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主要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C”型折弯槽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之间设置“H”型折弯部,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底面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底面槽,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底面均线性设置若干过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额外冲压的长槽增加了“C”型骨架的强度,使轻钢龙骨能够在不改变合金配比的情况下满足更高工况下的强度要求。更高工况下的强度要求。更高工况下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
技术介绍
[0002]轻钢龙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轻钢龙骨广泛用于宾馆、候机楼、车运站、车站、游乐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轻钢龙骨是以优质的连续热镀锌板带为原材料,经冷弯工艺轧制而成的建筑用金属骨架。轻钢龙骨的强度是一项重要指标,除了通过改善合金配比之外,还可通过改变轻钢龙骨的局部结构来提高强度,从而满足建筑的强度需求。目前已有通过增加中部H型槽的折弯次数来增加强度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对于两侧“C”型骨架的强度增益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它通过额外冲压的长槽增加了“C”型骨架的强度,使轻钢龙骨能够在不改变合金配比的情况下满足更高工况下的强度要求。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C”型折弯槽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之间设置“H”型折弯部,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底面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底面槽,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底面均线性设置若干过线孔。
[0006]所述“H”型折弯部的中间横梁为阶梯状结构。
[0007]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的远离“H”型折弯部一侧边设置折角。
[0008]所述“H”型折弯部两侧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侧面槽。
[0009]所述底面槽与侧面槽均为弧形槽。
[0010]所述过线孔轴线与底面槽轴线共面。
[0011]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第二“C”型折弯槽以及“H”型折弯部通过板材一体折弯成型。
[0012]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与第二“C”型折弯槽均为直角“C”型槽。
[0013]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在“C”型折弯槽上增加沿轴线延伸的底面槽,底面槽通过折弯或者冲压而成,从而提高轻钢龙骨的强度,提高其抗弯折的能力。
[0015]本装置还可在“H”型折弯部的侧面增加冲压槽或者折弯槽,从而提高轻钢龙骨的侧面抗弯折能力,从而使本轻钢龙骨的强度更为优秀,能够起到全方位的强度加强,提高建筑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轻钢龙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轻钢龙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轻钢龙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轻钢龙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横龙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竖龙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7是本技术三维建模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所示标号:1、第一“C”型折弯槽;2、第二“C”型折弯槽;3、“H”型折弯部;4、底面槽;5、过线孔;6、折角;7、侧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附图1
‑
6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所述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C”型折弯槽1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2,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之间设置“H”型折弯部3。其中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第二“C”型折弯槽2以及“H”型折弯部3通过板材一体折弯成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板材首先向右90度折弯出第一“C”型折弯槽1的底面,然后向下90度折弯出第一“C”型折弯槽1的右侧面,随后向上折弯180度,折弯出与第一“C”型折弯槽1的右侧面紧贴的“H”型折弯部3的左侧边,随后向右90度折弯出“H”型折弯部3的中间横梁,然后向下90度折弯出“H”型折弯部3的右侧边,随后向上180度折弯出第二“C”型折弯槽2的左侧边,然后向右90度折弯出第二“C”型折弯槽2的底面,最后向下90度折弯出第二“C”型折弯槽2的右侧边。具体的,本轻钢龙骨的第一“C”型折弯槽1左侧边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2右侧边的底边均向内侧折弯出折角6,折角6可以增加“C”型折弯槽的抗弯折能力。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底面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底面槽4,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面槽4采用冲压的方式加工而成,所述底面槽4为弧形槽。底面槽4的设置,使得轻钢龙骨的强度得到提高,提高了底面槽4的抗弯折能力。
[0027]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底面均线性开设若干过线孔5,过线孔5作为管线的通过口。所述过线孔5轴线与底面槽4轴线共面,即所述底面槽4穿过过线孔5的开设位置。所述底面槽4的设置即增强了“C”型折弯槽的底面抗弯折能力,弥补了因为开设过线孔5而造成的强度损失。
[0028]更为具体的,轻钢龙骨分为横龙骨以及竖龙骨,横龙骨为了管线安装以及吊顶安装的需求,其上过线孔5的开设较之竖龙骨更为密集。
[0029]实施例2:
[0030]针对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H”型折弯部3的中间横梁为阶梯状结构。即在所述“H”型折弯部3的中间横梁在折弯时,中途向下90折弯随后向右90折弯,随后在向上90度折
弯而成第二“C”型折弯槽2的左侧边。通过这种折弯结构,进一步增强了“H”型折弯部3的抗弯折能力。
[0031]实施例3:
[0032]针对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H”型折弯部3两侧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侧面槽7。所述侧面槽7位于“H”型折弯部3的顶部,即侧面槽7位于第一“C”型折弯槽1右侧边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2左侧边上。所述侧面槽7为冲压而成的弧形槽,侧面槽7朝向“H”型折弯部3内侧凸起。
[0033]实施例4:
[0034]针对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H”型折弯部3两侧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侧面槽7。所述侧面槽7位于“H”型折弯部3的顶部,即侧面槽7位于第一“C”型折弯槽1右侧边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2左侧边上。所述侧面槽7为冲压而成的弧形槽,侧面槽7朝向“H”型折弯部3内侧凸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C”型折弯槽(1)以及第二“C”型折弯槽(2),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之间设置“H”型折弯部(3),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底面均设置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底面槽(4),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底面均线性设置若干过线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折弯部(3)的中间横梁为阶梯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双腔结构轻钢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折弯槽(1)与第二“C”型折弯槽(2)的远离“H”型折弯部(3)一侧边设置折角(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双腔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雷,王永新,张津瑞,代忠建,董亚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富莱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