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65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涉及锦纶技术领域,包括锦纶纤维和防静电纤维,防静电纤维包裹设置在锦纶纤维的外侧,防静电纤维的外侧通过外层纤维与锦纶纤维装配连接,外层纤维包裹设置在防静电纤维的外侧,锦纶纤维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透气纤维,外层纤维的外侧缠绕设有紧固纤维,紧固纤维的缠绕方向与防静电纤维在锦纶纤维上缠绕的方向相反,锦纶纤维呈螺旋状设置,锦纶纤维的编织方向与外层纤维在锦纶纤维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层纤维、防静电纤维和设置在防静电纤维外侧的紧固纤维的设置,有效保证了紧固纤维及设置在内部的防静电纤维的结构稳定性。的结构稳定性。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


[0001]本技术涉及锦纶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

技术介绍

[0002]聚酰胺俗称尼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穿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更加崇尚与追求舒适、健康。在这种形式下,面料早已突破了保暖、遮盖,防身的原始功能,进而促使了纱线的发展。锦纶是由聚酰胺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聚酰胺简称PA。目前利用锦纶织出来的织物虽然具有较优的强度,密度小,织物轻,弹性好,耐疲劳破坏,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耐碱不耐酸。
[0003]如专利号为“CN211570912U”的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包括截面为雪花状的纤维本体,所述纤维本体轴心处设置有第一导电纤维,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外表面包覆有单层纤维,所述单层纤维外表面形成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形成有多根连接所述单层纤维与所述纤维本体的连接纤维,所述纤维本体圆周方向形成有间隔排列连接的多个圆形凸体以及多个圆形凹坑,所述圆形凸体与所述圆形凹坑连接处相切,每个所述圆形凸体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导电纤维,所述纤维本体外表面形成有抗静电涂层。本技术通过第一导电纤维、第二导电纤维以及抗静电涂层的作用,三重保险保证去除锦纶静电。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锦纶线一般由若干锦纶纤维缠绕而成,而一些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锦纶通常只是简单随着锦纶的缠绕而设置,结构较为松散,当其中一根锦纶纤维断裂后,整根锦纶线就会散开,而且散乱,即使将断裂处修剪掉,整根也会散开,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锦纶线结构不稳定的现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包括锦纶纤维和防静电纤维,所述防静电纤维包裹设置在所述锦纶纤维的外侧,所述防静电纤维的外侧通过外层纤维与所述锦纶纤维装配连接,所述外层纤维包裹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纤维的外侧,所述锦纶纤维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透气纤维,所述外层纤维的外侧缠绕设有紧固纤维,所述紧固纤维的缠绕方向与所述防静电纤维在所述锦纶纤维上缠绕的方向相反,所述锦纶纤维呈螺旋状设置,所述锦纶纤维的编织方向与所述外层纤维在所述锦纶纤维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层纤维的材质为竹炭纤维,所述竹炭纤维呈螺旋状缠绕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纤维的外侧。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锦纶纤维设有多条,多条所述锦纶纤维螺旋缠绕设置,所述锦纶纤维上设有抗菌层。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层纤维的一端缠绕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纤维的外侧进而贯穿一根螺旋缠绕设置的所述锦纶纤维。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紧固纤维呈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紧固纤维编织组
合呈套筒状套设在所述锦纶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的外侧。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紧固纤维相互缠绕编织设置,所述紧固纤维的数量为偶数个,相邻所述紧固纤维的编织方向相反。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紧固纤维之间设有第二透气纤维,所述第二透气纤维与所述第一透气纤维材质相同,所述紧固纤维的材质为锦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通过在防静电纤维的外侧设置外层纤维,实现对防静电纤维进行防护,从而保证了防静电纤维在锦纶纤维上的稳定性,通过将锦纶纤维和外层纤维的编织方向设置为相反,实现对锦纶纤维和外层纤维转动圈数进行限制,避免转动圈数过多导致锦纶纤维或是外侧纤维发生松散的情况,通过设置的紧固纤维,便于对设置在锦纶纤维外侧设置的防静电纤维进行限位防护,保证了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对纤维进行截断时出现整个锦纶松散的情况。
[0015]2、本技术通过将锦纶纤维缠绕设置,保证了锦纶纤维和设置在锦纶纤维之间的第一透气纤维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抗菌层,保证了锦纶纤维的抗菌功效,使其穿着舒适,通过在紧固纤维上设置第二透气纤维,保证了紧固纤维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的紧固纤维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的外侧纤维立体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锦纶纤维;2、防静电纤维;3、外层纤维;4、第一透气纤维;5、紧固纤维;6、抗菌层;7、第二透气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包括锦纶纤维1和防静电纤维2,防静电纤维2包裹设置在锦纶纤维1的外侧,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通过外层纤维3与锦纶纤维1装配连接,外层纤维3包裹设置在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锦纶纤维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透气纤维4,外层纤维3的外侧缠绕设有紧固纤维5,紧固纤维5的缠绕方向与防静电纤维2在锦纶纤维1上缠绕的方向相反,锦纶纤维1呈螺旋状设置,锦纶纤维1的编织方向与外层纤维3在锦纶纤维1上的缠绕方向相反,通过在锦纶纤维1的外侧编织设置防静电纤维2,使得锦纶纤维1具有防静电功能,而缠绕设置在锦纶纤维1外侧的防静电纤维2编织结构较为简单,通过在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设置外层纤维3,实现对防静电纤维2进行防护,通过外层纤维3在对防静电纤维2编织时,外层纤维3不仅套设在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同时与相邻的锦纶纤维1装配连接,从而保证了防静电纤维2在锦纶纤维1上的稳
定性,通过将锦纶纤维1和外层纤维3的编织方向设置为相反,实现对锦纶纤维1和外层纤维3转动圈数进行限制,避免转动圈数过多导致锦纶纤维1或是外侧纤维发生松散的情况,从而使得锦纶纤维1与外层纤维3之间不易松散,保证其稳定性,通过设置的紧固纤维5,便于对设置在锦纶纤维1外侧设置的防静电纤维2进行限位防护,保证了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对纤维进行截断时出现整个锦纶松散的情况。
[0023]如图1

3所示,外层纤维3的材质为竹炭纤维,竹炭纤维呈螺旋状缠绕设置在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为原料,通过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制作而成,其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
[0024]如图1

3所示,锦纶纤维1设有多条,多条锦纶纤维1螺旋缠绕设置,锦纶纤维1上设有抗菌层6,通过将锦纶纤维1缠绕设置,保证了锦纶纤维1和设置在锦纶纤维1之间的第一透气纤维4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其特征在于,包括锦纶纤维(1)和防静电纤维(2),所述防静电纤维(2)包裹设置在所述锦纶纤维(1)的外侧,所述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通过外层纤维(3)与所述锦纶纤维(1)装配连接,所述外层纤维(3)包裹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所述锦纶纤维(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透气纤维(4),所述外层纤维(3)的外侧缠绕设有紧固纤维(5),所述紧固纤维(5)的缠绕方向与所述防静电纤维(2)在所述锦纶纤维(1)上缠绕的方向相反,所述锦纶纤维(1)呈螺旋状设置,所述锦纶纤维(1)的编织方向与所述外层纤维(3)在所述锦纶纤维(1)上的缠绕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纤维(3)的材质为竹炭纤维,所述竹炭纤维呈螺旋状缠绕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纤维(2)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锦纶,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纤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荣丁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诚业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