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67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稻田池和收集池设置,稻田池中的水可以通过过流口流入到收集池中,利用收集池可以对鳖的排泄物等垃圾杂质进行沉淀收集,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降低鳖病害的几率;通过将养殖池的底板设置为凹型结构,稻田池内的水在流入收集池时,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对垃圾杂质的收集,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水流的声音,避免影响到鳖的交配,有助于鳖的生长繁殖;收集池内沉积的底泥经发酵后可以用做水稻的有机肥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处理成本;通过挡墙与挡板的设置,便于控制稻田池内的水位,有助于鳖过冬,防止鳖冬眠期被冻坏。防止鳖冬眠期被冻坏。防止鳖冬眠期被冻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鳖稻共生”就是两者同时生产、生长,是一种共赢的模式,是以水田(池塘)为基础,以水稻和鳖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鳖稻共生的除草、除虫、驱虫、肥田等的优势,实现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鳖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杂质,如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水质,甚至让水发臭,因此即使是采用“鳖稻共生”的模式依然需要及时对稻田中的水进行更换。公开号为CN11216716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稻鳖生态养殖系统,可实现自动检测暂养池的水体情况,并对水体自动进行进水和换水。但是,该现有技术是在检测超出预设值时才进行的,进水和换水的方式比较被动,会对鳖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两端与所述养殖池的池壁之间均设置有过流口,所述过流口处可拆卸安装有挡板;所述养殖池通过所述挡墙划分为稻田池和收集池,所述稻田池与所述养殖池通过所述过流口连通,所述稻田池内种植有水稻,所述收集池用于对养殖废物进行收集;所述养殖池的底板为凹型结构,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回流管,所述稻田池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安装有水泵。
[0005]优选的,所述稻田池中部为稻田,所述稻田上种植有水稻,所述稻田四周设置有饲养台,所述稻田与所述饲养台之间设置有水槽,水槽的宽度为1m~2m。
[0006]优选的,所述稻田池内鳖的养殖密度为2~3只/m2。
[0007]优选的,所述稻田池内鳖的雌雄比例为9:1。
[0008]优选的,所述养殖池池壁的高度为1.5m~2m,所述挡墙的高度为1m~1.2m。
[0009]优选的,所述收集池的池底向内侧倾斜的水平倾斜角度为10~15度。
[0010]优选的,所述稻田池内投放的鳖苗的体重为250克~500克。
[0011]优选的,所述挡墙靠近所述稻田池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L型卡接块,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L型卡接块与所述挡墙之间,所述挡板与所述L型卡接块限位配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稻田池和收集池设置,稻田池中的水可以通过过流口流入到收集池中,利用收集池可以对鳖的排泄物等垃圾杂质进行沉淀收集,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降低鳖病害的几率;
[0014](2)本专利技术养殖池的底板设置为凹型结构,稻田池内的水在流入收集池时,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对垃圾杂质的收集,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水流的声音,避免影响到鳖的交配,有助
于鳖的生长繁殖;
[0015](3)本专利技术收集池内沉积的底泥经发酵后可以用做水稻的有机肥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处理成本;
[0016](4)本专利技术通过挡墙与挡板的设置,便于控制稻田池内的水位,有助于鳖过冬,防止鳖冬眠期被冻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稻鳖生态养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挡墙

1、过流口

2、挡板

3、稻田池

4、收集池

5、回流管

6、进水管

7、水泵

8、稻田

9、饲养台

10、L型卡接块

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养殖池的中部设置有挡墙1,养殖池通过挡墙1划分为稻田池4和收集池5,挡墙1两端与养殖池的池壁之间均设置有过流口2,过流口2处可拆卸安装有挡板3,当挡板3拿掉时,鳖可以在稻田池4与收集池5之间穿行;稻田池4与养殖池通过过流口2连通,稻田池4内种植有水稻,鳖苗投放在稻田池4内,收集池5用于对养殖废物进行收集;养殖池的底板为凹型结构,收集池5的池底向内侧倾斜的水平倾斜角度为10~15度,养殖池内设置有回流管6,回流管6的进水口靠近池壁设置,稻田池4连通有进水管7,回流管6与进水管7连通,回流管6上安装有水泵8。
[0023]在平时养殖时,留一个过流口2,使稻田池4内的水可以流入到收集池5中,由于收集池5的底板倾斜设置,稻田池4中的水在流入收集池5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声音,避免因水流声造成鳖之间的咬斗;而且稻田池4中的水在流入收集池5时,水中的垃圾杂质等会随水流一同进入到收集池5中,并在收集池5中进行沉淀、积蓄,经过沉淀后的水经过回流管6回流至稻田池4中,有助于保持水质清爽,避免水体发臭。而且通过挡板3的设置,在冬季时,可以利用挡板3提高稻田池4内的水位,利用池水进行保温,以防止鳖冬眠期被冻坏。需要向稻田池4内补水时,通过进水管7连接供水装置进行补水。
[0024]进一步的,为提高鳖过冬的成活率,在稻田池4中部为稻田9,稻田9上种植有水稻,稻田9四周设置有饲养台10,稻田9与饲养台10之间设置有水槽,水槽的宽度为1m~2m。
[0025]进一步的,由于鳖养殖密度过大会增加鳖病害的几率,为此,稻田池4内鳖的养殖
密度为2~3只/m2。
[0026]进一步的,为避免鳖之间的咬斗,稻田池4内鳖的雌雄比例为9:1。
[0027]进一步的,为避免鳖逃跑,以及减少蛇、鼠的侵害,养殖池池壁的高度为1.5m~2m,挡墙1的高度为1m~1.2m。
[0028]进一步的,稻田池4内投放的鳖苗的体重为250克~500克。
[0029]进一步的,为方便挡板3的安装及拆卸,在挡墙1靠近稻田池4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L型卡接块11,挡板3设置于L型卡接块11与挡墙1之间,挡板3与L型卡接块11限位配合。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稻鳖生态养殖装置,通过稻田池4和收集池5设置,稻田池4中的水可以通过过流口2流入到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鳖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置有挡墙(1),所述挡墙(1)两端与所述养殖池的池壁之间均设置有过流口(2),所述过流口(2)处可拆卸安装有挡板(3);所述养殖池通过所述挡墙(1)划分为稻田池(4)和收集池(5),所述稻田池(4)与所述养殖池通过所述过流口(2)连通,所述稻田池(4)内种植有水稻,所述收集池(5)用于对养殖废物进行收集;所述养殖池的底板为凹型结构,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回流管(6),所述稻田池(4)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回流管(6)与所述进水管(7)连通,所述回流管(6)上安装有水泵(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池(4)中部为稻田(9),所述稻田(9)上种植有水稻,所述稻田(9)四周设置有饲养台(10),所述稻田(9)与所述饲养台(10)之间设置有水槽,水槽的宽度为1m~2m。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蓓娟吴国辉洪一江封国林曾金寿王春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