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闸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971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闸门,其中,闸门侧止水装置包括止水橡胶、压紧传递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止水橡胶在压紧传递装置的抵压下实现止水;压紧传递装置包括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及止水压板,止水压板与止水橡胶非固定式接触,第一压紧件与止水压板连接,第二压紧件与驱动装置连接;第二压紧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压紧件滑动配合,第一压紧件在第二压紧件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压紧止水橡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止水橡胶与止水压板仅仅是抵压或者说是非固定式接触的关系,这使得止水橡胶的更换异常容易进行,仅需通过驱动装置调整止水压板施加于止水橡胶的压紧力,即可快速更换止水橡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地,涉及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及包含该闸门侧止水装置的闸门。


技术介绍

1、闸门是建在泊河道、渠道及水库、湖岸边,具有挡水和泄水功能的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抬高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需要调节流量。

2、为实现密封效果,闸门的两侧一般设置有侧止水结构,以密封闸门门叶和闸边之间的间隙;当河道具有一定宽度,有时需要多个闸门面板共同工作,相邻闸门面板之间会出现漏水现象,此时一般是通过相邻闸门面板挤压橡胶条来防漏的。而无论是闸门侧边止水抑或是相邻闸门面板之间的止水,止水橡胶条在闸门使用最初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漏防渗性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止水橡胶条因为老化、磨损等原因逐渐失去原有的止水性能,很难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此时,需要更换止水橡胶条,然而,现有技术均采用将止水橡胶条通过螺栓等固定于闸门门叶或闸边上,这使得更换过程异常困难,往往需要将闸门的上下游水排净、再逐一拆除螺栓后才可进行。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国技术专利cn2148834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橡胶(10)、压紧传递装置(20)以及驱动装置(30),所述止水橡胶(10)在压紧传递装置(20)的抵压下实现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40),所述第一支撑板(40)沿与水流垂直或呈一定夹角方向设置于闸门门叶(110),所述止水橡胶(10)在止水压板(23)的抵压下向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以及第一支撑板(40)方向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50),所述第二支撑板(50)设置于闸门门叶(110),第二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橡胶(10)、压紧传递装置(20)以及驱动装置(30),所述止水橡胶(10)在压紧传递装置(20)的抵压下实现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40),所述第一支撑板(40)沿与水流垂直或呈一定夹角方向设置于闸门门叶(110),所述止水橡胶(10)在止水压板(23)的抵压下向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以及第一支撑板(40)方向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50),所述第二支撑板(50)设置于闸门门叶(110),第二支撑板(50)与第一支撑板(40)相对设置且二者的距离在朝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方向逐渐缩小;第一压紧件(21)在第二压紧件(22)滑动压紧的过程中带动止水压板(23)沿第二支撑板(50)向靠近闸边(120)或相邻闸门门叶(110)、以及第一支撑板(40)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压板(23)包括角钢(231)和若干个横向楔块(232),所述角钢(231)的内侧壁与止水橡胶(10)非固定式接触,角钢(231)的一外侧壁与第一压紧件(21)连接,角钢(231)的另一外侧壁与横向楔块(2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固定的盖板(60),所述盖板(60)设置于止水橡胶(10)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调节组件(36)和顶杆(31),所述第二压紧件(22)与顶杆(31)固定连接,调节组件(36)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顶杆(31)作直线运动,以调整第二压紧件(22)施加于第一压紧件(21)的压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闸门侧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6)包括安装板(32)、调节螺杆(33)以及连接板(34);所述安装板(32)的位置固定,连接板(34)设置有内侧螺纹,调节螺杆(33)穿过安装板(32)后与连接板(34)螺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稻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格英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