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67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及汽车,包括开门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所述开门信号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开关信号,其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所述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开门信号后控制座椅前后调节电机调节座椅位置向后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每一次开门时自动将座椅作为向后调节,使得座椅和方向盘之间距离拉开,这样就可以保证驾驶员更加容易的进入住家座位,避免不同人对于座椅和方向盘距离的调节造成的进入驾驶室座椅上困难的缺陷。造成的进入驾驶室座椅上困难的缺陷。造成的进入驾驶室座椅上困难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智能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汽车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其定义已发生改变,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代步工具,更多的是人、车、机实时互联的智能移动空间。未来汽车的设计不再是技术拼凑及造型设计,而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场景化的设计方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人、车、机高度融合,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随着这里理念的发展,现在车辆越来越智能化,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车辆人机控制。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自动化车辆人机控制包括自动控制车辆座椅、方向盘、后视镜等方案;如专利201621203079.9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座椅自主记忆系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方式获取对应的座椅位置并进行调节,方便座椅位置自动匹配驾驶员身高等参数。但是现有技术中只考虑在上车后的座椅位置调节,但是往往很多情况下,座椅调节完成后车辆熄火座椅位置保持上一个人对应的座椅位置,有些女同事或身高较低的男同志在座椅调节时,往往会将座椅位置调整到靠近方向盘比较近的位置,当下一个驾驶员要使用车辆时,在进入驾驶位座椅时会比较困难,因为上一个驾驶员调节的座椅位置比较靠前,导致本次驾驶员进入驾驶员座椅位置比较困难,这一点在专利201621203079.9中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座椅位置比较靠前时驾驶员进入驾驶室座椅比价困难、还需要手动将座椅往后调节才能进入驾驶室座位的缺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包括开门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所述开门信号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开关信号,其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所述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开门信号后控制座椅前后调节电机调节座椅位置向后调节。
[0006]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指纹传感器、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与指纹特性相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员的指纹,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于从数据库中查到指纹特征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驾驶姿态参数来控制车辆的人机相关部件。
[0007]人机相关部件包括方向盘、内后视镜、外后视镜、中控旋转屏、座椅中的任一一个或组合;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机分别调节人机相关部件的姿态参数。
[0008]驾驶姿态参数包括方向盘位置、内后视镜角度、外后视镜角度、中控旋转屏角度、
座椅前后位置、座椅高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中任一一个或组合。
[0009]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方向盘上。
[0010]所述控制模块与记忆按钮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驾驶姿态参数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车辆人机相关部件的姿态参数;在记忆按钮按下后将采集到的驾驶姿态参数与采集的指纹特征相匹配后存储于数据库中。
[0011]所述控制模块与驾驶员参数输入模块连接,通过驾驶员参数输入模块输入驾驶员的身高体重;所述控制模块与大数据平台连接,所述大数据平台中存储有身高体重与驾驶姿态参数相匹配的对照表。
[0012]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
[001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每一次开门时自动将座椅作为向后调节,使得座椅和方向盘之间距离拉开,这样就可以保证驾驶员更加容易的进入住家座位,避免不同人对于座椅和方向盘距离的调节造成的进入驾驶室座椅上困难的缺陷;提供指纹的自动调节座椅、方向盘等位置参数,增加人机交互的智能性;提供记忆按钮可以记录驾驶员自己调节的数据座椅、方向盘等驾驶姿态参数,方便驾驶员调节最适合自己的参数并记忆,方便下一次使用;提供录入身高体重来自动大数据推荐驾驶姿态参数调节,自动快速得到匹配驾驶员的参数。
附图说明
[0014]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的人机相关部件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人机调节系统的原理图。
[0017]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
[0018]1、座椅;2、方向盘;3、外后视镜;4、内后视镜;5、可旋转中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本申请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当前一个驾驶员因个人身高体重原因把座椅往前调节导致下一个身高体重大于前一个驾驶员的人员在进入驾驶室的座位时,由于座椅与方向盘比较近,无法进入导致的困难和缺陷,本申请具体改进如下:
[0021]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包括开门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开门信号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开关信号,其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开门信号检测模块可以通过在车门连接处设置接近开关或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来检测车门的开启状态信号;控制模块可以采用车辆中的座舱控制器来实现,主要实现电机的控制和采集数据的处理。
[0022]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通过正转和反转来控制座椅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座椅的前后位置的调节;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开门信号后控制座椅前后调节电机调节座椅位置向后调节,从而将座椅和方向盘的距离拉大,这样方便新的驾驶员进入驾驶舱中,避免因为座位太靠前造成的进入驾驶位困难的缺陷。
这样就可以实现了车辆在开门后第一时间将座椅调节到最后,拉大座椅和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这一步在进入驾驶位座椅前完成了。
[00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进入驾驶座椅后,本申请提供可以自动调节符合驾驶员身高体重的座椅、方向盘、后视镜等参数的调节;具体包括:指纹传感器、数据库;数据库中存储有与指纹特性相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可以通过预先录入的方式将参数录入进去或者通过记忆按钮每一次的记忆来录入相关数据。
[0024]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员的指纹,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其可以设置方向盘上,方便驾驶员在坐在座椅上后通过按下指纹识别即可快速实现调节。控制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于从数据库中查到指纹特征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控制模块通过驾驶姿态参数来控制车辆的人机相关部件。控制模块获取指纹特征后基于该指纹特征在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然后进行控制。
[0025]如图1所示,人机相关部件包括方向盘、内后视镜、外后视镜、中控旋转屏、座椅中的任一一个或组合;人机相关部件的调节均可以通过电机来实现,通过电机调节方向盘角度和高度、座椅的角度和前后位置等参数,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机分别调节人机相关部件的姿态参数。在控制模块获取得到姿态参数后可以通过电机实现调节。驾驶姿态参数包括方向盘位置、内后视镜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门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所述开门信号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开关信号,其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座椅前后位置调节电机;所述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开门信号后控制座椅前后调节电机调节座椅位置向后调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指纹传感器、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与指纹特性相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驾驶员的指纹,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于从数据库中查到指纹特征对应的驾驶姿态参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驾驶姿态参数来控制车辆的人机相关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人机相关部件包括方向盘、内后视镜、外后视镜、中控旋转屏、座椅中的任一一个或组合;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机分别调节人机相关部件的姿态参数。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人机调节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邹杰邵发志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