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涤乾专利>正文

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169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它使用周期变化的梯形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联于电源两端的数路电子换泡电路;每一路换泡电路均与继电器相接,在一路灯泡断丝后可自动转向下一路灯泡继续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作为运动器具航行时指示障碍物所处位置的照明装置。能避免晶体管或可控硅控制的换泡装置可靠性差的缺点,也减少了攀登如烟囱、天线、塔、高楼等障碍物次数。(*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作信号指示用的固定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为运动器具航行时指示障碍物所处位置的照明装置。根据国际民航的有关规定,在飞行器的飞行路线上,如有超过45米的固定建筑物,则需在建筑物的顶端加设航空障碍灯装置并在夜间闪烁,这种建筑物包括烟囱、天线、塔、高楼等,由于灯泡的寿命有限,一般为1000小时,故一只灯泡工作几个月就要损坏,而要爬上高耸入云的烟囱顶端更换灯泡是非常棘手的事,对于一般的航标灯(例如航海用)而言,由于远离人烟,故灯泡损坏后不能及时更换,易造成航运事故。曾经有人设计了用晶体管或可控硅控制的自动换泡装置,在一个障碍灯中安装了几个灯泡,当其中的一个灯泡损坏后可自动点燃另一个灯泡。但由于障碍灯都安装于露天条件,长年受日晒雨淋及化学气体的腐蚀,一年四季温差很大,对上述换泡装置中的晶体管和可控硅影响很大,故其可靠性不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自动换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包括并联于电源两端的数路电子换泡电路;在第i(i为从1开始的连续正整数)路电子换泡电路中,一个灯泡Li与分压电阻Rei相串联后跨接在电源″+″、″-″的两端,分压电阻Rei的高电位端与两个二极管Di、DKi的正极电连接,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Ki的负极之间跨接有第i路继电器的线圈,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跨接有电容,电阻RTi与上述第i路继电器的线圈控制的常开触点(常开或常闭触点均指继电器失电时的触点状态)相串联后跨接在两个二极管Di、DKi的负极端之间;灯泡Li与电源之间还串联有i-1个互相串联着的常闭触点,所述的i-1个常闭触点分别为受小于i的每路电子换泡电路中的继电器线圈控制的常闭触点。本技术所使用的电源为梯形波,使得灯泡可以闪烁。对其中的第i路而言,当电源为高电平时,灯泡Li和分压电阻Rei通过电流,灯泡燃亮,分压电阻Rei上有一电压降,二个Di、DKi二极管导通,该路继电器的线圈得电并使得其相应的触点动作,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所跨接的电容被充电。当电源为低电平时,二个二极管Di、DKi截止,上述的电容、跨接在两个二极管Di、DKi负极端间的触点、电阻RT1及本路继电器线圈形成一个放电回路,维持本路继电器线圈继续得电,其维持时间应远远大于半个梯形波的周期,在该时间内(即在电源为梯形波低电平时),对应于本路继电器的触点不会因失电而动作。最开始是第i路灯泡Li得电,由于本级继电器线圈也得电,所以从第i+1路开始的以后几路灯泡上串联的对应于第i路继电器的触点处于常开状态,故除第i路灯泡外,其它路灯泡均不亮,与电阻RTi串联的继电器触点闭合,保证电容对本级继电器线圈的充电;当第i路灯泡断路,第i路的继电器线圈在电容放电完毕后失电,与RTi相串联的触点断开,自第i+1路开始的所有路串联于灯泡上的对应于第i路的继电器的触点闭合,第i+1路灯泡得电燃亮,第i+1路的继电器线圈得电,使自第i+2路开始的所有路与灯泡串联的对应于第i+1路继电器的触点断开,与电阻i+1串联的触点闭合,这时只有第i+1路灯泡燃亮,此后的换泡过程类似。灯泡的优先权最高为第1路,第2路次之,以后依此类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换泡通过继电器控制,故所有的触点动作可靠,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而不发生故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缩小后的整体电路原理图;附图2为附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附图3为附图1的B部分的放大图;参照附图1,为了使每一路继电器的线圈两端能够获得一个恒定电压,在每路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电容。