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74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涉及冶炼炉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矿热电炉生产过程中加料口堵塞的技术问题,包括不锈钢套管和三通式下料机构,所述不锈钢套管加装在矿热电炉炉顶加料口的内壁,所述三通式下料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不锈钢套管上,所述三通式下料机构包括连通的下料管和加料管,所述下料管上部设有可打开及关闭的盖子,所述加料管内部设有加料螺旋,所述下料管纵向设置,所述加料管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入炉物料在入炉瞬间温度变化较大以及入炉物料与炉顶砖粘连,造成入炉物料在下料口堵塞,使下料不畅的问题,降低了员工作业强度,同时避免作业时的一些安全隐患,保证矿热电炉的平稳连续生产。保证矿热电炉的平稳连续生产。保证矿热电炉的平稳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冶炼炉设备
,更具体的是涉及矿热电炉进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矿热电炉又称电弧电炉或电阻电炉。它主要用于还原冶炼矿石,炭质还原剂及溶剂等炉料,主要生产硅铁,锰铁,铬铁、钨铁、硅锰合金等铁合金,是冶金工业中重要的工业设备。
[0003]3150KVA矿热电炉是生产合金锌粉的主体设备。使用三根石墨电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将由含锌物料、焦炭、石灰、石英组成的混合物料通过进料口加入炉内,熔于炉内熔渣中,并在炉内高温环境下使含锌物料中的ZnO被C、CO还原,生成Zn蒸汽,通过活动炉气分配器、冷凝器、第一惯性分离器、第二惯性分离器、工艺布袋收尘器依次冷凝为固体并收集。矿热电炉炼锌粉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并且电炉还有体积小、占地少、热效率高、投资省、无污染、金属回收率高、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制取的锌粉具有粒度细,质量好,活性强,反应速度快,置换能力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0004]但是,矿热电炉正常生产时,炉顶温度在1070℃左右,当物料通过炉顶加料口进入炉内时易在加料口烧结导致加料口堵塞,堵塞后需要员工将下料包打开清理,每次清理都需要铁锤和钢钎敲打才能清理开,打开下料包清理时会有大量烟气外泄,并且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操作人员灼烫伤。正常生产过程中每班(八小时)需要清理下料管约10次,并且每隔12天需要将下料包打开,整体清理。作业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极大的环保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矿热电炉生产过程中入炉物料在1200℃左右时会与炉顶砖粘连,造成入炉物料在下料口堵塞,使下料不畅,并造成炉内压力升高,导致矿热电炉不能正常安全生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包括不锈钢套管和三通式下料机构,所述不锈钢套管加装在矿热电炉炉顶加料口的内壁,所述三通式下料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不锈钢套管上,所述三通式下料机构包括与所述炉顶加料口连通的下料管及与所述下料管连通的加料管,所述下料管上部设有可打开及关闭的盖子,所述加料管内部设有加料螺旋,所述下料管纵向设置,所述加料管水平设置。
[0008]使用及工作过程:本技术通过在矿热电炉炉顶加料口的内壁加装不锈钢套管,将入炉物料与炉顶砖隔离开,避免入炉物料与炉顶砖粘连造成堵塞;通过从水平设置的加料管和加料螺旋进料,防止入炉物料直接由炉顶加料口进入炉内时在加料口烧结导致加料口堵塞,也能够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对操作人员的灼烫伤;下料管上部设置盖
子,在生产时盖子关闭使下料管处于密封状态,出现堵塞时可以将盖子打开清理下料管;本技术解决入炉物料在下料口易堵塞,使下料不畅的问题,降低了员工作业强度,同时避免作业时的一些安全隐患,保证矿热电炉的平稳连续生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管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加料管连通的通孔,所述下料管与所述加料管的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弧形板,用于密封所述通孔与所述加料管之间的间隙。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弧形板包括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所述上弧形板和所述下弧形板上下对应设置在所述加料管的上下侧。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弧形板和所述下弧形板朝向所述加料管的一侧呈与所述加料管相配的圆弧状。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加料斗和电机,所述加料管的上部与所述加料斗的底部连通,所述加料螺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料管,所述加料螺旋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矿热电炉的炉顶由高铝砖砌筑。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不锈钢套管的长度比炉顶的厚度长40~60mm。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不锈钢套管的外壁缠绕有石棉绳。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通过在矿热电炉炉顶加料口的内壁加装不锈钢套管,将入炉物料与炉顶砖隔离开,避免入炉物料与炉顶砖粘连造成堵塞;通过从水平设置的加料管和加料螺旋进料,防止入炉物料直接由炉顶加料口进入炉内时在加料口烧结导致加料口堵塞,也能够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对操作人员的灼烫伤;下料管上部设置盖子,在生产时盖子关闭使下料管处于密封状态,出现堵塞时可以将盖子打开清理下料管;本技术解决了入炉物料在入炉瞬间温度变化较大以及入炉物料与炉顶砖粘连,造成入炉物料在下料口堵塞,使下料不畅的问题,降低了员工作业强度,同时避免作业时的一些安全隐患,保证矿热电炉的平稳连续生产。
[0018]2、在生产过程中矿热电炉的炉顶会随生产时间增加而产生拱胀,造成炉顶及下料管上移,上移过程中会将原有密封破坏,不仅造成炉内CO的外溢,还使物料入炉瞬间物料温度出现冷热交替,出现结块,所以在下料管与加料管连接的位置安装可伸缩活动的密封弧形板,根据炉顶拱胀幅度更换合适大小的弧形板,密封弧形板安装后使用耐火材料或黄泥对下料管与加料管连接位置进行密封。本技术将入炉过程全密封,入炉物料在进入时温度急剧升高后熔融进入炉内,不会造成物料入炉瞬间冷热交替造成入炉物料在下料口结块,下料不畅的现象,有效的缓解了加料口烧结堵塞问题。
[0019]3、通过不锈钢材质的套管将入炉物料与高铝砖炉顶隔离开来,能够有效避免入炉物料与炉顶高铝砖粘连造成堵塞;石棉绳与不锈钢套管缠绕牢固、不易脱落及松动,使用可靠,且便于特殊情形下不锈钢套管被烧毁后进行更换,保证矿热电炉的正常运行,增强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下料管和加料管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图4是本技术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

炉顶加料口,2

下料管,3

盖子,4

不锈钢套管,5

石棉绳,6

加料管,7

加料螺旋,8

加料斗,9

电机,10

上弧形板,11

下弧形板,12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套管(4)和三通式下料机构,所述不锈钢套管(4)加装在矿热电炉炉顶加料口(1)的内壁,所述三通式下料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不锈钢套管(4)上,所述三通式下料机构包括与所述炉顶加料口(1)连通的下料管(2)及与所述下料管(2)连通的加料管(6),所述下料管(2)上部设有可打开及关闭的盖子(3),所述加料管(6)内部设有加料螺旋(7),所述下料管(2)纵向设置,所述加料管(6)水平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2)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加料管(6)连通的通孔(12),所述下料管(2)与所述加料管(6)的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弧形板,用于密封所述通孔(12)与所述加料管(6)之间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热电炉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弧形板包括上弧形板(10)和下弧形板(11),所述上弧形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辉刘龙生翟睿樊忠祥刘宝臻罗通张瑞婷王泽仁
申请(专利权)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