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及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2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及窗户,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支臂组件,所述支臂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支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杆,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该铰链及窗户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好的优点。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好的优点。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链及窗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五金件
,具体涉及一种铰链及窗户。

技术介绍

[0002]窗户是现代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按照窗户的打开方式来进行区分,现有技术中的窗户主要可以分为平开式窗户、推拉式窗户以及悬开式窗户等几种类型。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上述类型的窗户在使用过程中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更进一步的需求,即,适用性相对不足或者说使用便捷性不足。进一步来说,平开式窗户和推拉式窗都是通过铰链形成窗扇相对于窗框的转动,即,平开式窗户的转动轴线为纵向轴线,而悬开式窗户的转动轴线为横向轴线。
[0003]其中,平开式窗户的窗扇可以100%打开,且平开窗的开启面积大;因此,通风换气及透光效果更好,但是该类型的窗户同时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1.对于室内有幼童时,对于活泼好动的幼稚童来说,打开着的平开窗则存在着安全隐患;2.当室内没有人时,打开着的或者忘记关上的平开窗对于不法之徒来说,则为其提供了进入到室内的捷径,即,防盗性较差;3.在雨天时,雨水相对容易飘入到室内。进一步的,悬开式窗户虽然可以有效避平开式窗户在使用中的不足,但是,平开式窗户却存在窗扇开度不足,开启面积小而使得悬开窗的通风换气效果相对较差。综上所述,如果通过对铰链的改进并使得窗户同时具备平开式窗户以及悬开式窗户的优点,则可以满足人们对窗户不同使用需求或者说更加便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窗户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适用性高的铰链及窗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铰链,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支臂组件,所述支臂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
[0007]所述支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杆,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
[0008]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
[0009]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支撑臂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四铰接孔、第五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七铰接孔和第八铰接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九铰接孔和第十铰接孔,所述第十铰接孔呈条形且沿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0]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九铰接孔相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第五铰接孔相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相铰接,形成第十一铰接点,所述第四铰接孔与所述第七铰接孔相铰接,所述第六铰接孔与所述第十铰接孔相铰接,且所述第六铰接孔可沿所述第十铰接孔的长度方向平移,所述第八铰接孔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形成第十二铰接点。
[0011]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铰接孔、所述第八铰接孔和所述第七铰接孔形成三角形;
[0012]所述第三铰接孔、第五铰接孔和所述第一铰接孔形成三角形。
[0013]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臂夹持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支撑臂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连杆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臂宽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杆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第二支撑臂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
[0014]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九铰接孔与所述第十铰接孔中皆设置有铰接栓,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所述铰接栓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铰接;
[0015]在所述铰链的厚度方向上,其中一个铰接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和第一支撑臂松配合,另一个铰接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支撑臂松配合;
[0016]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展开时,所述支臂组件展开,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第二安装座向内侧平开;
[0017]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可带动所述铰接栓沿所述铰链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向内侧侧倾。
[0018]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栓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使所述铰接栓的轴线可相对于所述第九铰接孔或所述第十铰接孔的轴线倾斜。
[0019]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第九铰接孔和第十铰接孔的中心连线为基准线,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铰接孔和第十一铰接点的中心位于所述基准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铰接孔和第五铰接孔的中心位于所述基准线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0020]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向第一侧展开超过10度时,所述第二铰接孔和第五铰接孔的中心向所述第一侧越过所述基准线。
[0021]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斜切面皆朝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0022]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位置。
[0023]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轴套、顶丝、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线偏离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可沿所述轴套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支撑臂相铰接,所述
顶丝与所述轴套活动连接,所述顶丝用于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轴套锁死。
[0024]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加强背板,所述加强背板沿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轴向设置,所述加强背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背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用于与窗框形成卡持,所述加强背板上还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相对于所述加强背板转动,使所述锁止件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使所述加强背板与窗框形成固定。
[0025]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背板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锁止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背板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0026]所述锁止件与窗框锁定后,所述锁止件的自由端从所述加强背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凸出,且所述自由端与窗框相抵接。
[0027]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所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于窗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和支臂组件,所述支臂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支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杆,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转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座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运动,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且在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或所述支臂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支撑臂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四铰接孔、第五铰接孔和第六铰接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七铰接孔和第八铰接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九铰接孔和第十铰接孔,所述第十铰接孔呈条形且沿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九铰接孔相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第五铰接孔相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相铰接,形成第十一铰接点,所述第四铰接孔与所述第七铰接孔相铰接,所述第六铰接孔与所述第十铰接孔相铰接,且所述第六铰接孔可沿所述第十铰接孔的长度方向平移,所述第八铰接孔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形成第十二铰接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铰接孔、所述第八铰接孔和所述第七铰接孔形成三角形;所述第三铰接孔、第五铰接孔和所述第一铰接孔形成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夹持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支撑臂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连杆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臂宽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杆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第二支撑臂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铰接孔与所述第十铰接孔中皆设置有铰接栓,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所述铰接栓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铰接;在所述铰链的厚度方向上,其中一个铰接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和第一支撑臂松配合,另一个铰接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支撑臂松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展开时,所述支臂组件展开,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第二安装座向内侧平开;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可带动所述铰接栓沿所述铰链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向内侧侧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栓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斜切面,
所述斜切面使所述铰接栓的轴线可相对于所述第九铰接孔或所述第十铰接孔的轴线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九铰接孔和第十铰接孔的中心连线为基准线,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铰接孔和第十一铰接点的中心位于所述基准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铰接孔和第五铰接孔的中心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木易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