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83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涉及聚丙烯生产工艺领域技术,包括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第一尾气回收单元、第二尾气回收单元、第一高压火炬、第二高压火炬、尾气回收互联管线、轻组分互联管线和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解决当出现一套聚丙烯装置故障停车,将尾气引至另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回收气压缩机,减少电能消耗;在一套聚丙烯装置产品牌号切换过程中大量排放的尾气,改部分尾气至另外一套聚丙烯装置,避免尾气排放火炬造成损失;在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回收气压缩机故障停车时,尾气可以改至另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回收气压缩机,避免该套聚丙烯装置因回收气压缩机故障而被迫停车影响生产计划。影响生产计划。影响生产计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聚丙烯生产工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装置尾气回收单元包括一台尾气回收压缩机、一套制冷单元、一个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其中,尾气回收压缩机是尾气回收单元的核心设备,正常工况下75%负荷即可回收聚合系统排放的气体,经过升压、冷凝、分离等步骤,丙烯和丙烷等有用组分回收到聚合单元或者罐区,轻组分气体包括低利用价值的惰性气体以及少量丙烯和丙烷,大部分用于产品脱气仓的第一个锥帽吹扫脱烃,剩余的则排火炬燃烧。
[0003]一套聚丙烯装置(设计产能30万吨/年)尾气回收单元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能够回收2~3吨丙烯和0.6~0.7吨轻组分气体(90%以上是氮气),每年能够节省约1.44亿元人民币,能够尽可能的回收尾气,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000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在装置短暂停车、高熔指牌号切换为低熔指牌号等异常工况时,聚合单元排放的尾气量会大于尾气回收压缩机的回收能力,出现尾气排火炬现象;另一方面如果尾气回收压缩机故障停车时,也会排放较多气相丙烯和丙烷等有价值组分到火炬进行燃烧,造成浪费。
[0005]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520563229.6)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尾气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单元、干燥单元、膜分离单元和深冷分离单元;所述压缩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压缩机、一个换热器和一个气液分离器;所述干燥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内装有干燥剂;所述膜分离单元,包括膜分离器;所述深冷分离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高效多通道换热器、至少一个低温气液分离器、至少一个气体膨胀设备和至少一个液体膨胀设备。
[0006]然而上述技术专利(申请号201520563229.6)中聚丙烯装置尾气单元与聚丙烯装置是成套设置的,对于有两套聚丙烯装置的工厂,两套聚丙烯装置的尾气回收单元是独立运行且互不关联,若两套聚丙烯装置同时运行,出现一套聚丙烯装置异常工况需要大量排放尾气时,这种独立运行设置的尾气回收单元会超出回收能力会导致一部分尾气排放至火炬,造成损失,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解决两套聚丙烯同步运行期间,出现一套聚丙烯装置异常工况需要大量排放尾气,通过另外一套运行的聚丙烯装置尾气回收单元回收尾气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包括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第二聚丙
烯装置产品脱气仓、第一尾气回收单元、第二尾气回收单元、第一高压火炬、第二高压火炬、尾气回收互联管线、轻组分互联管线和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
[0010]所述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与第一尾气回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出口有两个分路,分别是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第一分路与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入口连接,第二分路与第一高压火炬连接;
[0011]所述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与第二尾气回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尾气回收单元出口有两个分路,分别是第三分路和第四分路,第三分路与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入口连接,第四分路与第二高压火炬连接;
[0012]所述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与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设有尾气回收互联管线;
[0013]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出口与第二尾气回收单元出口设有轻组分互联管线;
[0014]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的第一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出口和第二尾气回收单元的第二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出口之间设有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
[0015]优选的,所述尾气回收互联管线设有尾气控制阀。
[0016]优选的,所述轻组分互联管线设有排放控制阀。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包括第一回收气压缩机、第一回收制冷系统和第一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收气压缩机入口与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连接,第一回收气压缩机出口与第一回收制冷系统入口连接,第一回收制冷系统出口与第一高压火炬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尾气回收单元包括第二回收气压缩机、第二回收制冷系统和第二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回收气压缩机入口与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连接,第二回收气压缩机出口与第二回收制冷系统入口连接,第二回收制冷系统出口与第二高压火炬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设有缓冲罐调节阀。
[0022]优选的,第一尾气回收单元的第一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入口与第一回收气压缩机的二级出口连接;第二尾气回收单元的第二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入口与第二回收气压缩机的二级出口连接。
[002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两套平行运行的聚丙烯装置设置的尾气回收互联管线、轻组分互联管线、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可实现:1、当出现一套聚丙烯装置故障停车,将该套聚丙烯装置的尾气引至另外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回收气压缩机,减少电能消耗;2、当出现一套聚丙烯装置产品牌号切换过程中大量排放的尾气,改部分尾气至另外一套聚丙烯装置,避免尾气排放火炬造成损失,同时减少碳排放;3、当出现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回收气压缩机故障停车时,尾气可以改至另外一套聚丙烯装置的回收气压缩机,避免该套聚丙烯装置因回收气压缩机故障引起聚丙烯装置被迫停车而影响生产计划。
[002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示意图。
[0026]附图标识说明:
[0027]1、尾气回收互联管线;2尾气控制阀;3、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4、缓冲罐调节阀;5、轻组分互联管线;6、轻组分控制阀;
[0028]10、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
[0029]20、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
[0030]30、第一尾气回收单元;31、第一回收气压缩机;32、第一回收制冷系统;33、第一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
[0031]40、第二尾气回收单元;41、第二回收气压缩机;42、第二回收制冷系统;43、第二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
[0032]51、第一高压火炬;52、第二高压火炬;
[0033]101、第一分路;102、第二分路;103、第三分路;104、第四分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包括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10、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20、第一尾气回收单元30、第二尾气回收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第一尾气回收单元、第二尾气回收单元、第一高压火炬、第二高压火炬、尾气回收互联管线、轻组分互联管线和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所述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与第一尾气回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出口有两个分路,分别是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第一分路与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入口连接,第二分路与第一高压火炬连接;所述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与第二尾气回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尾气回收单元出口有两个分路,分别是第三分路和第四分路,第三分路与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入口连接,第四分路与第二高压火炬连接;所述第一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与第二聚丙烯装置产品脱气仓出口设有尾气回收互联管线;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出口与第二尾气回收单元出口设有轻组分互联管线;所述第一尾气回收单元的第一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出口和第二尾气回收单元的第二产品出料输送气缓冲罐出口之间设有输送气缓冲罐互联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回收互联管线设有尾气控制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装置双线尾气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组分互联管线设有排放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乃东周新生马仁成陈留成冯金良杨丰梁理嘉李选波郭治洲刘世远张兴映冉爱国刘高镖王恩宏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