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闸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39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闸门,其中,闸门侧止水装置包括止水橡胶、压紧传递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止水橡胶在压紧传递装置的抵压下实现止水;压紧传递装置包括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及止水压板,止水压板与止水橡胶非固定式接触,第一压紧件与止水压板连接,第二压紧件与驱动装置连接;第二压紧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压紧件滑动配合,第一压紧件在第二压紧件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压紧止水橡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止水橡胶与止水压板仅仅是抵压或者说是非固定式接触的关系,这使得止水橡胶的更换异常容易进行,仅需通过驱动装置调整止水压板施加于止水橡胶的压紧力,即可快速更换止水橡胶。即可快速更换止水橡胶。即可快速更换止水橡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闸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包含该闸门侧止水装置的闸门。

技术介绍

[0002]闸门是建在泊河道、渠道及水库、湖岸边,具有挡水和泄水功能的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抬高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需要调节流量。
[0003]为实现密封效果,闸门的两侧一般设置有侧止水结构,以密封闸门门叶和闸边之间的间隙;当河道具有一定宽度,有时需要多个闸门面板共同工作,相邻闸门面板之间会出现漏水现象,此时一般是通过相邻闸门面板挤压橡胶条来防漏的。而无论是闸门侧边止水抑或是相邻闸门面板之间的止水,止水橡胶条在闸门使用最初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漏防渗性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止水橡胶条因为老化、磨损等原因逐渐失去原有的止水性能,很难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此时,需要更换止水橡胶条,然而,现有技术均采用将止水橡胶条通过螺栓等固定于闸门门叶或闸边上,这使得更换过程异常困难,往往需要将闸门的上下游水排净、再逐一拆除螺栓后才可进行。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国技术专利CN214883480U披露了一种闸门止水装置以及闸门,该专利提出利用压紧传递装置将止水件抵压在闸门门叶侧边或相邻闸门门叶等位置,由于止水件与闸门门叶、闸边等仅仅是抵压或者说是非固定式接触的关系,这使得止水橡胶条的更换容易进行,仅需要通过调整压紧传递装置施加于止水件的压紧力,即可进行快速更换。但该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缺陷:
[0005]压紧传递装置为滑动配合的第一斜铁和第二斜铁,止水件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止水橡胶条和压板,第一斜铁与压板固定连接,第二斜铁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由此使得,每次需要更换止水橡胶条时:1.由于止水橡胶条、压板以及第一斜铁三者之间为固定连接的方式,这使得每次更换止水橡胶条时,都须将旧止水橡胶条+压板+第一斜铁整体提出,较为费力;2.旧止水橡胶条+压板+第一斜铁提出后,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将用以固定旧止水橡胶条和压板的螺栓一一拆除,更换新的止水橡胶条后,又须耗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螺栓进行固定,由此导致更换效率低;3.为使旧止水橡胶条+压板+第一斜铁整体能被提出,须首先解除第二斜铁对第一斜铁运动的干涉,因此,每次更换止水橡胶条前,都需要首先转动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带动第二斜铁旋转90
°
。该过程看似简单,但实践中操作并不容易,且更增加了止水橡胶条更换的难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包含该闸门侧止水装置的闸门,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止水橡胶与止水压板并未通过螺栓等结构进行固定连接,而仅仅是抵接或者说是非固定式接触的关系,由此使得止水橡胶的更换
更加简易,且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所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包括止水橡胶、压紧传递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止水橡胶在压紧传递装置的抵压下实现止水;
[0009]所述压紧传递装置包括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及止水压板,止水压板与止水橡胶非固定式接触,第一压紧件与止水压板连接,第二压紧件与驱动装置连接;
[0010]所述第二压紧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压紧件滑动配合,第一压紧件在第二压紧件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压紧止水橡胶。
[001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止水橡胶与止水压板仅仅是抵压或者说是非固定式接触的关系,这使得止水橡胶的更换异常容易进行,仅需通过驱动装置调整止水压板施加于止水橡胶的压紧力,即可快速更换止水橡胶。且在此更换过程中,第一,由于止水橡胶与止水压板并未通过螺栓等结构固定,而仅仅是抵压的关系,一旦止水压板施加于止水橡胶的压紧力被解除,仅抽出止水橡胶直接更换新的即可,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第二,由于被抽出的仅仅是止水橡胶,止水压板及第一压紧件均无须抽出,因此,在更换止水橡胶时,无须特地在外力作用下使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压紧件进行90
°
的旋转,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简便性。
[0012]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与水流垂直或呈一定夹角方向设置于闸门门叶,所述止水橡胶在止水压板的抵压下向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以及第一支撑板方向压紧。
