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装置、方法和卫生用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19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双层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装置、方法和卫生用品。包括底层和设置于底层上部的表层,表层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表层上设置有贯通表层的第一开孔,底层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贯穿开孔,第一凸起部的顶面超出表层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且第一开孔的周边包含有环绕于第一凸起部的第一裙边结构。同时保证了面料的干爽和柔软亲肤;同时保证了凸起结构的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装置、方法和卫生用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层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装置、方法和卫生用品。

技术介绍

[0002]吸收性卫生用品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涵盖卫生巾、纸尿裤、拉拉裤、成人纸尿裤、成人拉拉裤、轻度失禁产品,乳垫和吸收垫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0003]作为面料,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舒适性和柔软性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材料采用纤维细度更细的纤维来制作面料,同时为了追求干爽性,经常采用弱亲水性的纤维或制成面料后进行弱亲性后整理,采用弱亲性处理,会帮助减少在受压时芯体里的液体反渗透穿过面料形成的回渗,但是这两种趋势目前遇到了困难,无法做到又细腻柔软又干爽,原因在于:(1)纤细的纤维会帮助提升柔软性和舒适性,尤其是面料在干燥的状态下,但是作为吸收性产品,细度的降低也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减少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面料的蓬松性会降低,面料在吸收液体时会因为空隙小而减缓面料的液体下渗速度,增加液体在面料里的存储,从而增加了面层的持液量和持液率,进一步影响面料的潮感和回渗量,影响面料的干爽性和消费者的舒适体验;(2)弱亲处理会导致纤维和面料的亲水性降低,液体穿透面料的时间会加长,同时也会出现类似荷叶效应的情况,液体无法下渗,形成滑渗和侧漏问题,影响吸收性产品的功能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漏液问题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弄脏内裤或床单等。采用粗旦纤维和细旦纤维简单混合和比例调整的单一面料只能有限度的改善干爽性和舒适性,但无法大幅度改善和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平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103306687)披露了一种柔软干爽双层复合材料,如图1所示,该材料包括底层和设置于底层上部的表层,表层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表层上设置有贯通表层的开孔,底层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贯穿开孔,第一凸起部的顶面超出表层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底层材料的纤维细度小于表层材料。这种双层复合材料通过将粗旦纤维材料和细旦纤维材料相结合,且粗旦纤维材料的高度低于细旦纤维材料,以实现细旦纤维材料接触使用者的皮肤,从而给使用者最大化的柔软舒适体验,避免了粗旦纤维材料接触使用者的皮肤,解决了粗旦面料的柔软亲肤问题,同时粗旦面料的干爽性也很好的解决了细旦纤维材料的干爽性问题,从而在保证柔软舒适的体验下,提高了面料的干爽性。但是,这种面料的结构存在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第一凸起部在穿出开孔后,其凸起结构强度较差,不易保持其立体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干爽双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装置、方法和卫生用品,同时保证了面料的干爽和柔软亲肤;同时保证了凸起结构的强度、立体保持性和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裙边结构设立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稳定鼓包套孔原结构稳定性以及立体保持性;裙边结构有效的增加了上下层材料的粘合部分
或区域,同时裙边结构还可以有助于第一凸起的边缘一致性;从而实现第一凸起的立体感以及接触皮肤的顶实感,增加接触舒适度。再者,裙边结构的设立,在材料层间结构的保持上有一定帮助,有助于层间气体的流通性能,加大了产品透气性;同时立体的层间结构增加材料的弹性。在实施工艺、机构和方法上也增加了更多以及更好的可行性。
[0005]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包括底层和设置于底层上部的表层,表层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表层上设置有贯通表层的第一开孔,底层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贯穿开孔,第一凸起部的顶面超出表层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且第一开孔的周边包含有环绕于第一凸起部的第一裙边结构。
[0006]第一裙边结构凸起于或者/凹陷于开孔所在的平面。
[0007]底层材料是适于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表层材质是具有较高透水性的材料。
[0008]所述的底层材料选自抗菌纤维面料、凉爽纤维面料、载药面料、暖感纤维面料、负离子纤维面料等。
[0009]底层材料的纤维细度小于表层材料。
[0010]所述表层上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开孔位于非第二凸起部的表层上。
[0011]所述的第二凸起部的凸出方向与第一凸起部的方向相同。
