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481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方法包括:采集卸货区的现有卸货设备信息;计算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比较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根据两者不同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引导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若判断后续货车无法直接进入卸货区卸货,则计算后续货车需要等待的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设计卸货区组织方法的过程中,考虑了货车装载不同物料下的不同卸货时间,使得到的卸货区组织方法更加精确,在实际布置的过程中更加契合实际的交通状况,进而为卸货区的精确化组织提供数据支撑,为卸货区的卸货效率和周转能力提供保障。为卸货区的卸货效率和周转能力提供保障。为卸货区的卸货效率和周转能力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大规模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达到较高的物料运输入场效率,需要在项目建设场地之外建设专用的货车卸货区,所有货车先将所装载的物料集中堆放在卸货区内,再由转运车辆运输至项目建设场地处,实现物料的灵活、高效流转,而对卸货区进行交通组织,判定后续货车是直接进入卸货区卸货还是在卸货区外等待入场对于提高卸货区的卸货效率和周转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0003]已有研究中,中国专利CN206015552U涉及一种智能隧道施工交通组织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可通车的隧道门架,设计了一套完善的系统提醒和控制车辆的有序慢速通行;中国专利CN112053000A涉及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交通组织优化方法,通过构建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各评价方案分别作为决策单元,然后根据各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对其优劣进行评价,能有效提高改扩建施工期间的服务水平。
[0004]总体而言,现有针对施工区交通组织的专利主要集中于保障施工区内车辆的安全有序运行,鲜有提及施工区卸货区的交通组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基于采集的卸货区现有卸货设备信息,以交通组织为基础,考虑货车装载不同物料下的卸货时间,计算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并根据两者不同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引导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若后续货车无法直接进入卸货区卸货,则计算后续货车需要等待的时间,进而为卸货区的精确化组织提供数据支撑,为卸货区的卸货效率和周转能力提供保障。
[000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采集卸货区的现有卸货设备信息:所述卸货设备信息包括卸货设备台数和单位卸货设备的卸货能力;
[0009]步骤2,计算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本专利设定货车到达卸货区服从泊松分布,且一辆货车仅运输一种类型的物料;
[0010]其中计算相邻两辆货车达到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如下所示:
[0011]根据上述货车到达卸货区服从泊松分布,所以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布,即:
[0012][0013][0014][0015]式中,λ是一小时内货车到达卸货区的平均车辆数,是第k辆货车到达卸货区距离前车的时间间隔,M是该时间间隔的均值。
[0016]步骤3,比较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根据两者不同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引导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
[0017]步骤3.1:计算第k辆货车的卸货时间
[0018][0019]式中,G
k
是第k辆货车所装载物料的总重量(t),g是单位卸货设备的卸货能力(t/h),ρ
y
是标准物料换算系数,具体数值如下所示:
[0020]单位物料体积标准物料换算系数ρ
y
>1m30.8=1m31.0<1m31.3
[0021]步骤3.2:比较第k辆货车到达卸货区时距离前车的时间间隔和前车的卸货时间
[0022]若即安排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卸货,该条件同时说明仅需要一台卸货设备即可完成所有货车的卸货;
[0023]若即说明一台卸货设备无法完成所有货车的卸货。
[0024]步骤3.3:当即时,考察第{k

x,

,k

m,

,k

1}辆货车的卸货情况,其中m为倒序编号。
[0025]若存在其中m=1,2,

,x,则第k辆货车可直接进入卸货区;
[0026]若对于任意的m,均满足则第k辆货车需要等待入场,计算需要等待的时间T
k

[0027][002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基于采集的卸货区现有卸货设备信息,以交通组织为基础,考虑货车装载不同物料下的卸货时间,计算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并根据两者不同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引导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若后续货车无法直接进入卸货区卸货,则计算后
续货车需要等待的时间,进而为卸货区的精确化组织提供数据支撑,为卸货区的卸货效率和周转能力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1,采集卸货区的现有卸货设备信息:所述卸货设备信息包括卸货设备台数和单位卸货设备的卸货能力;
[0033]步骤2,计算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本专利设定货车到达卸货区服从泊松分布,且一辆货车仅运输一种类型的物料;
[0034]其中计算相邻两辆货车达到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如下所示:
[0035]根据上述货车到达卸货区服从泊松分布,所以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布,即:
[0036][0037][0038][0039]式中,λ是一小时内货车到达卸货区的平均车辆数,是第k辆货车到达卸货区距离前车的时间间隔,M是该时间间隔的均值。
[0040]步骤3,比较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根据两者不同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引导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
[0041]步骤3.1:计算第k辆货车的卸货时间
[0042][0043]式中,G
k
是第k辆货车所装载物料的总重量(t),g是单位卸货设备的卸货能力(t/h),ρ
y
是标准物料换算系数,具体数值如下所示:
[0044]单位物料体积标准物料换算系数ρ
y
>1m30.8=1m31.0<1m31.3
[0045]步骤3.2:比较第k辆货车到达卸货区时距离前车的时间间隔和前车的卸货时间
[0046]若即安排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卸货,该条件同时说明仅需要一台卸货设备即可完成所有货车的卸货;
[0047]若即说明一台卸货设备无法完成所有货车的卸货。
[0048]步骤3.3:当即时,考察第{k

x,

,k

m,

,k

1}辆货车的卸货情况,其中m为倒序编号。
[0049]若存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卸货区的现有卸货设备信息:所述卸货设备信息包括卸货设备台数和单位卸货设备的卸货能力;步骤2,计算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本专利设定货车到达卸货区服从泊松分布,且一辆货车仅运输一种类型的物料;步骤3,比较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根据两者不同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引导后续货车直接进入卸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计算相邻两辆货车达到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如下所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货车到达卸货区服从泊松分布,所以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布,即: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布,即: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布,即:式中,λ是一小时内货车到达卸货区的平均车辆数,是第k辆货车到达卸货区距离前车的时间间隔,M是该时间间隔的均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不同物料货车卸货时间的卸货区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比较相邻两辆货车到达卸货区的时间间隔和卸货时间如下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董长印张宗军赵宝军林谦关军邵鹏刚赖富春张国强巴贝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中海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