框的侧向连接臂的厚度之和,所述前挡边具有向对侧撑开体延伸的延伸部,使得所述前挡边的高度大于所述后挡边的高度,所述对侧撑开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延伸部的凹入槽;和/或,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为相同结构,其一侧设有所述竖梁,另一侧设有所述竖梁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开体和下撑开体的侧面其中一者上设有斜梁,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斜梁相配合的斜梁滑槽,所述斜梁和斜梁滑槽形成所述导向限位装置;所述斜梁的前边缘为斜边,后边缘为直边;或者,所述斜梁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均为斜边且呈八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撑开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的前边缘的斜边的前部用作为所述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甄超张勋段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