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276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4
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包括第一焦炉炉组,第一焦炉炉组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红焦运输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焦炭从焦炉炭化室推到焦罐台车上的焦罐中,通过电机车在线送到第一焦罐转运单元,通过专用起重机将焦罐转移吊装至焦罐专用运输台车上,通过焦罐专用运输台车沿转运轨道送至共用干熄焦装置提升机底部,然后通过提升机将焦罐内的焦炭装入干熄焦装置内进行干法熄焦。行干法熄焦。行干法熄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红焦运输系统,更确切的说是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干熄焦是焦化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实现能源回收综合利用、减少碳排放的的有效手段。焦炉所生产的红焦排放到焦罐中,通过轮轨走行的红焦运输车送到干熄焦装置,然后提升并投入到干熄炉中。焦炉熄焦轮轨线路受现红焦运输车等限制,只能直线铺设,多炉组共用一套干熄焦装置时,炉熄焦轮轨线路必须共线,或平行且不能相距太远;而采用汽车运输时,轮轨与地面运输衔接紧密性差,转运效率低下且安全性差。这与目前焦化企业厂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炉组布置不共线、不平行、存在地形高差的状况要是极不适应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能够从焦炉炭化室推到焦罐台车上的焦罐中,通过电机车在线送到第一焦罐转运单元,通过专用起重机将焦罐转移吊装至焦罐专用运输台车上,通过焦罐专用运输台车沿转运轨道送至共用干熄焦装置提升机底部,然后通过提升机将焦罐内的焦炭装入干熄焦装置内进行干法熄焦。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包括第一焦炉炉组,第一焦炉炉组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红焦运输装置,第一红焦运输装置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焦罐转运单元,第一焦罐转运单元的进料口与第一红焦运输装置配合,第一焦罐转运单元的出料口设置焦罐运输单元,焦罐运输单元的进料口与焦罐转运单元配合,焦罐运输单元的出料口设置干熄焦装置,干熄焦装置的进料口与焦罐运输单元配合,干熄焦装置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焦罐转运单元,第二焦罐转运单元的进料口与干熄焦装置配合,第二焦罐转运单元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红焦运输装置,第二红焦运输装置的进料口与第二焦罐转运单元配合,第二红焦运输装置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焦炉炉组,所述第一焦罐转运单元和第二红焦运输装置均包括吊运单元框架与专用运输台车,吊运单元框架上设置第一专用起重装置系统,专用运输台车上设置空焦罐或红焦焦罐,专用运输台车的台板上设置定位锁定装置,定位锁定装置能够将专用运输台车与空焦罐或红焦焦罐锁定。
[000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红焦运输装置与第二红焦运输装置均包括专用运输台车、第二专用起重装置系统,专用运输台车上设置焦罐。
[0007]所述定位锁定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正反向螺杆、减速箱,专用运输台车的台板上设置两个正反向螺杆,正反向螺杆包括正向螺杆,正向螺杆的一端连接反向螺杆,两个正反向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专用运输台车的台板上安装数个轴承,轴承的外圈与专用运输
台车的台板连接,每个正向螺杆或反向螺杆均与一个轴承配合,轴承的内圈与配套的正向螺杆或反向螺杆插接配合,两个正反向螺杆之间设置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均为环形板状结构,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能够配合形成环形板状结构,第一弧形板的两侧均连接正向螺母,第二弧形板的两侧均连接反向螺母,正向螺母与对应的正向螺杆螺纹连接,反向螺母与对应的反向螺杆螺纹连接,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能够配合夹住空焦罐的底部,正向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一链轮,第一链轮的中心轴与正向螺杆的中心轴共线,专用运输台车的台板上连接减速箱与伺服电机,减速箱的外壳与伺服电机的外壳均与专用运输台车配合,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链条配合。
[000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焦炭从焦炉炭化室推到焦罐台车上的焦罐中,通过电机车在线送到第一焦罐转运单元,通过专用起重机将焦罐转移吊装至焦罐专用运输台车上,通过焦罐专用运输台车沿转运轨道送至共用干熄焦装置提升机底部,然后通过提升机将焦罐内的焦炭装入干熄焦装置内进行干法熄焦。
附图说明