[0012]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面高度低于第一凸起部的顶面。
[0013]所述的底层上还设有第二开孔,第二凸起部的凸出方向与第一凸起部的方向相反,且贯穿于第二开孔中,第二开孔的周边包含有环绕于第二凸起部的第二裙边结构。
[0014]所述底层上表面和表层下表面之间至少有部分区域粘合连接固定。
[0015]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贯通底层的底层小孔。
[0016]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贯通表层的表层小孔。
[0017]所述底层和表层的相互贴合处设置有贯通底层和/或贯通表层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18]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相同或者不同。
[0019]双层复合面料的的制备装置,包括:
[0020]包括第一辊X、第二辊Y、第三辊Z、第四辊W和粘合机构;
[0021]所述第一辊X的辊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开设开孔的第一开孔件;
[0022]所述第二辊Y与第一辊X相配合,其辊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开孔件相配合的第一开孔凹陷,所述第一开孔凹陷和第一开孔件相配合以在表层上形成若干贯通表层的开孔;
[0023]所述第三辊Z的辊面上设置有多个开孔组合件,所属开孔组合件外表面设置为第二开孔件,所述第二开孔件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凸台凹陷;
[0024]所述第三辊Z与第二辊Y相配合,所述第二开孔件和第一开孔凹陷相配合以扩大表层上已经形成的若干贯通表层的开孔;
[0025]所述第四辊W与第三辊Z相配合,其辊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在底层上压制出第一凸起部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三辊Z的辊面上设置的多个第一凸台凹陷与多个第一凸台相配合以在底层上形成若干贯穿表层开孔的第一凸起部;
[0026]所述粘合机构用于将底层上表面和表层下表面的接触处粘合连接在一起。
[0027]还包括用于在第一凸起部上形成贯通底层的底层小孔的凸起和凹陷结构。
[0028]还包括用于在第二凸起部上形成贯通表层的表层小孔的凸起和凹陷结构。
[0029]还包括用于在表层上形成第二凸起部的凸起和凹陷结构。
[0030]双层复合面料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将表层输送至第二辊和第一辊之间,通过第一开孔件和第一开孔凹件相配合在表层上形成若干贯通表层的开孔;
[0032]S2、将表层输送至第二辊Y和第三辊Z之间,通过第二开孔件和第一开孔凹件相配合以扩大在表层上以经形成若干贯通表层的开孔;
[0033]S3、将表层和底层输送至第四辊W和第三辊Z之间,通过第二开孔凹件和第一凸台相配合在底层上形成若干贯穿表层开孔的第一凸起部;
[0034]S4、表层和底层复合并继续向前输送,形成双层复合材料。...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1)和设置于底层上部的表层(2),表层(2)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表层(2)上设置有贯通表层的第一开孔(2.1),底层(1)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起部(1.1),第一凸起部(1.1)贯穿开孔,第一凸起部(1.1)的顶面超出表层(2)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且第一开孔的周边包含有环绕于第一凸起部(1.1)的第一裙边结构(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第一裙边结构(2.2)凸起于或者/凹陷于开孔(2.1)所在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底层(1)材料是适于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表层(2)材质是具有透水性的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1)材料选自抗菌纤维面料、凉爽纤维面料、载药面料、暖感纤维面料、负离子纤维面料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底层(1)材料的纤维细度小于表层(2)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2)上设有第二凸起部(2.3),所述第一开孔(2.1)位于非第二凸起部(2.3)的表层(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起部(2.3)的凸出方向与第一凸起部(1.1)的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2.3)的顶面高度低于第一凸起部(1.1)的顶面。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1)上还设有第二开孔(1.5),第二凸起部(2.3)的凸出方向与第一凸起部(1.1)的方向相反,且贯穿于第二开孔(1.5)中,第二开孔(1.5)的周边包含有环绕于第二凸起部(2.3)的第二裙边结构(1.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上表面和表层(2)下表面之间至少有部分区域粘合连接固定。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1)上设置有贯通底层(1)的底层小孔;所述第二凸起部(2.3)上设置有贯通表层(2)的表层小孔。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和表层(2)的相互贴合处设置有贯通底层(1)和/或贯通表层(2)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相同或者不同。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第一辊(X)、第二辊(Y)、第三辊(Z)、第四辊(W);所述第一辊(X)的辊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开设开孔(2.1)的第一开孔件(8.1);所述第二辊(Y)与第一辊(X)相配合,其辊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开孔件(8.1)相配合的第一开孔凹陷(8.2),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学恩翟敏吴勇庄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