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竹节混纺纱及亚麻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44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亚麻竹节混纺纱及亚麻混纺面料,混纺纱包括微孔涤纶芯层、棉包缠层和亚麻包缠层,所述棉包缠层包缠在微孔涤纶芯层外,捻向为S捻;所述亚麻包缠层包缠在棉包缠层外,捻向为Z捻,且所述亚麻包缠层表面形成竹节;所述微孔涤纶芯层的吸湿率小于棉包缠层的吸湿率,所述棉包缠层的吸湿率低于亚麻包缠层的吸湿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层导湿结构具有很好的芯吸效果,能够大幅提升混纺纱及其制成品的吸湿、导湿性能;利用微孔涤纶芯层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使得混纺纱和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结合亚麻包缠层的纤维吸收紫外线特性和竹节带来的凸纹厚度以及微孔涤纶芯层共同提升混纺纱的抗紫外线性能。升混纺纱的抗紫外线性能。升混纺纱的抗紫外线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亚麻竹节混纺纱及亚麻混纺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亚麻竹节混纺纱及亚麻混纺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亚麻纤维具有吸湿性强,散热透气性好,经过煮练脱胶处理后的脱胶亚麻纤维取出杂质与胶质,具有柔软的质感,是制作夏季衬衣、裙装、休闲西装、休闲裤装、凉席、手帕、毛巾等服饰产品的理想材料,深受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喜爱。
[0003]但现有亚麻在服用性能上的一些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亚麻纤维及其面料存在弹性回复能力差,服装穿着容易起皱、不容易打理等缺陷,不符合消费者要求服装不起皱、笔挺、易打理收纳消费品质特性。另,虽然亚麻纤维自身带有一定的抗紫外线性能,但常规的亚麻混纺产品一般在UPF40以下,不符合挂牌标准,仍需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亚麻竹节混纺纱及亚麻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湿性能和优异的抗皱抗紫外线性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亚麻竹节混纺纱,包括微孔涤纶芯层、棉包缠层和亚麻包缠层,所述棉包缠层包缠在微孔涤纶芯层外,捻向为S捻;所述亚麻包缠层包缠在棉包缠层外,捻向为Z捻,且所述亚麻包缠层表面形成竹节;所述微孔涤纶芯层的吸湿率小于棉包缠层的吸湿率,所述棉包缠层的吸湿率低于亚麻包缠层的吸湿率。
[0007]优选地,所述亚麻包缠层采用纤维长度为20mm

45mm的脱胶亚麻纤维。
[0008]优选地,所述微孔涤纶芯层采用纤维长度为19mm

76mm的微孔涤纶纤维。
[0009]优选地,该亚麻竹节混纺纱线密度为15S/1

33S/1,捻度为500捻/米

800捻/米。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亚麻混纺面料,采用上述亚麻竹节混纺纱织造而成。
[0011]优选地,该亚麻混纺面料为单珠地凹凸组织面料。
[0012]优选地,所述亚麻混纺面料的纵向密度为80

160个线圈横列/5cm,横向密度为45

70个线圈纵行/5cm。
[0013]优选地,所述亚麻混纺面料的克重为180g/m2‑
230g/m2,所述混纺面料幅宽为1.6m

2.3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混纺纱包括微孔涤纶芯层、棉包缠层和亚麻包缠层,棉包缠层包缠在微孔涤纶芯层外制得双组份包缠纱,再在双组份包缠纱外包缠亚麻包缠层制得三层导湿结构的混纺纱,一方面三层导湿结构的吸湿率由内及外逐层增大,具有很好的芯吸效果,能够大幅提升混纺纱及其制成品的吸湿、导湿性能;另一方面利用微孔涤纶芯层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使得混纺纱和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解决现有亚麻混纺面料易起皱问题。进一步地,本技术结合亚麻包缠层的纤维吸收紫外线特性和竹节带来的凸纹厚度以及
微孔涤纶芯层共同提升混纺纱的抗紫外线性能,制得的单珠地亚麻混纺面料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5,UVA平均透射比<4%。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混纺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亚麻竹节混纺纱,线密度为26S/1,捻度为500捻/米。其包括微孔涤纶芯层、棉包缠层和亚麻包缠层,三者混纺比45:20:35。所述棉包缠层包缠在微孔涤纶芯层外,捻向为S捻;所述亚麻包缠层包缠在棉包缠层外,捻向为Z捻,且所述亚麻包缠层表面形成竹节;所述微孔涤纶芯层的吸湿率小于棉包缠层的吸湿率,所述棉包缠层的吸湿率低于亚麻包缠层的吸湿率。
[0020]其中,所述亚麻包缠层采用纤维长度为45mm的脱胶亚麻纤维。所述微孔涤纶芯层采用纤维长度为60mm的微孔涤纶纤维。
[0021]实施例2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亚麻混纺面料,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亚麻竹节混纺纱织造为单珠地凹凸组织面料,每个循环单元具有凸部和凹部,凸部采用1隔1集圈组织织成中空菱形结构,凹部采用1隔1平针组织织成位于凸部内的两个狭长网眼与两个圆形网眼;所述亚麻混纺面料的纵向密度为115个线圈横列/5cm,横向密度为60个线圈纵行/5cm,孔隙率为1.5%;所述亚麻混纺面料的克重为200g/m2,所述混纺面料幅宽为1.8m。按GB/T 18830

2009测得的面料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5,UVA平均透射比<4%。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麻竹节混纺纱,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孔涤纶芯层、棉包缠层和亚麻包缠层,所述棉包缠层包缠在微孔涤纶芯层外,捻向为S捻;所述亚麻包缠层包缠在棉包缠层外,捻向为Z捻,且所述亚麻包缠层表面形成竹节;所述微孔涤纶芯层的吸湿率小于棉包缠层的吸湿率,所述棉包缠层的吸湿率低于亚麻包缠层的吸湿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麻竹节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麻包缠层采用纤维长度为20mm

45mm的脱胶亚麻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麻竹节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涤纶芯层采用纤维长度为19mm

76mm的微孔涤纶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麻竹节混纺纱,其特征在于:该亚麻竹节混纺纱线密度为15S/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鹏郑小佳郑云波王忠宝陈燕宗
申请(专利权)人: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