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机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86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巢,包括壳体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上侧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停机坪以及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定位杆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垂直,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之间形成定位空间,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定位杆的间距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定位杆间距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置有充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人机机巢,可对无人机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充电头能对准无人机。准无人机。准无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机巢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巢。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大面积巡查电力线路,无人机已成为巡检人员高效安全完成巡检作业的最佳工具。电网无人机巡检目前主要应用在输配电线路的杆塔精细化巡检、通道巡检、树障巡检,以及巡检变电站高层设备的外观缺陷、异物、全站夜间红外测温等,帮助电力巡检人员完成日常巡检、通道巡视、缺陷复查、工程验收、外破监控、故障巡视、应急巡视等作业。
[0003]目前,无人机机巢的应用使得无人化、自主化、智能化、全流程一体化的低空巡检服务得以产生。但是现有的无人机机巢接收无人机后,由于外界大气气流的不稳定性,无人机和充电头往往存在偏差,经常导致充电头无法精准的和无人机配合,从而无法正常给无人机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人机机巢的充电头容易和无人机产生偏差的缺点,提出一种无人机机巢,可对无人机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充电头能对准无人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人机机巢,包括壳体以及滑动连接在壳体的上侧的盖板,壳体内设置有停机坪以及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定位杆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垂直,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形成定位空间,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定位杆的间距以及用于调节第二定位杆间距的驱动装置,第一定位杆上设置有充电头。
[0007]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无人机的定位,从而实现充电头和充电口的精确定位。具体的,当无人机落到停机坪上后,无人机上的充电口基本朝向充电头,无人机上的充电口和充电头存在偏差,无人机位于第一定位杆之间,同时,无人机位于第二定位杆之间,即无人机位于定位空间内,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二定位杆靠拢并将无人机轻轻夹住以摆正无人机的位置,使得充电口对准第一定位杆上的充电头,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二定位杆靠拢并夹住无人机,此时充电头准确无误和充电口配合以对无人机进行充电。
[0008]进一步的,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滑轨,盖板的下侧和滑轨滑动连接,盖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齿条,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
[0009]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盖板的开合。具体的,滑轨使得盖板的滑动更加稳定,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时,齿轮带动齿条沿齿条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盖板的开合,齿条的轴线和滑轨的轴线平行。
[0010]进一步的,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以及用于调节壳体内的温度的空调。
[0011]通过上述设置,可降低壳体内的温度,防止无人机的温度过高。由于本申请设置在
室外,在气温高的天气,壳体内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口散发至大气,另外,空调可进一步降低壳体内的温度以保护无人机。
[0012]进一步的,停机坪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定位杆的两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下侧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并和驱动装置连接,第二定位杆的两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下侧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并和驱动装置连接。
[0013]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互不干涉的运动。具体的,第一定位杆设置在第二定位杆的上方,从而避免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干涉,第一定位杆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定位杆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当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撑杆沿第一导向槽运动时,第一定位杆跟随第一支撑杆运动,即第一定位杆也沿第一导向槽运动,当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支撑杆沿第二导向槽运动时,第二定位杆跟随第二支撑杆运动,即第二定位杆也沿第二导向槽运动,两个第一定位杆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两个第二定位杆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
[0014]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沿第一导向槽设置的第一传动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动带转动的电机,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杆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传动带的上侧连接,另一个第一定位杆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传动带的下侧连接,当第一传动带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时,两个第一定位杆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速度相等。驱动装置还包括沿第二导向槽设置的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带和第一传动带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从而当电机带动第一传动带运行时,第二传动带也一起运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杆通过第二支撑杆和第二传动带的上侧连接,另一个第二定位杆通过第二支撑杆和第二传动带的下侧连接,当第二传动带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时,两个第二定位杆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速度相等。
[0015]进一步的,壳体的下侧设置有若干万向轮。从而方便壳体的移动。
[0016]进一步的,壳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地面上。
[0017]进一步的,停机坪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吸附无人机的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设置在停机坪的上侧的吸附槽以及和齿轮固定连接的驱动带轮,停机坪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从动带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啮合有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固定连接有丝杆,停机坪的下侧设置有腔体,腔体和吸附槽连通,腔体内滑动连接有柱塞,柱塞和丝杆螺纹连接。
[0018]通过上述设置,可防止无人机意外启动,并且,实现吸附装置和盖板的联动,具体的,当无人机落到停机坪上时,无人机和吸附槽的槽口抵接,为了增加吸附槽的槽口和无人机之间的气密性,可在吸附槽的槽口设置密封圈,当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将无人机定位完成后,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和盖板运动,盖板慢慢合上,在这个过程中,齿轮通过驱动带轮、同步带、从动带轮、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和柱塞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柱塞沿丝杆的轴线方向运动,丝杆的延伸方向和腔体的延伸方向一致,柱塞沿腔体远离吸附槽,使得吸附槽内的气压降低,最终吸附槽把无人机吸附在停机坪上,以防无人机意外启动。
[0019]当无人机需要启动时,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离开无人机,然后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和盖板运动,在盖板打开的过程中,齿轮通过驱动带轮、同步带、从
动带轮、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和柱塞相对转动,柱塞沿腔体靠近吸附槽,使得吸附槽内的气压回升,最终吸附槽松开无人机,松开后无人机可向上起飞。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盖板打开后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实施例的侧视图一。
[0024]图5为实施例的侧视图二。
[0025]图6为实施例吸附装置吸附无人机的示意图。
[0026]图7为实施例吸附装置松开无人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8]参见图1至图7,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上侧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停机坪以及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定位杆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垂直,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之间形成定位空间,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定位杆的间距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定位杆间距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置有充电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盖板的下侧和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壳体内的温度的空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坪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两端的下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军良黄迪王宁涛田茂平徐良荣严性平陆伟民应彬周斌康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