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137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且发酵罐的顶端外表面还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盖,且发酵罐的内壁中设置有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所述电源插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块,所述发酵罐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将水管插入进水口,使得水源进入第一空腔当中,再将电源插头外表面的电源插口中接入电源,从而可以对水源进行加热,进而可以对茶叶进行持续保温,使得茶叶可以一直进行发酵,再通过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将发酵罐的内壁中进行分离,使得温度不会传递在发酵罐的外表面,从而方便人们的搬运,当需要排水时,将发酵罐的底端的出水口的外盖打开,即可放出水源,十分的方便。十分的方便。十分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发酵
,具体为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的发酵,指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首先将茶叶与水果皮、醋等酸性物质混合,再放入密封的发酵罐至中,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进行发酵,保证其温度在40℃左右,温度过高时可加适量凉水进行降温,一般30天左右即可发酵完成。
[0003]现有的技术中由于没有加热温度的功能,使得在阴雨的天气中,发酵罐无法在太阳下进行照晒,从而无法一直使得发酵罐保持在40℃左右,从而影响茶叶发酵的进度,使得影响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腿,所述发酵罐的顶端外表面开设有电源插头,且发酵罐的顶端外表面还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盖,且发酵罐的内壁中设置有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所述电源插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块,所述发酵罐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将发酵罐的内壁空腔中分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0009]优选的,所述发酵罐顶端固定安装有两支固定块,且两支固定块的外表面皆开始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活动安装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
[0010]优选的,所述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夹持件,且夹持件的材质为磁铁。
[0011]优选的,所述电源插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壳,且保护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表面开设有电晕插口。
[0012]优选的,所述加热块穿插在第一空腔当中。
[001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技术通过将水管插入进水口,使得水源进入第一空腔当中,再将电源插头外表面的电源插口中接入电源,从而可以对水源进行加热,进而可以对茶叶进行持续保温,使得茶叶可以一直进行发酵,再通过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将发酵罐的内壁中进行分离,使得温度不会传递在发酵罐的外表面,从而方便人们的搬运,当需要排水时,将发酵罐的底端的出水口的外盖打开,即可放出水源,十分的方便。
[0015]2、该技术通过滑动活动杆,使得夹持件之间可以互相接近,从而使得水管再
插入进水口之中时,夹持件可以对水管进行夹持,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一直扶持,从而减轻了人们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03打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发酵罐;2、支撑腿;3、保护壳;4、把手;5、进水口;6、固定块;7、活动杆;8、连接块;9、保护盖;811、夹持件;812、出水口;813、加热块;814、第一隔离层;815、第二隔离层;816、电源插头;817、第一空腔;818、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3]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1,发酵罐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腿2,发酵罐1的顶端外表面开设有电源插头816,且发酵罐1的顶端外表面还开设有进水口5,进水口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盖9,且发酵罐1的内壁中设置有第一隔离层814和第二隔离层815,电源插头8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块813,发酵罐1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812。
[0024]进一步的,第一隔离层814和第二隔离层815将发酵罐1的内壁空腔中分成第一空腔817和第二空腔818,当水源输入至第一空腔817中,再通过加热块813的加热,使得热能量只能传递在第一隔离层814和第二隔离层815之中,无法传递至发酵罐1的外表面,从而使得人们再搬运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水的温度,从而造成对人们手臂的烫伤,提高了该技术的安全性。
[0025]进一步的,发酵罐1顶端固定安装有两支固定块6,且两支固定块6的外表面皆开始有滑槽,滑槽中活动安装有活动杆7,且活动杆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8,滑动活动杆7,使得夹持件811之间可以互相接近。
[0026]进一步的,连接块8的一端连接夹持件811,且夹持件811的材质为磁铁,当夹持件811互相靠近时,由于材质为磁铁,从而可以吸附在一起,使得人们将水管置入进水口5中时,可以通过夹持件811将水管夹持起来。
[0027]进一步的,电源插头816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壳3,且保护壳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4,且把手4的外表面开设有电晕插口,当不需要接通电源的时候,通过将保护壳3盖在电源插头816的外表面时,从而可以保护电源插头816,且通过旋转把手4,使得保护壳3可以更加容易的固定在电源插头816的外表面。
[0028]进一步的,加热块813穿插在第一空腔817当中,水源注入到第一空腔817当中,加热块813通过电源的输入,从而可以对第一空腔817中的水源进行加热。
[0029]工作原理:通过打开进水口5外表面的保护盖9,将水管放置进进水口5之中,再将水源输入至第一空腔817当中,此时通过滑动活动杆7,使得夹持件811互相靠近,由于夹持件811的材质为磁铁,使得夹持件811可以互相吸附在一起,从而可以对水管进行夹持,当水源注入到发酵罐1内壁的顶端时,再通过旋转把手4,使得保护壳3从电源插头816的外表面拿开,再将电源插入电源插头816的电源插孔时,使得913对水源进行加热,且通过第一隔离层814和第二隔离层815将发酵罐1的内壁中分成第二空腔818和第一空腔817,使得热能量不能传递至发酵罐1的外表面,到此操作结束。
[00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1),所述发酵罐(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的顶端外表面开设有电源插头(816),且发酵罐(1)的顶端外表面还开设有进水口(5),所述进水口(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盖(9),且发酵罐(1)的内壁中设置有第一隔离层(814)和第二隔离层(815),所述电源插头(8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加热块(813),所述发酵罐(1)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8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814)和第二隔离层(815)将发酵罐(1)的内壁空腔中分成第一空腔(817)和第二空腔(8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草茶加工废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李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方敏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