为了延长放电时间,以使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时继电器触点不致于发生误动作,在分压电阻的低电位端与一个二极管的负极之间所跨接的是一组并联的电容,附图1中共并联了5个电容。所有路电子换泡电路中的电容Di的负极相短路,以使每路电子换泡电路共用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所跨接的电容。本附图1为一种有7路电子换泡电路装置的实施例,该图中的继电器触点为灯泡L1燃亮、其它路均灭时的工作情况。因为换泡电路共7路,故在第1路中设置了两个继电器J1、J2,以增加继电器的触点。当在电源端的″+″、″-″端加以梯形波电源后,在梯形波的高电平时,灯泡L1得电,二极管D1、DK1导通,继电器J1、J2的线圈得电,使得其相应的触点J2.3闭合,J1.1、J1.2、J1.3、J1.4、J2.1、J2.2触点断开,故只有灯泡L1得电燃亮,同时,分压电阻Re1有一电压降,电容CL1也被充电,使得继电器J1、J2的线圈两端能获得较稳定的电压;二极管D1负极侧的电容被充电,当梯形波电源变为低电平时,灯泡灭,两个二极管D1、DK1截止,D1负极侧的电容经触点J2.3及电阻RT1向继电器线圈J1、J2放电,维持其相应触点不动作。当灯泡L1的灯丝烧断后,继电器J1、J2的线圈失电,触点J2.3断开,而触点J1.1、J1.2、J1.3、J1.4、J2.1、J2.2闭合,灯泡L2燃亮,二极管D2、DK2导通,继电器线圈J3得电,触点J3.1、J3.2、J3.3、J3.4、J3.5断开,触点J3.6闭合,使得只有灯泡L2得电,Re2、RT2、Cl2均为第2路的电阻和电容。后面几级的工作原理同上所述,对于触点而言,例如J1.6表示J1继电器的第6个触点,J4.4表示J4继电器的第4个触点,其它触点的标号以此类推;每一路的其它元器件标号与第2路中的元器件标号相对应,其后缀的数字随着所处的路数而改变。权利要求1.一种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联于电源两端的数路电子换泡电路;在第i(i为从1开始的连续正整数)路电子换泡电路中,一个灯泡Li与分压电阻Rei相串联后跨接在电源“+”、“-”的两端,分压电阻Rei的高电位端与两个二极管Di、DKi的正极电连接,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Ki的负极之间跨接有第i路继电器的线圈,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跨接有电容,电阻RTi与上述第i路继电器的线圈控制的常开触点(常开或常闭触点均指继电器失电时的触点状态)相串联后跨接在两个二极管Di、DKi的负极端之间;灯泡Li与电源之间还串联有i-1个互相串联着的常闭触点,所述的i-1个常闭触点分别为受小于i的每路电子换泡电路中的继电器线圈控制的常闭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i路电子换泡电路中的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L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所跨接的是数个并联的电容。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路电子换泡电路中的电容Di的负极相短路,以使每路电子换泡电路共用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所跨接的电容。专利摘要一种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它使用周期变化的梯形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联于电源两端的数路电子换泡电路;每一路换泡电路均与继电器相接,在一路灯泡断丝后可自动转向下一路灯泡继续工作。本技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可靠性自动换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联于电源两端的数路电子换泡电路;在第i(i为从1开始的连续正整数)路电子换泡电路中,一个灯泡Li与分压电阻Rei相串联后跨接在电源“+”、“-”的两端,分压电阻Rei的高电位端与两个二极管Di、DKi的正极电连接,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Ki的负极之间跨接有第i路继电器的线圈,分压电阻Rei的低电位端与二极管Di的负极之间跨接有电容,电阻RTi与上述第i路继电器的线圈控制的常开触点(常开或常闭触点均指继电器失电时的触点状态)相串联后跨接在两个二极管Di、DKi的负极端之间;灯泡Li与电源之间还串联有i-1个互相串联着的常闭触点,所述的i-1个常闭触点分别为受小于i的每路电子换泡电路中的继电器线圈控制的常闭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涤乾
申请(专利权)人:陈涤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