[001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止水橡胶在压紧传递装置施加的压紧力下,同时向第一支撑板、以及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方向压紧,而非仅是单向压紧,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能够更好克服止水橡胶因老化、磨损等原因而导致止水性能下降的缺陷,有效保障密封性能。
[0014]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闸门门叶,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且二者的距离在朝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方向逐渐缩小;第一压紧件在第二压紧件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沿第二支撑板向靠近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以及第一支撑板方向滑动。
[0015]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使止水压板沿第二支撑板滑动从而不断压紧止水橡胶,在此过程中,止水橡胶受到来自止水压板、闸边或闸门门叶、第一支撑板三个方向的限定,由此使得止水橡胶在同时向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方向、以及第一支撑板方向压紧过程中,不易因滑动摩擦力而滑离预设位置。
[0016]优选地,所述止水压板包括角钢和若干个横向楔块,所述角钢的内侧壁与止水橡胶非固定式接触,角钢的一外侧壁与第一压紧件连接,角钢的另一外侧壁与横向楔块连接;所述第一压紧件在第二压紧件滑动压紧的过程中,横向楔块沿第二支撑板滑动,由此带动角钢向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方向、以及第一支撑板方向压紧止水橡胶。
[001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角钢和横向楔块的设计,使止水橡胶受到来自两个角钢壁、闸边或闸门门叶、第一支撑板四个方向的限定,由此使得止水橡胶在被压紧过程中,不会因滑动摩擦力而出现滑离预设位置的情况;且该结构设计也使得止水橡胶能够同时受到较为均衡的朝向闸边或相邻闸门门叶方向、以及第一支撑板方向的压紧力,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8]优选地,还包括位置固定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止水橡胶的上方。
[001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将位置固定的盖板设置于止水橡胶的上方,由此使止水橡胶在滑动过程中,受盖板的限制而不会出现上下滑动的情况。
[0020]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调节组件和顶杆,所述第二压紧件与顶杆固定连接,调节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顶杆作直线运动,以调整第二压紧件施加于第一压紧件的压紧力。
[002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当需要调整压紧传递装置施加给止水橡胶的压紧力时,控制调节组件带动顶杆运动即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0022]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调节螺杆以及连接板;所述安装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板设置有内侧螺纹,调节螺杆穿过安装板后与连接板螺纹配合;所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橡胶(10)、压紧传递装置(20)以及驱动装置(30),所述止水橡胶(10)在压紧传递装置(20)的抵压下实现止水;所述压紧传递装置(20)包括第一压紧件(21)、第二压紧件(22)及止水压板(23),止水压板(23)与止水橡胶(10)非固定式接触,第一压紧件(21)与止水压板(23)连接,第二压紧件(22)与驱动装置(30)连接;所述第二压紧件(22)在驱动装置(30)的驱动下与第一压紧件(21)滑动配合,第一压紧件(21)在第二压紧件(22)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23)压紧止水橡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40),所述第一支撑板(40)沿与水流垂直或呈一定夹角方向设置于闸门门叶(110),所述止水橡胶(10)在止水压板(23)的抵压下向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以及第一支撑板(40)方向压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50),所述第二支撑板(50)设置于闸门门叶(110),第二支撑板(50)与第一支撑板(40)相对设置且二者的距离在朝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方向逐渐缩小;第一压紧件(21)在第二压紧件(22)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23)沿第二支撑板(50)向靠近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以及第一支撑板(40)方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压板(23)包括角钢(231)和若干个横向楔块(232),所述角钢(231)的内侧壁与止水橡胶(10)非固定式接触,角钢(231)的一外侧壁与第一压紧件(21)连接,角钢(231)的另一外侧壁与横向楔块(232)连接;所述第一压紧件(21)在第二压紧件(22)滑动压紧的过程中,横向楔块(232)沿第二支撑板(50)滑动,由此带动角钢(231)向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方向、以及第一支撑板(40)方向压紧止水橡胶(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固定的盖板(60),所述盖板(60)设置于止水橡胶(10)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调节组件(36)和顶杆(31),所述第二压紧件(22)与顶杆(31)固定连接,调节组件(36)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顶杆(31)作直线运动,以调整第二压紧件(22)施加于第一压紧件(21)的压紧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6)包括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稻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格英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