[000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1]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2]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13]图5为图4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如图1

图5所示,包括第一焦炉炉组1,第一焦炉炉组1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的进料口与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配合,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的出料口设置焦罐运输单元4,焦罐运输单元4的进料口与焦罐转运单元3配合,焦罐运输单元4的出料口设置干熄焦装置5,干熄焦装置5的进料口与焦罐运输单元4配合,干熄焦装置5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的进料口与干熄焦装置5配合,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的进料口与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配合,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焦炉炉组7,所述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和第二红焦运输装置 6均包括吊运单元框架17与专用运输台车11,吊运单元框架17上设置第一专用起重装置系统18,专用运输台车11上设置空焦罐14或红焦焦罐16,专用运输台车11的台板上设置定位锁定装置13,定位锁定装置13能够将专用运输台车11与空焦罐14 或红焦焦罐16锁定。
[0017]本技术焦炭从焦炉炭化室推到焦罐台车上的焦罐中,通过电机车在线送到第
一焦罐转运单元,通过专用起重机将焦罐转移吊装至焦罐专用运输台车上,通过焦罐专用运输台车沿转运轨道送至共用干熄焦装置提升机底部,然后通过提升机将焦罐内的焦炭装入干熄焦装置5内进行干法熄焦。
[0018]该系统由焦罐转运单元和焦罐运输单元组成,采用和焦罐结构及外形尺寸相匹配的结构形式,设置专用导向架、导向轨和定位锁定装置实现各单元的定位和锁定。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和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由专用焦罐吊具的起重机驱动系统及起重机控制系统、起重机支撑框架等组成,将焦罐由焦炉红焦运输台车转移吊装到转运专用台车。起重机驱动系统包含有重物提升和行走两部分,同时配有焦罐专用自动开闭式起吊钩,可防止重物从吊钩中脱出。焦罐运输单元4由焦罐台车车架、驱动和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焦罐台车运载重量可达100吨以上,且可在曲线轨道行驶。台车车架为四轴八轮带转向架的低矮鞍形架型式,车轮为单轮缘,能随轨道走向自由行使转向。在每组车轮上配有由变频电机和变速箱组成的驱动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可根据外部控制信号控制台车走行。定位锁定装置:在焦罐转运处设置有定位锁定装置,使焦罐运输台车、转移吊装起重机定位精度在5毫米以内,且保证吊运期间处于锁定状态,实现高速高效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焦罐运输台车采用双液压缸进行夹紧定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焦炉炉组(1),第一焦炉炉组(1)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的出料口设置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的进料口与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配合,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的出料口设置焦罐运输单元(4),焦罐运输单元(4)的进料口与焦罐转运单元(3)配合,焦罐运输单元(4)的出料口设置干熄焦装置(5),干熄焦装置(5)的进料口与焦罐运输单元(4)配合,干熄焦装置(5)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的进料口与干熄焦装置(5)配合,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的进料口与第二焦罐转运单元(8)配合,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的出料口设置第二焦炉炉组(7),所述第一焦罐转运单元(3)和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均包括吊运单元框架(17)与第一专用运输台车(11),吊运单元框架(17)上设置第一专用起重装置系统(18),第一专用运输台车(11)上设置空焦罐(14)或红焦焦罐(16),第一专用运输台车(11)的台板上设置定位锁定装置(13),定位锁定装置(13)能够将第一专用运输台车(11)与空焦罐(14)或红焦焦罐(16)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线焦炉专用红焦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焦运输装置(2)与第二红焦运输装置(6)均包括第二专用运输台车(21)、第二专用起重装置系统(23),第二专用运输台车(21)上设置焦罐(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义薛德余马晨李慧敏荣金方韩忻彤
申请(专利权)人: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