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包含小车轨道、输送小车、主体钢架、行走梁、吊挂行走装置、装配模板和吊篮机构;本方案可以将节段梁钢筋笼在工厂加工,精度高,且不受季节及天气影响,形成节段整体后运抵施工现场通过专业设备吊装至已完成的桥梁位置上,由小车送至待施工位置,再由吊挂行走装置将小车上的节段梁钢筋笼送至施工位置,转吊距离短,吊机负载压力低,设备安全性高;并且配合装配模板和吊篮机构,可以将节段梁钢筋笼准确送至装配位置;整个施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及高空作业时间,进一步降低现场施工风险,起到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经济环保的效果。经济环保的效果。经济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属于桥梁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新型结构桥梁,如大跨度PC悬臂梁桥、T型刚构桥、钢混组合梁桥等。现阶段大跨度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具有无支架施工、施工简便,不受通航通车影响等优点。但悬臂浇筑法多为高空作业,且受季节及天气影响大,尤其是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预埋施工工序,目前是通过将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吊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施工周期长,导致整体施工工期拉长,且绑扎过程处于连续高空作业,施工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包含小车轨道、输送小车、主体钢架、行走梁、吊挂行走装置、装配模板和吊篮机构;所述小车轨道和主体钢架设置在已施工完成的桥梁上,输送小车沿小车轨道移动;所述行走梁设置在主体钢架上,吊挂行走装置在行走梁上移动;所述吊篮机构位于桥梁的待施工节段处,吊篮机构固定设置在主体钢架上,装配模板设置在吊篮机构上;所述输送小车用于将节段梁钢筋笼送至待施工节段的前一个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上,输送小车上的节段梁钢筋笼的方向与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的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吊挂行走装置用于将输送小车上的节段梁钢筋笼吊至装配模板上,并带动节段梁钢筋笼旋转90
°
,使该节段梁钢筋笼与前一节段梁连接固定。
[0005]优选的,所述吊挂行走装置包含卷扬机、行走车架、转向千斤顶、承重梁和吊架;所述卷扬机设置在行走车架上,行走车架上设置有驱动轮,行走车架通过驱动轮在行走梁上移动;所述卷扬机带动转向千斤顶升降,转向千斤顶连接承重梁,承重梁连接吊架,吊架上设置有多个吊钩,吊钩用于吊装节段梁钢筋笼。
[0006]优选的,所述主体钢架具有伸出至待施工节段的上方的部位,吊篮机构连接在主体钢架伸出的部位上。
[0007]优选的,所述吊篮机构包含上吊梁、中横梁、下悬梁和模板支架组件,上吊梁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架上,上吊梁与中横梁和下悬梁通过吊杆连接,中横梁与前一个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连接固定,模板支架组件固定在中横梁和下悬梁上,模板支架组件用于承托和固定装配模板。
[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09]本技术方案的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可以将节段梁的钢筋
绑扎及预应力管道预埋在工厂加工,精度高,且不受季节及天气影响,形成节段整体后运抵施工现场通过专业设备吊装至已完成的桥梁位置上,由小车送至待施工位置,再由吊挂行走装置将小车上的节段梁钢筋笼送至施工位置,转吊距离短,吊机负载压力低,设备安全性高;并且配合装配模板和吊篮机构,可以将节段梁钢筋笼准确送至装配位置;整个施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及高空作业时间,进一步降低现场施工风险,起到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经济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1]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吊挂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如附图1
‑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包含小车轨道1、输送小车2、主体钢架3、行走梁4、吊挂行走装置5、装配模板6和吊篮机构。
[0016]所述小车轨道1和主体钢架3设置在已施工完成的桥梁上,输送小车2沿小车轨道1移动;所述行走梁4设置在主体钢架3的顶部,吊挂行走装置5在行走梁4上移动。
[0017]所述吊挂行走装置5包含卷扬机21、行走车架22、转向千斤顶23、承重梁24和吊架25;所述卷扬机21设置在行走车架22上,行走车架22上设置有驱动轮26,行走车架22通过驱动轮26在行走梁4上移动;所述卷扬机21带动转向千斤顶23升降,转向千斤顶23连接承重梁24,转向千斤顶23可以带动承重梁24进行90
°
转向,承重梁24连接吊架25,吊架25上设置有多个吊钩27,吊钩27用于吊装节段梁钢筋笼12,吊钩27的结构可以根据节段梁钢筋笼12的实际构造设计;例如在吊钩上预留孔,用于让钢筋贯穿,贯穿的钢筋可以使节段梁钢筋笼固定在吊钩上。
[0018]所述主体钢架3具有斜向伸出至待施工节段的上方的部位,吊篮机构包含上吊梁31、中横梁32、下悬梁33和模板支架组件34,上吊梁31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架3上,上吊梁31与下悬梁33通过多根吊杆35连接,其中至少一根吊杆35与中横梁32连接,并且中横梁32与前一个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11连接固定;所述模板支架组件34固定在中横梁32和下悬梁33上,模板支架组件34用于承托和固定装配模板6。
[0019]在施工前,先将节段梁的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预埋在工厂加工制造完成,利用BIM技术建立连续梁节段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模型,提取数据,指导工厂加工制造,形成节段梁钢筋笼12,运输至工地现场,运抵施工现场后,通过本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完成节段梁的装配和钢筋绑扎工程。
[0020]运抵施工现场后,通过现场吊机将节段梁钢筋笼12整体吊运至已施工完成的桥面上的节段梁11上的输送小车2上,输送小车2上的节段梁钢筋笼12的方向与已施工完成的节
段梁11的方向互相垂直;输送小车2可以采用平板车,根据BIM模型导出平板车沿桥梁轴线方向运行数据,驱动平板车PLC控制系统启动,移动位置,将节段梁钢筋笼12送至待施工节段的前一个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11上。
[0021]然后通过所述吊挂行走装置5用于将输送小车2上的节段梁钢筋笼12吊至装配模板6上,并带动节段梁钢筋笼12旋转90
°
;然后精确调整至指定位置,使钢筋笼与前一节段梁预留钢筋连接固定,并将预应力管道连接固定,完成装配。
[0022]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小车轨道(1)、输送小车(2)、主体钢架(3)、行走梁(4)、吊挂行走装置(5)、装配模板(6)和吊篮机构;所述小车轨道(1)和主体钢架(3)设置在已施工完成的桥梁上,输送小车(2)沿小车轨道(1)移动;所述行走梁(4)设置在主体钢架(3)上,吊挂行走装置(5)在行走梁(4)上移动;所述吊篮机构位于桥梁的待施工节段处,吊篮机构固定设置在主体钢架(3)上,装配模板(6)设置在吊篮机构上;所述输送小车(2)用于将节段梁钢筋笼(12)送至待施工节段的前一个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11)上,输送小车(2)上的节段梁钢筋笼(12)的方向与已施工完成的节段梁(11)的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吊挂行走装置(5)用于将输送小车(2)上的节段梁钢筋笼(12)吊至装配模板(6)上,并带动节段梁钢筋笼(12)旋转90
°
,使该节段梁钢筋笼(12)与前一节段梁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段梁钢筋笼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行走装置(5)包含卷扬机(21)、行走车架(22)、转向千斤顶(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黎明,黄杨成,于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恒通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