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60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包括外筒,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碱水桶,外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碱水桶,外筒靠近第一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外筒靠近第二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二出水口的上方,第二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子连通,第一管子的一侧穿过有纯净水管,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水泵,第二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上设置有阀门,第一碱水桶的上侧设置有放料口,第二碱水桶的上侧设置有散热口,放料口的面积小于散热口的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散热好。散热好。散热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碱水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电能的浪费,目前将富余的电能用于电解碱水制氢,将氢气储存起来,当用电高峰期时,氢燃料电池利用储存的氢气发电以供人们使用。现有制碱水装置包括桶体,现有的制碱水装置在制作碱水时,桶体内通入纯净水,原料采用袋装的氢氧化钾粉末,人工将袋子剪破,然后将氢氧化钾粉末通过桶体上侧的洞口倒入桶体内,氢氧化钾融化后形成碱水,碱水可用于后续的电解制氢。现有的制碱水装置为了防止氢氧化钾粉末倒入后产生飞溅伤害人员,洞口比较小,所以现有的制碱水装置散热较差,氢氧化钾溶化时生热,使得最终的碱水温度较高。电解碱水采用电解罐进行电解,电解罐在电解时温度较高,在电解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冷却装置对电解罐内的碱水进行降温,而现有的制碱水装置制作的温度较高的碱水通入电解罐后无疑将增加冷却装置的负荷,不利于电解罐内碱水的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制碱水装置散热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散热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包括外筒,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碱水桶,外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碱水桶,外筒靠近第一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外筒靠近第二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二出水口的上方,第二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子连通,第一管子的一侧穿过有纯净水管,纯净水管的管口朝向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碱水桶内水输送至第二碱水桶的水泵,第二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上设置有阀门,第一碱水桶的上侧设置有放料口,第二碱水桶的上侧设置有散热口,放料口的面积小于散热口的面积。
[0005]通过上述设置,制碱水的过程中散热好,从而使得碱水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尽量多的将生成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进而减小冷却装置的负荷。具体的,初始时,在第一碱水桶和第二碱水桶内均设置有碱水,第一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液面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上方,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液面位于第二出水口的上方,且第二碱水桶的碱水的液面位于第二进水口的下方,第一进水口所在的高度和第二出水口所在的高度基本一致,当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一管子连通时,第一碱水桶和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相通,第一碱水桶和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液面基本一致,在制碱水时,人员将氢氧化钾粉末从放料口倒入第一碱水桶内,为了防止飞溅伤害人员,放料口的面积比较小,纯净水管通入纯净水,纯净水管的管口朝向第一进水口,从而便于纯净水通过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碱水桶,进而便于氢氧化钾粉末的溶解,氢氧化钾粉末在第一碱水桶内溶解产生热量,另外,为了加速氢氧化钾粉
末的溶解,水泵运行,水泵通过第一出水口将第一碱水桶内的碱水抽出并通过第二进水口输入第二碱水桶,由于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碱水桶的碱水的液面的上方,所以碱水从第二进水口喷出后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碱水中,在这个过程中,碱水和空气接触,且碱水周围的气流对碱水进行降温和散热,由于第二碱水桶距离放料口比较远,所以第二碱水桶内的飞溅的碱水不会伤害人员,而当第二进水口输出碱水后,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液面将高于第一碱水桶的碱水的液面,此时,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将通过第二出水口、第一管子、第一进水口输入第一碱水桶,至此,第一碱水桶、第一出水口、水泵、第二进水口、第二碱水桶、第二出水口、第一管子、第一进水口之间形成回路,碱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在回路中循环流动,从而增加了第一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流动性,进而增加了氢氧化钾粉末的溶解速度,另外,散热口的面积比较大,从而使得第二碱水桶的桶口基本暴露在空气中,进而增加了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散热,进而使得第二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温度低于第一碱水桶内的碱水的温度,在第二碱水桶的下侧设置输出管,打开阀门后,可将第二碱水桶内温度较低的碱水输出至电解罐用于电解。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梯子,梯子设置在放料口远离第二碱水桶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第一碱水桶内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的边缘沿第一碱水桶的内壁设置,第一滤网设置在第一进水口的下方,第二碱水桶内设置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边缘沿第二碱水桶的边缘设置,第二滤网设置在第二出水口的下方。
[0008]进一步的,外筒的内侧设置有内筒,外筒靠近第一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水口,第三进水口设置在第一进水口的上方,第二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出水口,内筒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板,第一碱水桶和第二碱水桶滑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上侧,支撑板设置有和第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三出水口连通的第二连接口,输出管和第二连接口连接,内筒设置有和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三连接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四连接口、和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五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子连通,水泵设置在第二管子上,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之间通过第一管子连接,内筒穿过有立柱,立柱和第一管子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第一碱水桶的上端和第二碱水桶的上端和顶板抵接,放料口和散热口均设置有在顶板上,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还包括用于转动外筒的转动装置。
[0009]进一步的,转动装置包括环形齿轮,第一碱水桶固定连接在环形齿轮的内侧,第二碱水桶固定连接在环形齿轮的内侧,环形齿轮啮合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
[0010]进一步的,第一滤网和第一碱水桶可拆卸连接,第二滤网和第二碱水桶可拆卸连接,散热口的边缘沿第二碱水桶的桶口设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4]参见图1至图2,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包括外筒11,外筒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碱水桶12,外筒1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碱水桶13,外筒11靠近第一碱水桶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1,第一碱水桶12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21,外筒11靠近第二碱水桶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112和第二出水口113,第二进水口112设置在第二出水口113的上方,第二出水口113和第一进水口111之间通过第一管子14连通,第一管子14的一侧穿过有纯净水管141,纯净水管141的管口朝向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21和第二进水口11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碱水桶12内水输送至第二碱水桶13的水泵15,第二碱水桶13的下侧设置有输出管16,输出管16上设置有阀门161,第一碱水桶12的上侧设置有放料口17,第二碱水桶13的上侧设置有散热口18,放料口17的面积小于散热口18的面积。
[0015]通过上述设置,制碱水的过程中散热好,从而使得碱水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尽量多的将生成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进而减小冷却装置的负荷。具体的,初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碱水桶,所述外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碱水桶,所述外筒靠近所述第一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外筒靠近所述第二碱水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管子连通,所述第一管子的一侧穿过有纯净水管,所述纯净水管的管口朝向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碱水桶内水输送至第二碱水桶的水泵,所述第二碱水桶的下侧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碱水桶的上侧设置有放料口,所述第二碱水桶的上侧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放料口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口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梯子,所述梯子设置在所述放料口远离所述第二碱水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碱水桶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边缘沿所述第一碱水桶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二碱水桶内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边缘沿所述第二碱水桶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系统制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内侧设置有内筒,所述外筒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跃平刘可龙王猛吴昊林雯瑜秦桑杨杨王辉华胡敬奎万能左红群汤挺岳朱托夫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