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28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及汽车,属于汽车附件技术领域,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第一铰链、固定于车门上的第二铰链、转动连接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摆臂以及车门启闭限位结构;第二铰链上具有车门开启限位部和车门关闭防撞部;车门启闭限位结构包括固定齿轮及啮合固定齿轮的动齿轮,固定齿固设于摆臂上,动齿轮同轴连接于第二铰链上,动齿轮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在车门关闭时靠近车门关闭防撞部,在车门全开时靠近车门开启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门关闭和全开的两个极限位置,双向限制车门角度过旋转,应用于电动侧摆门上,能够解决车门启闭过旋转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碰撞问题,提升乘用车车型电动侧摆门启闭过程的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附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及具有该车门摆臂铰链机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汽车通常采用平开式折页车门,然而平开式折页车门具有车门开启横向空间大的劣势,在交通拥挤以及停车场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该类车门在狭小空间的应用局限性日益凸显。电动侧滑门虽然能使车门在与障碍物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开启,但车门移动需要较长的滑道,增加了车身的纵向长度,目前该结构主要应用于MPV(multi

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等车型,乘用车车型并不适用,需要匹配一种无轨电动侧摆门。
[0003]乘用车车型电动侧摆门技术应用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行业内暂未应用。无轨电动侧摆门的应用,需要解决侧摆门与车身的连接问题,而现有的铰链无法解决侧摆门开旋转侧摆过程的限位问题,容易发生侧摆门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过旋转问题,造成侧摆门因外力异常旋转造成的车门与车身碰撞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及汽车,旨在车门运行过程中,因外力导致的车门异常旋转,造成车门和车身发生撞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包括:
[0006]第一铰链,固定于车身上;
[0007]第二铰链,固定于车门上,所述第二铰链上具有车门开启限位部和车门关闭防撞部;
[0008]摆臂,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以及
[0009]车门启闭限位结构,包括固定齿轮及啮合所述固定齿轮的动齿轮,所述固定齿固设于所述摆臂上,所述动齿轮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上,所述动齿轮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车门关闭时靠近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在车门全开时靠近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设有上铰支座和下铰支座,所述摆臂的一端穿设于所述上铰支座和所述下铰支座之间,所述摆臂通过贯穿所述上铰支座和所述下铰支座的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铰链转动连接;
[0011]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和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以所述第二转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铰支座上,且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和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均为倾斜面。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块的两侧分别具有可抵接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和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的平面。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铰支座上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
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所述动齿轮装配于所述固定轴上。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块为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具有与所述固定轴的圆周面同心的内弧面和外弧面。
[00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齿轮包括固定杆和固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扇形齿轮,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摆臂上。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铰链上还设有可限制车门向开启方向过度旋转的过旋转限位部,所述摆臂上设有车门过度开启时可与所述过旋转限位部抵接的过旋转开启防撞部。
[00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旋转限位部与所述过旋转开启防撞部均为平面。
[00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铰链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摆臂转动连接。
[0019]本技术提供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摆臂和铰链配合的连接方式,可满足小空间内开关车门的需求;通过在第二铰链上设置车门开启限位部和车门关闭防撞部,在摆臂和第二铰链之间设置啮合的固定齿轮和具有限位块的动齿轮,在车门关闭时,动齿轮的限位块接近车门关闭防撞部,也即限位块与车门关闭防撞部之间设置一定间隙,防止车门关闭时两者发生碰撞干涉,保证车门顺利关闭,当外力作用于车门,使车门继续向关闭方向过度旋转时,限位块与车门关闭防撞部抵接,避免车门过度旋转关闭造成的碰撞风险;在车门全开状态时,动齿轮和限位块随摆臂的转动旋转至接近车门开启限位部,此时,限位块与车门开启限位部具有一定的间隙,防止车门到达全开位置时两者发生干涉,保证车门顺利打开,当外力作用于车门,使车门继续向开启方向过度旋转时,限位块与车门开启限位部抵接,避免车门过度旋转打开造成的碰撞风险。
[00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
[0021]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关闭和全开的两个极限位置,双向限制车门角度过旋转,避免车门因外力异常转动造成的车门与车身碰撞风险,解决了电动侧摆门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碰撞问题,提升了乘用车车型电动侧摆门启闭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在车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二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关闭状态摆臂和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在车门全开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全开状态摆臂和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驱动机构;2、第一铰链;3、摆臂;31、过旋转开启防撞部;4、固定齿轮;41、扇形齿
轮;42、固定杆;5、动齿轮;6、第二铰链;61、车门开启限位部;62、车门关闭防撞部;63、过旋转限位部;64、固定轴;65、下铰支座;66、上铰支座;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进行说明。所述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第一铰链2、固定于车门上的第二铰链6、转动连接第一铰链2和第二铰链6的摆臂3以及车门启闭限位结构;第二铰链6上具有车门开启限位部61和车门关闭防撞部62;车门启闭限位结构包括固定齿轮4及啮合固定齿轮4的动齿轮5,固定齿固设于摆臂3上,动齿轮5同轴连接于第二铰链6上,动齿轮5上设有限位块7,限位块7在车门关闭时靠近车门关闭防撞部62,在车门全开时靠近车门开启限位部61。
[0034]本技术提供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采用摆臂3和铰链配合的连接方式,可满足小空间内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链(2),固定于车身上;第二铰链(6),固定于车门上,所述第二铰链(6)上具有车门开启限位部(61)和车门关闭防撞部(62);摆臂(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2)和所述第二铰链(6);以及车门启闭限位结构,包括固定齿轮(4)及啮合所述固定齿轮(4)的动齿轮(5),所述固定齿固设于所述摆臂(3)上,所述动齿轮(5)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6)上,所述动齿轮(5)上设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在车门关闭时靠近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62),在车门全开时靠近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6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6)设有上铰支座(66)和下铰支座(65),所述摆臂(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上铰支座(66)和所述下铰支座(65)之间,所述摆臂(3)通过贯穿所述上铰支座(66)和所述下铰支座(65)的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铰链(6)转动连接;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61)和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62)以所述第二转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铰支座(66)上,且所述车门开启限位部(61)和所述车门关闭防撞部(62)均为倾斜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摆臂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7)的两侧分别具有可抵接所述车门开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佳王永超李光育刘勇王彬范晓楠石建超郭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