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制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74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制冷系统,其中吸气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缓冲罐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侧,缓冲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进液口、制冷剂出口,第一进气口为制冷剂进口,第一进气口上穿设有与制冷剂管路相连的第一进气管,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接入压缩机的吸气侧,进液口上穿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连接有多个雾化喷嘴,进液管的进液孔与制冷系统的储液器相连,第二进气口上穿设有与压缩机的排气侧相连的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的端部出口位于缓冲罐内。本申请的吸气缓冲装置能够调整进入制冷系统压缩机吸气侧的制冷气体的过热度,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压缩机机组成本的投入。组成本的投入。组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制冷机组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的各个领域内,对于一些特殊的制冷场所,需求制冷的介质的工作范围很大,并且会存在介质工况变化很快,短时间内被冷却介质进出温度及流量变化很大,导致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变化很大,从而对压缩机的运行工况产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压缩机及制冷机组运行不稳定。目前为了应对此种工况,会对压缩机的运行提出比较宽的应用范围,要求配置的压缩机的可使用的吸气过热度的范围宽阔,这就对于压缩机的制造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单台压缩机无法满足整个工作区间的过热度要求,甚至需要配置两台压缩机去适应工况的变化,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压缩机的制造和设计要求,增加了机组的成本。
[0003]因此,如何调整进入压缩机吸气侧的过热度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制冷系统,其能够调整进入压缩机吸气侧的制冷气体的过热度,提高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机组成本的投入。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所述吸气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缓冲罐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侧,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进液口、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为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上穿设有与制冷剂管路相连的第一进气管,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所述进液口上穿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多个雾化喷嘴,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孔与制冷系统的储液器相连,所述第二进气口上穿设有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侧相连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端部出口位于所述缓冲罐内。
[0007]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缓冲罐的中部。
[0009]进一步地,第一进气管沿所述缓冲罐的径向设置,所述进气管的下部开口,用于向外吹送制冷剂气体。
[0010]可选地,所述进液口设置于缓冲罐的侧壁靠上位置,且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上方。
[0011]进一步地,雾化喷嘴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下方,且所述多个雾化喷嘴间隔均匀的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缓冲罐的侧壁靠下位置。
[0013]进一步地,第二进气管沿所述缓冲罐的径向设置,用于向外吹送高温的制冷剂气体,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端部出口处连接有第二除沫器,所述第二除沫器为丝网除沫器。
[0014]可选地,在所述缓冲罐内沿其径向固定有柱状的第一除沫器,所述第一除沫器位于所述缓冲罐的上部,第一除沫器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进液管、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的设置高度。
[0015]可选地,制冷系统的储液器中存储有高压制冷剂液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侧送出的是高温的制冷剂气体。
[0016]特别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监测过热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吸气缓冲装置,进液管的进液孔处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第二进气管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调节阀,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设置于缓冲罐的制冷剂出口处,所述控制器的具有两个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的控制端。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本技术的吸气缓冲装置,其用于制冷系统,并且装配在压缩机的吸气侧,由制冷系统的循环回转到压缩机吸气侧的高温制冷剂气体经过缓冲罐的过热度调节,能够使得调节最终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的过热度,从而保障制冷系统的正常、稳定的运行,同时降低整体对于压缩机的性能要求,减少压缩机的成本投入,降低整体设备成本。
[0019]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吸气缓冲装置是从制冷系统本身的储液器相连,储液器中存储的是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高压制冷剂液体进入所述进液管后,从安装在进液管上的雾化喷嘴喷出,进行雾化,从而和正常通过缓冲罐的制冷系统回路中的制冷剂气体混合,从而降低过热度。而从制冷系统压缩机的排气侧引入的过热制冷剂气体在由第二进气管进入缓冲罐后,能够和正常通过缓冲罐的制冷系统回路中的制冷剂气体混合,从而提高过热度。如此,可选择地对制冷系统回路中进入压缩机吸气侧的制冷剂气体进行过热度的调整,对于引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低温)与高温制冷剂气体均是从制冷系统本身中引出,不需再额外增加其他加热或冷却介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稳定制冷系统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缓冲罐,11、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3、进液口,14、制冷剂出口;
[0025]2、第一进气管;
[0026]31、第二进气管,32、第二除沫器;
[0027]41、进液管,42、雾化喷嘴;
[0028]5、第一除沫器;
[0029]61、第一调节阀,62、第二调节阀,63、控制器,64、温度检测传感器;
[0030]71、蒸发器,72、压缩机,73、冷凝器,74、储液器,75、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吸气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1,缓冲罐1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侧,所述缓冲罐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进液口13、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罐,缓冲罐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侧,所述缓冲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进液口、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为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上穿设有与制冷剂管路相连的第一进气管,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所述进液口上穿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多个雾化喷嘴,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孔与制冷系统的储液器相连,所述第二进气口上穿设有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侧相连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端部出口位于所述缓冲罐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缓冲罐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管沿所述缓冲罐的径向设置,所述进气管的下部开口,用于向外吹送制冷剂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置于缓冲罐的侧壁靠上位置,且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雾化喷嘴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下方,且所述多个雾化喷嘴间隔均匀的设置。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兴浩汪洪文王越悦李梦杰密海红刘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利玛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