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77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0
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底座、主体,主体的背面设有与底座连接的万向关节;主体在正面构成支撑面,还在左右两侧分设有左夹臂和右夹臂,还在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和无线充电线圈,左夹臂和右夹臂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控制电路中配置有红外感应头,红外感应头的检测方向朝向支撑面正面;左夹臂具有向前伸出的第一夹爪,第一夹爪的右侧设有第一硅胶垫,第一硅胶垫的的右侧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一夹持面;右夹臂具有向前伸出的第二夹爪,第二夹爪的左侧设有第二硅胶垫,第二硅胶垫的右侧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二夹持面,使得手机装夹更加牢固、不易因震动冲击脱落,而且也不易因震动冲击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电的效率。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外设
,具体的是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类适用于将智能手机装夹在汽车驾驶室内的车载手机支架,如公告号为CN210881960U的中国专利文献披露的一种车用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通过传动马达带动,利用左夹子和右夹子夹紧手机两侧以实现夹持手机,还配合无线充电线圈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并且设置红外线发射接收器,实现红外线技术自动控制夹子动作。
[0003]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汽车在行驶时,车身的震动较大,手机被夹固于骑行车辆的车架上时极易遭受震动冲击,频繁的震动冲击容易导致手机跌落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用于连接汽车车体的底座、用于装载手机的主体,主体的背面设有与底座连接的万向关节;
[0006]主体在正面构成用于支撑手机背面的支撑面,还在下沿设有向前伸出的脚托,还在左右两侧分设有水平滑动配合的左夹臂和右夹臂,还在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和无线充电线圈,还在侧缘设有供控制电路连接汽车电源的电源接口,左夹臂和右夹臂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
[0007]控制电路中配置有红外感应头,红外感应头的检测方向朝向支撑面正面,并且控制电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提供朝向支撑面正面的无线功率传输,还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传动机构以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在水平方向同步的开合;
[0008]左夹臂具有位于主体左侧外沿的第一夹持端,第一夹持端形成向前伸出的第一夹爪,第一夹爪的右侧设有第一硅胶垫,第一硅胶垫的右侧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一夹持面;
[0009]右夹臂具有位于主体右侧外沿的第二夹持端,第二夹持端形成向前伸出的第二夹爪,第二夹爪的左侧设有第二硅胶垫,第二硅胶垫的右侧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二夹持面。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用于将智能手机装夹在汽车驾驶室内,无线充电手机支架通过底座连接汽车车体,还通过主体装载手机,还通过万向关节调节主体的角度朝向,还通过电源接口连接汽车电源为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还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为装载于主体的手机提供无线充电支持。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体内部的控制电路采用红外感应头作为触发开关,红外感应头的检测范围优选为支撑面前方8

10cm的空间,以红外感应头反馈给控制电路的电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当用户将手移动至支撑面前方8

10cm的空间,红外感应头即向控制电路反馈第一电信号,控制电路收到第一电信号时驱动步进电机在例如2秒的预设时长内按预设
方向运转,从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从初始位置张开至预设的开度。同时,在左夹臂和右夹臂在水平方向同步的张开至预设的开度时,通过控制电路中构建的电路逻辑实现计时等待,计时等待完成后再次驱动步进电机相对于预设方向反向运转,从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在水平方向同步的收拢至初始位置。
[0012]显然,用户需要将手机装入主体或将主体上的手机取下时,将手放置在支撑面前方8

10cm的空间即可实现基于人体感应的开关控制,使得左夹臂和右夹臂得以自动张开。
[0013]在将手机装入主体时,等待左夹臂和右夹臂从初始位置张开至预设的开度之后,先将手机的下沿搁置在脚托上,然后将手机背靠在主体的支撑面上,即可实现手机预装。手机预装之后,控制电路完成计时等待再次驱动步进电机相对于预设方向反向运转,从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在水平方向同步的收拢,直至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分别抵挡在手机两侧,致使步进电机遇阻堵转,控制电路则在步进电机堵转时为其断电致使步进电机停转自锁,从而通过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对手机进行夹持。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必要的一点是,在左夹臂和右夹臂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之间的间距预设为小于手机的宽度。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鉴于第一夹爪的右侧通过第一硅胶垫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一夹持面,并且第二夹爪的左侧通过第二硅胶垫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二夹持面,所以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对手机进行夹持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将分别从手机两侧构成斜楔配合,从而产生将手机按压于支撑面的推力,使的手机既能在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的作用下居中于支撑面,又能在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的作用下紧贴于支撑面,手机在主体上的位姿将保持得更加稳定,不仅装夹更加牢固、不易因震动冲击脱落,而且也不易因震动冲击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电路可以采用本领域惯用的单片机、PLC,红外感应头按期望的检测范围选型或调试;步进电机则选用驱动器IC具有电流检测功能,从而通过在控制代码中设置步进电机工作电流变化率阈值的方式判断步进电机是否堵转。事实上,控制电路的具体配置,以及红外感应头、步进电机的选型并非本技术的改进点,并且均可以根据已知的常规技术手段直接实施,因此不予赘述。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脚托的前端设有被接入控制电路的按键。按键被触发时,可以替代红外感应头向控制电路反馈第一电信号,以此满足用户对实体按键操作的兴趣偏好。
[0017]在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主体在内部设有接入控制电路的超级电容,控制电路通过电源接口连接汽车电源时对超级电容充电,控制电路断开汽车电源时由超级电容提供工作电压。因此,即便汽车电源由于熄火驻车关闭,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也可以获得超级电容的续航支持,不因出现断开汽车电源时无法将手机从主体上取出的情形。
[0018]进一步的,出于待机节能的目的,控制电路断开汽车电源时还可以停用红外感应头,仅依靠脚托上的按键实现更低功耗的开关控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机装夹更加牢固、不易因震动冲击脱落,而且也不易因震动冲击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
[00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主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
[0026]图6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到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用于连接汽车车体的底座1、用于装载手机9的主体2,主体2的背面设有与底座1连接的万向关节3;
[0028]主体2在正面构成用于支撑手机9背面的支撑面21,还在下沿设有向前伸出的脚托4,还在左右两侧分设有水平滑动配合的左夹臂5和右夹臂6,还在内部设有控制电路71、步进电机72、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汽车车体的底座、用于装载手机的主体,主体的背面设有与底座连接的万向关节;主体在正面构成用于支撑手机背面的支撑面,还在下沿设有向前伸出的脚托,还在左右两侧分设有水平滑动配合的左夹臂和右夹臂,还在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和无线充电线圈,还在侧缘设有供控制电路连接汽车电源的电源接口,左夹臂和右夹臂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控制电路中配置有红外感应头,红外感应头的检测方向朝向支撑面正面,并且控制电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提供朝向支撑面正面的无线功率传输,还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传动机构以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在水平方向同步的开合;左夹臂具有位于主体左侧外沿的第一夹持端,第一夹持端形成向前伸出的第一夹爪,第一夹爪的右侧设有第一硅胶垫,第一硅胶垫的右侧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一夹持面;右夹臂具有位于主体右侧外沿的第二夹持端,第二夹持端形成向前伸出的第二夹爪,第二夹爪的左侧设有第二硅胶垫,第二硅胶垫的右侧形成朝向支撑面倾斜的第二夹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脚托的前端设有被接入控制电路的按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按键为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官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偶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