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95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道路基坑防护结构,涉及基坑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柱,该道路基坑防护结构,通过设置有双向丝杆、移动块与隔离带,转动双向丝杆,使得双向丝杆带动移动块移动,从而驱动侧柱移动,使得本装置展开,然后操作人员拉动限位块,接着将限位块的一端插入至限位槽内部,然后松开固定杆,使得连接弹簧推动卡柱的一端插入至限位块内部,从而对隔离带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装置展开完成,使得本装置展开示无需使用其他工具,即可进行展开以及收缩,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本装置进行收缩,从而能够减少本装置的体积,方便对本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对本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对本装置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基坑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安全防护
,具体为道路基坑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更显得十分重视,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对基坑进行防护,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15801172U的一种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其具有通过固定机构方便人员将装置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人员使用;再通过警示机构,能够对人员进行警示避免人员夜晚掉落。然而在使用时,该装置整体框架较大,无法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该装置占用面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道路基坑防护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装置整体框架较大,无法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该装置占用面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运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柱,所述立柱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外侧螺纹方向相反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均延伸至立柱的外侧,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移动槽的两侧且位于第一转动块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移动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柱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台,所述侧柱的一侧且位于第二转动块对应的位置均滑动连接有第四转动台,所述第四转动台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均与第一转动块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台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均与第二转动块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顶部均延伸至立柱的上方。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本装置进行展开与收缩。
[0007]优选的,所述侧柱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三转动台与第四转动台的一端均与滑块的一侧相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第三转动台与第四转动台的位置进行限位。
[0009]优选的,所述侧柱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侧柱方便进行移动。
[0011]优选的,所述侧柱的一侧均安装有收卷箱,所述收卷箱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箱内腔且位于收卷辊的外侧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收卷辊的外侧均缠绕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立柱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板内部且位于限位槽的
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的一端均延伸至限位块内部,所述卡柱的一侧均安装有固定杆,所述连接槽内部且位于固定杆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均延伸至限位板的外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隔离带的位置进行限位。
[0013]优选的,所述隔离带的顶部开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部放置有警示纸。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可以通过隔离带看到通腔内部放置的警示纸上设置的警示信息。
[0015]优选的,所述隔离带的顶部设置有遮挡带,所述遮挡带的底部且位于通腔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粘接部,所述隔离带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粘接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相粘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遮挡带将通腔封闭住,防止雨水进入至通腔内部,导致警示纸遇水腐烂。
[0017]优选的,所述侧柱的一侧均安装有锚钉。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锚钉的底端插入至地面,对本装置的位置进行限位。
[0019]本技术提供了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道路基坑防护结构,通过设置有双向丝杆、移动块与隔离带,转动双向丝杆,使得双向丝杆带动移动块移动,使得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转动,从而驱动侧柱移动,使得本装置展开,然后操作人员拉动限位块,接着操作人员拉动固定杆,使得固定杆带动卡柱的一端移动出限位块内部,接着将限位块的一端插入至限位槽内部,然后松开固定杆,使得连接弹簧推动卡柱的一端插入至限位块内部,从而对隔离带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装置展开完成,通过利用几个本装置从而对市政道路上的基坑进行防护,使得本装置展开示无需使用其他工具,即可进行展开以及收缩,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本装置进行收缩,从而能够减少本装置的体积,方便对本装置进行移动。
[0021]2、该道路基坑防护结构,通过设置有隔离带、通腔与警示纸,在需要更换警示纸,对警示信息进行更换时,可以将遮挡带从隔离带的顶部撕下,然后将警示纸从通腔内部取出,然后更换新的警示纸放入至通腔内部,然后将遮挡带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二粘接部粘接在隔离带的顶部,将通腔封闭,通过将隔离带放置位于基坑的外侧,行人和工作人员可以看到警示纸上的警示信息,从而对于行人与工作人员进行警示,能够根据需要对警示信息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收卷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收卷箱与限位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隔离带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隔离带顶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遮挡带底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图3的A处放大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图4的B处放大图。
[0030]图中:1、立柱;2、移动槽;3、双向丝杆;4、移动块;5、第一转动块;6、第二转动块;7、侧柱;8、第三转动台;9、第四转动台;10、第一转动杆;11、第二转动杆;12、滑槽;13、滑块;15、移动轮;16、锚钉;17、收卷箱;18、收卷辊;19、隔离带;20、扭力弹簧;21、限位板;22、限位槽;23、限位块;24、连接槽;25、卡柱;26、固定杆;27、连接弹簧;28、通腔;29、警示纸;30、遮挡带;31、第一粘接部;32、第二粘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实施例一
[0033]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包括立柱1,立柱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柱7,立柱1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移动槽2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双向丝杆3外侧螺纹方向相反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移动块4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柱(7),所述立柱(1)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所述移动槽(2)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所述双向丝杆(3)外侧螺纹方向相反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的一端均延伸至立柱(1)的外侧,所述移动槽(2)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5),所述移动槽(2)的两侧且位于第一转动块(5)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6),所述第一转动块(5)与第二转动块(6)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移动块(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侧柱(7)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台(8),所述侧柱(7)的一侧且位于第二转动块(6)对应的位置均滑动连接有第四转动台(9),所述第四转动台(9)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0),所述第一转动杆(10)的一端均与第一转动块(5)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台(8)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1),所述第二转动杆(11)的一端均与第二转动块(6)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3)的顶部均延伸至立柱(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柱(7)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第三转动台(8)与第四转动台(9)的一端均与滑块(13)的一侧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柱(7)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基坑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亿航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