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鱼巢和鱼类聚集转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80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鱼巢,可用于水库电站的上下游水域,所述多功能鱼巢包括内部搭设有仿生鱼窝的托盘、框架和开合部件,托盘设置在框架的底部,开合部件包括鱼网和移动框,鱼网和移动框沿框架上的导向机构设置,鱼网的下侧边与框架第一面连接,鱼网的上边与所述移动框连接,移动框可带动鱼网相对于导向机构上下运动,托盘底部设有开口,打开开口即可将鱼巢内的鱼从底部托盘卸出,进行后续的转运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鱼类聚集转运方法,可以实现自动聚集无伤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收集转运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控制开合进行捕鱼的多功能鱼巢和鱼类聚集转运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帮助建坝河流内的鱼类洄游,减少水电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往往需要通过集鱼设施将下游或即将进入下游的鱼汇集运往上游。

2、在现有的实施集运鱼系统过程中,集运鱼系统受集鱼效果影响较大,现有的集鱼设施功能多为诱鱼,往往后续的鱼尚未聚集,此前的诱来鱼因为水流等作用,又离开集鱼区域,集鱼效率较差。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吸引鱼类聚集,又能捕鱼的装置和方法,解决上述集鱼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鱼巢,包括框架、托盘、开合部件和仿生鱼窝;所述托盘位于鱼巢的底部,仿生鱼窝设置在鱼巢内;所述框架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设有若干导向机构;所述开合部件包括若干鱼网和移动框,所述移动框与导向机构滑动连接,移动框可沿着导向机构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往复运动;所述鱼网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2)、托盘(1)、开合部件和仿生鱼窝(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件还包括若干弹性装置和卡钩(4),所述弹性装置位于移动框(31)和第一面之间,或者弹性装置位于移动框(31)和第二面之间,弹性装置与导向机构滑动连接;弹性装置控制移动框(31)运动并保持在框架(2)的一侧,从而控制鱼巢关闭;当通过外力使移动框(31)运动至另一侧时,所述卡钩(4)将移动框(31)锁定,从而控制鱼巢敞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为矩体,第一面为框架(2)的底面,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2)、托盘(1)、开合部件和仿生鱼窝(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件还包括若干弹性装置和卡钩(4),所述弹性装置位于移动框(31)和第一面之间,或者弹性装置位于移动框(31)和第二面之间,弹性装置与导向机构滑动连接;弹性装置控制移动框(31)运动并保持在框架(2)的一侧,从而控制鱼巢关闭;当通过外力使移动框(31)运动至另一侧时,所述卡钩(4)将移动框(31)锁定,从而控制鱼巢敞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为矩体,第一面为框架(2)的底面,第二面为框架(2)的顶面,托盘(1)位于第一面,所述鱼网(32)沿框架(2)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网(32)和移动框(31)均为一个,所述弹性装置位于移动框(31)和第一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网(32)包括第一鱼网和第二鱼网,移动框(31)包括第一移动框和第二移动框,弹性装置(33)包括若干第一弹性装置和若干第二弹性装置,卡钩(4)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鱼网的一侧与第一面连接,另一侧与第一移动框连接并可随着第一移动框作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鱼网的一侧与第二面连接,另一侧与第二移动框连接并可随着第二移动框作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稻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格英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