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474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及系统,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由光感贴片传感器对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光感传感数据集后进行光感变化分析,生成弱性指数,判断是否激活调控指令,若激活调控指令,获取太阳板组件的水平角数据集后进行水平角数据分析,按照角度大小对水平角数据集进行分类,获取水平角分类结果,生成调控角向量集,对光伏发电装置上的所述太阳板组件进行角度转动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管控不足,使得最终光伏采集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合理化精准管控,进而提高光伏采集的效率。进而提高光伏采集的效率。进而提高光伏采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太阳的辐射能可以弥补化石能源的不足,它没有存储量的限制,相当于可以再生,而且不存在区域分布的不均性,分布广泛,最重要的是对环境没有污染,是理想的替代能源,太阳能是分布最广、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
[0003]未来对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将主要通过太阳能发电方式获得,太阳能发电方式中又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太阳能光伏发电对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能源短缺和科技进步,各行各业越来越认识到利用太阳能的重大意义,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重视对它们的开发利用。
[000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模、投资成本已逐渐与化石能源产生竞争力,从而使其从补充能源正在上升为替代能源。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的佼佼者,既是近期急需的能源补充,也将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也成为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而现有技术中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管控不足,使得最终的光伏采集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管控不足,使得最终光伏采集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及系统。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光感贴片传感器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光感传感数据集;
[0008]对所述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生成弱性指数,其中,所述弱性指数用于标识太阳板组件上所受光照减弱的程度;
[0009]根据所述弱性指数,判断是否激活调控指令;
[0010]若激活所述调控指令,获取所述太阳板组件的水平角数据集;
[0011]通过对所述水平角数据集进行水平角数据分析,按照角度大小对所述水平角数据集进行分类,获取水平角分类结果;
[0012]基于所述水平角分类结果,生成调控角向量集;
[0013]根据所述调控角向量集,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所述太阳板组件进行角度转动控制。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
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感贴片传感器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光感传感数据集;
[0015]光感变化分析模块,所述光感变化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生成弱性指数,其中,所述弱性指数用于标识太阳板组件上所受光照减弱的程度;
[0016]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弱性指数,判断是否激活调控指令;
[0017]激活模块,所述激活模块用于激活所述调控指令,获取所述太阳板组件的水平角数据集;
[0018]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水平角数据集进行水平角数据分析,按照角度大小对所述水平角数据集进行分类,获取水平角分类结果;
[0019]向量集获取模块,所述向量集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水平角分类结果,生成调控角向量集;
[0020]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控角向量集,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所述太阳板组件进行角度转动控制。
[0021]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涉及光伏发电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管控不足,使得最终光伏采集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合理化精准管控,进而提高光伏采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中弱性指数输出流程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中调控角向量集流程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中温度预警信息流程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数据采集模块1,光感变化分析模块2,判断模块3,激活模块4,分类模块5,向量集获取模块6,控制模块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的管控不足,使得最终光伏采集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与光感贴片传感器、光伏发电装置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
[0032]步骤S100:根据所述光感贴片传感器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数
据采集,得到光感传感数据集;
[0033]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应用于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该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与光感贴片传感器、光伏发电装置通信连接,该光感贴片传感器、光伏发电装置用于进行光伏发电的参数采集。
[0034]以所布设的光感贴片传感器为基础,对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数据采集,其太阳板组件可以是由单晶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用钢化玻璃、EVA及TPT热压密封而成,周边加装铝合金边框,具有抗风、抗冰雹能力强、安装方便等特性,其光感贴片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为太阳组板上吸收到的太阳能所转化为电能的数据,将所获数据进行整合后,获得光感传感数据集,为后期实对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角度转动控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0035]步骤S200:对所述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生成弱性指数,其中,所述弱性指数用于标识太阳板组件上所受光照减弱的程度;
[0036]具体而言,在所采集到的光感传感数据集为基础,对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其光感变化分析是指对在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上太阳光的光照强弱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生成对应的弱性指数,其中,所生成的弱性指数是用于标识太阳板组件上受到的太阳光照所减弱的程度,进而为实现对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角度转动控制做保障。
[0037]步骤S300:根据所述弱性指数,判断是否激活调控指令;
[0038]具体而言,在对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所生成的弱性指数的基础上,对调控指令进行判断,若弱性指数变高,则意味着太阳板组件上的太阳光照减弱程度也随之变高,从而对调控指令进行激活,调控太阳板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自动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所述系统与光感贴片传感器、光伏发电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光感贴片传感器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太阳板组件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光感传感数据集;对所述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生成弱性指数,其中,所述弱性指数用于标识太阳板组件上所受光照减弱的程度;根据所述弱性指数,判断是否激活调控指令;若激活所述调控指令,获取所述太阳板组件的水平角数据集;通过对所述水平角数据集进行水平角数据分析,按照角度大小对所述水平角数据集进行分类,获取水平角分类结果;基于所述水平角分类结果,生成调控角向量集;根据所述调控角向量集,对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上的所述太阳板组件进行角度转动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光感变化分析,生成弱性指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光感传感数据集进行减弱稳定性分析,获取减弱稳定指标;当所述减弱稳定指标满足预设减弱稳定指标,激活光感变化特征分析模型;将所述光感传感数据输入所述光感变化特征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光感变化特征分析模型,得到光感变化特征集;根据所述光感变化特征集,输出所述弱性指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的实时光照样本集;按照所述实时光照样本集进行环境稳定性识别,得到光照环境稳定指标;若所述光照环境稳定指标大于预设光照环境稳定指标,采集基于所述实时光照样本集下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的样本调控参数集;根据所述样本调控参数集,生成装置调控轨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水平角分类结果,生成调控角向量集,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的结构信息;按照所述结构信息,确定第一可调控对象和第二可调控对象,其中,所述第一可调控对象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可调控对象;获取所述第一可调控对象的可调角区间;获取所述第二可调控对象的可调角区间;以所述所述第一可调控对象的可调角区间,和所述第二可调控对象的可调角区间,生成第一调控参数输出模块和第二调控参数输出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调控参数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调控参数输出模块,输出管身调控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久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