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顿棒反向撑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20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哈林顿棒反向撑开钳,其特点是钳的尖部作用于哈氏棒远端及上钩后壁,通过两钳尖的咬合使哈氏棒移动达到撑开矫形,稳定哈氏棒的作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哈林顿器械及哈林顿棒矫正脊柱畸形等脊柱手术时,使作用于哈林顿棒上的齿状上端与上固定钩之间水平定向移动固定。1961年,美国体斯顿儿童医院哈林顿博士专利技术了哈林顿棒广泛用于矫正脊柱畸形及稳定脊柱.手术中,需在椎板下放置哈林顿上钩及下钩.两钩间穿入一端带齿槽的哈林顿棒通过特制的撑开钳作用于哈氏棒齿槽和上钩之间使哈氏棒水平单向移动达到一定撑开力以后,哈氏棒的齿槽部卡在上钩孔部,达到脊柱矫形和固定哈氏棒的作用。目前使用在临床手术中器械只有一种作用于哈氏棒齿槽近端和上钩之间的撑开钳。这需要在置入上钩后的哈氏棒于上钩间有足够的齿槽使撑开钳卡入并撑开,由于撑开后哈林棒与上钩间的齿槽又增多加长数厘米。使第一齿槽部与顶钩距离更加加大。由于在制作加工哈氏棒中,哈氏棒齿槽直径需小于哈氏棒棒体直径。手术矫形后持续的扭曲剪力和回缩力于齿槽与棒体交界处。使金属棒疲劳极易折断,致使整个手术失败。为减少齿槽与棒体交界部的剪力,只有缩短上钩与哈氏棒齿交界距离。由于要撑开数厘米,同时要避免棒齿交界处与上钩距离加大。目前应用的撑开钳无法完成这一操作。为此,本人设计出一新型撑开钳,本钳的特点是钳的尖部作用于哈氏棒齿槽远端及上钩后壁通过两钳尖咬合使哈林顿棒移动。同样达到撑开矫形。稳定哈氏棒作用。解决了棒体与上钩间不留齿槽不能撑开哈氏棒这一问题。本钳经过半年临床实用具有使用简单,外形美观,直视撑开,力度直接受操作者控制。与原哈氏棒撑开钳配合使用,使手术操作更安全规范。下面是对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哈氏棒反向撑开钳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原哈氏棒撑开钳的操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哈氏棒反向撑开钳的操作原理示意图。图2中,A’表示原哈氏棒撑开钳的柄端,箭头表示手持钳柄的用力方向。B’表示哈氏棒撑开钳的尖端,箭头表示撑开钳尖端的撑开方向。C’表示哈氏棒齿槽端与棒体交接部。D表示哈氏棒上钩。图3中,A表示哈氏棒反向撑开钳的柄端。箭头表示手持钳柄的用力方向。B表示哈氏棒反向撑开钳的尖端,箭头表示撑开钳尖端的咬合方向。C表示哈氏棒齿状端与棒体的交接部。D表示哈氏棒的上固定钩。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哈林顿棒反向撑开钳,其特征是通过该反向撑开钳的钳尖的咬合,作用于哈氏棒齿槽远端和上钩的后壁,其咬合力直接由手术者控制,钳体前端弧形结构更便于直视操作。专利摘要一种哈林顿棒反向撑开钳,其特点是钳的尖部作用于哈氏棒远端及上钩后壁,通过两钳尖的咬合使哈氏棒移动达到撑开矫形,稳定哈氏棒的作用。文档编号A61B17/70GK2286031SQ9620067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邓京城, 潘少川, 于凤章 申请人:北京儿童医院, 邓京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哈林顿棒反向撑开钳,其特征是通过该反向撑开钳的钳尖的咬合,作用于哈氏棒齿槽远端和上钩的后壁,其咬合力直接由手术者控制,钳体前端弧形结构更便于直视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京城潘少川于凤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儿童医院邓京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