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先胜专利>正文

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18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缠绕在金属容器内胆外面的主线圈L2、感应线圈L3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的正极分两路连出,一路与主线圈L2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经电阻R2、轻触开关K1、a点与集成块NE555的8脚相连,主线圈L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集成块NE555的3脚相连,电阻R5、R6、二极管D1和电容C1以及集成块NE555的2、6、7脚组成脉冲振荡电路,感应线圈L3的输出端经整流滤波后与a点相连,集成块NE555的4脚分两路连出,一路经电阻R7与a点相连;另一路直接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V2的基极通过轻触开关K2与a点相连,V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用于杯、瓶、壶、锅等产品。1、耗电大,热效率低。由于电热管直接加电产生高温,为低阻抗、大电流,其功率一般在1千瓦左右或更高。2、安全性能差,容易漏电。3、电热管是一般加热容器的核心部分,其故障率较高,在生产工艺中多为一次性封装,如果坏了将无法维修,只有更换,使用寿命短。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缠绕在金属容器内胆外面的主线圈L2、感应线圈L3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的正极分两路连出,一路与主线圈L2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经电阻R2、轻触开关K1、a点与集成块NE555的8脚相连,主线圈L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集成块NE555的3脚相连,电阻R5、R6、二极管D1和电容C1以及集成块NE555的2、6、7脚组成脉冲振荡电路,感应线圈L3的输出端经整流滤波后与a点相连,集成块NE555的4脚分两路连出,一路经电阻R7与a点相连;另一路直接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V2的基极通过轻触开关K2与a点相连,V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当按下轻触开关K1时,直流电经R2分压提供给集成块NE555作为启动电压,脉冲振荡电路经集成块NE555的3脚输出脉冲信号,推动三极管V3工作,主线圈L2振荡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金属容器内胆产生热量,同时,感应线圈L3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经整流滤波后提供给集成块NE555持续稳定的工作电压。当按下轻触开关K2时,三极管V2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导通,集成块NE555的4脚为低电平,迫使集成块NE555停止工作,此时,主线圈L2无振荡,感应线圈L3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整机停止工作。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中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上还接有调温电路,该调温电路中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3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经C点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2、二极管D5、b点、R11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点分别经电阻R10与a点相连、经稳压管D4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另一路直接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在电阻R9两端并联有可调电阻W。线圈中金属容器内胆温度越高,其阻抗越小,故可调电阻W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在控制电路中,电阻R10、R11、R12、R13、稳压管D4、二极管D5构成比较电路。当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时,电流经R13、R12、D5、R11在R12上产生一个压降,使三极管V2导通;当c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时,R12上没有压降,三极管V2截止。通过调节可调电阻W大小,可以调节c点电位,从而实现调节金属容器内胆温度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电压是不稳定的,因此本技术在所述控制电路中设置了以三极管V1、偏流电阻R3、R4组成的脉宽自动调节稳压电路,通过三极管V1来控制脉宽,以达到稳定的作用。该脉宽自动调节稳压电路的三极管V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接在电阻R5的两端。当感应线圈L3输出电压上升时,R4上的压降上升,三极管V1基极电位上升,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内阻减小,则振荡电路充电时间变短,集成块NE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时间缩短,电压随之下降。反之同理。实现稳压目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中主线圈L2上并联有由电容C2、电阻R10、二极管D2组成的保护电路,其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主线圈L2的输出端相连,负极经并联的电容C2、电阻R14与主线圈L2的输入端相连。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热效率高,便于控制温度的特点,同时它对容器中的水还有磁化作用。图2是主线圈L2、感应线圈L3缠绕在金属容器内胆上的结构图。所述控制电路中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上还接有调温电路,该调温电路中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3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经C点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2、二极管D5、b点、R11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点分别经电阻R10与a点相连、经稳压管D4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另一路直接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在电阻R9两端并联有可调电阻W。所述控制电路中设置了以三极管V1、偏流电阻R3、R4组成的脉宽自动调节稳压电路,该脉宽自动调节稳压电路的三极管V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接在电阻R5的两端。控制电路中所述电容C1、电容C2是分档电容,电容C1由三个并联的电容C1-1、C1-2、C1-3组成,电容C2由三个并联的电容C2-1、C2-2、C2-3组成,它们之间连动。通过改变电容C1、C2的容量,可以调整脉冲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从而实现加温的快慢。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缠绕在金属容器内胆外面的主线圈L2、感应线圈L3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的正极分两路连出,一路与主线圈L2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经电阻R2、轻触开关K1、a点与集成块NE555的8脚相连,主线圈L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集成块NE555的3脚相连,电阻R5、R6、二极管D1和电容C1以及集成块NE555的2、6、7脚组成脉冲振荡电路,感应线圈L3的输出端经整流滤波后与a点相连,集成块NE555的4脚分两路连出,一路经电阻R7与a点相连;另一路直接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V2的基极通过轻触开关K2与a点相连,V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中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上还接有调温电路,该调温电路中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3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经C点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2、二极管D5、b点、R11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点分别经电阻R10与a点相连、经稳压管D4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另一路直接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中电阻R9两端并联有可调电阻W。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中设置了以三极管V1、偏流电阻R3、R4组成的脉宽自动调节稳压电路,该脉宽自动调节稳压电路的三极管V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接在电阻R5的两端。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中主线圈L2上并联有由电容C2、电阻R10、二极管D2组成的保护电路,其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主线圈L2的输出端相连,负极经并联的电容C2、电阻R14与主线圈L2的输入端相连。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控制电路中所述电容C1、电容C2是分档电容,它们之间连动。专利摘要一种金属容器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缠绕在金属容器内胆外面的主线圈L2、感应线圈L3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的正极分两路连出,一路与主线圈L2的输入端相连;另一路经电阻R2、轻触开关K1、a点与集成块NE555的8脚相连,主线圈L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集成块NE555的3脚相连,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先胜
申请(专利权)人:邓先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